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實施“電池護照”有哪些影響

發布時間:2023-08-28 09:59:00來源: 經濟日報

  近日,歐盟發布《新電池法》,對廢舊電池回收率、再生材料使用率、碳足跡等提出要求,並且規定歐盟市場上容量超過2千瓦時的動力電池和工業(ye) 電池自2026年1月1日起必須具備“電池護照”。“電池護照”實際上是一個(ge) 數據管理係統,可記錄電池信息、原材料信息、ESG評價(jia) 、供應鏈數據等多項內(nei) 容。有觀點認為(wei) ,此舉(ju) 將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ye) 出口歐洲產(chan) 生較大影響。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創新聯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ye) 電池累計出口達56.7GWh,其中,歐洲是中國電池產(chan) 品出口主要市場。據統計,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在歐洲的市場份額為(wei) 34%。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池出口至德國和荷蘭(lan) 兩(liang) 個(ge) 歐洲國家的總金額為(wei) 272.97億(yi) 元,超過出口至美國的224.7億(yi) 元。

  短期看,“電池護照”的實施將給我國電池企業(ye) 帶來一定壓力。

  雖然我國在電池領域布局較早,已形成較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並初步建立了以生產(chan) 者責任延伸製度為(wei) 基本原則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政策體(ti) 係。但與(yu) 歐盟等發達經濟體(ti) 相比,我國在電池碳足跡核算與(yu) 方法論方麵基礎仍較薄弱,動力電池碳排放管理仍麵臨(lin) 政策不明確、標準數據庫不統一、國際互認未打通、企業(ye) 動力不足等挑戰。由於(yu) 數字“電池護照”、碳足跡涉及的信息本身較為(wei) 複雜,加之電池回收技術和運營管理仍不夠完善,供應鏈缺乏數字化工具,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為(wei) 滿足歐盟電池新規,我國電池行業(ye) 碳成本或將提高,導致原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減弱。我國電池企業(ye) 在向歐盟出口產(chan) 品時,還可能由於(yu) 電池護照的複雜性麵臨(lin) 合規風險。

  從(cong) 長期來看,“電池護照”的實施可推動我國電池企業(ye) 加快完善回收利用、碳足跡、數字護照等方麵的舉(ju) 措,將管理對象從(cong) 使用階段碳排放向全產(chan) 業(ye) 鏈碳排放過渡,從(cong) 而提升產(chan) 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能力。

  目前,包括寧德時代、億(yi) 緯鋰能、遠景動力、欣旺達、蜂巢能源等在內(nei) 的中國電池企業(ye) ,正在積極布局電池碳足跡、數字“電池護照”等領域。加快電池產(chan) 品綠色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的建立和完善,積極開展電池碳足跡方法論和標準研究,不僅(jin) 對保持我國電池行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力非常重要,對相關(guan) 行業(ye) 和出口企業(ye) 也有借鑒意義(yi) 。

  盡快與(yu) 國際標準接軌,研究設計中國電池護照。發揮我國電池產(chan) 業(ye) 鏈完善、應用數據豐(feng) 富等優(you) 勢,針對碳足跡、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管理需求,設計出台中國版“電池護照”,將其作為(wei) 國內(nei) 電池行業(ye)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數字化管理工具,並推動與(yu) 歐盟建立電池碳足跡管理互認機製。

  完善電池產(chan) 品碳排放管理體(ti) 係,加大全產(chan) 業(ye) 鏈碳管理力度。首先摸清電池產(chan) 業(ye) 從(cong) 采礦到原料再到電池材料、電芯、係統各環節碳排放的現狀,產(chan) 業(ye) 鏈各企業(ye) 要計算出自身產(chan) 品的碳足跡,並設置相應的減排目標。其次通過可再生能源利用、材料回收等路徑尋找有效減排措施。

  支持碳足跡數據共享、ESG信息披露等工作。倡導行業(ye) 共享碳足跡數據獲取、存儲(chu) 、挖掘和處理分析,為(wei) 電池全產(chan) 業(ye) 鏈碳足跡評估提供科學、準確的數據基礎。鼓勵企業(ye) 從(cong) 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等角度,整體(ti) 考慮未來電池技術可持續性。支持電池行業(ye) 開展綠色標準和碳足跡數據庫建設,並及時向管理機構、社會(hui) 公眾(zhong) 披露碳足跡和減排進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 何七香)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