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雅俗共賞”讓觀眾共情
本報記者 劉 淼
“有山西的味、有太行的魂、有英雄的氣、有希望的聲!”
“聽著《父親(qin) 》這首歌,眼淚不自覺就流下來了……”
8月1日,由太原師範學院創作演出的大型情景交響合唱《太行大合唱》在山西大劇院首演。動聽的旋律、抒情的詩篇、動人的情境表演,讓在場的觀眾(zhong) 重溫了“不怕犧牲、不畏艱難、百折不撓、艱苦奮鬥、萬(wan) 眾(zhong) 一心、敢於(yu) 勝利、英勇鬥爭(zheng) 、無私奉獻”的太行精神。
《太行大合唱》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chuan) 部指導,太原師範學院曆時5年創作打磨完成。太原師範學院副院長韓曉莉擔任藝術總監,太原師範學院行知合唱團、行知管弦樂(le) 團、行知舞蹈團等160餘(yu) 名師生、20餘(yu) 名領唱共計180餘(yu) 名師生共同創排演出。
交響合唱雖然表現的是波瀾壯闊的宏大主題,但主創團隊力求通過平實親(qin) 切的歌詞,富於(yu) 山西地域特色的動聽旋律,以及朗誦、情景表演、舞蹈、多媒體(ti) 等多種藝術形式,讓《太行大合唱》擁有立體(ti) 而多元的舞台呈現。“我們(men) 希望通過這樣一個(ge) 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把我們(men) 的太行精神傳(chuan) 承和發揚光大,通過一首首激昂的歌曲、一幕幕精彩的表演,引發現場觀眾(zhong) 的熱烈共鳴。”該劇編劇、作詞遊暐之說。
演出以合唱《在太行山上》拉開帷幕,通過4個(ge) 樂(le) 章,反映了近一個(ge) 世紀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太行兒(er) 女鑄就、傳(chuan) 承和弘揚偉(wei) 大太行精神的生動實踐。
在4個(ge) 樂(le) 章10首歌曲中,第一樂(le) 章中的《打了多少漂亮仗》、第二樂(le) 章中的《父親(qin) 》、第三樂(le) 章中的《三晉風華》、第四樂(le) 章中的《太行禮讚》等作品都給觀眾(zhong) 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幾首作品的共同屬性是文辭舒展練達,旋律清新流暢,兩(liang) 者關(guan) 係和諧緊密。相對而言,在演唱演奏、舞台呈現、現場效果上也更為(wei) 接近理想效果。”評論家陳誌音說。
這些讓觀眾(zhong) 留下深刻印象並引發共鳴的作品,無一不來自“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實踐。2021年一個(ge) 秋風瑟瑟的日子,走在崎嶇山道的《太行大合唱》主創團隊采風中偶然聽到了這樣的訴說:“每個(ge) 人回憶父親(qin) 的時候,腦海中總會(hui) 有許多美好的畫麵。隻是,當左太北女士(左權將軍(jun) 之女)回望父親(qin) 時,那畫麵卻定格為(wei) 一個(ge) 遠去的背影、一張發黃的照片、一封封充滿愛的信箋和一座巍然屹立的雕像。時隔數十年,當女兒(er) 用溫暖的身體(ti) 擁抱父親(qin) 冰冷的雕像的那一刻,時間為(wei) 之靜止、山河為(wei) 之動容,雕像從(cong) 此有了女兒(er) 的溫度。”
這“溫度”也濕潤了采風團成員的眼眶,他們(men) 決(jue) 意要把這綿延近一個(ge) 世紀的父女情深寫(xie) 下來、唱出來、傳(chuan) 下去。於(yu) 是,便有了《太行大合唱》中動人心弦的女聲獨唱《父親(qin) 》。
而《太行大合唱》創作、排練、演出的過程,也成為(wei) 太原師範學院師生的一堂生動的課。深入采風、不斷推敲……師生們(men) 在一次次推翻重來的創作中,在一次次反複演練的打磨中,對太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ti) 會(hui) 。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創作的收獲,不僅(jin) 有藝術上的精進與(yu) 提升,更有著精神上的洗禮與(yu) 重塑。
演出第二天舉(ju) 行的創作研討會(hui) 上,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對《太行大合唱》給予肯定,一致認為(wei) ,作品文本凝練、流暢、完整,整體(ti) 感覺親(qin) 切、質樸、詩意盎然,作品的成功之處在於(yu) 文學性的思想高度,通過藝術審美的連接,對觀眾(zhong) 產(chan) 生了更高維度的深刻影響。
太原師範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惠元表示,學院將根據專(zhuan) 家、觀眾(zhong) 的意見,對作品進行進一步打磨,並將繼續傳(chuan) 承和發揚山西傳(chuan) 統文化,多創作民族需要、國家需要的文藝作品,以作品即課堂的理念,通過創作和演出培養(yang) 德藝雙優(you) 的學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