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超七成受訪者期待高校與社會進一步互通共建

發布時間:2023-08-30 10:0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今年7月以來,全國不少高校陸續打開校門,歡迎各地遊客前來參觀,但預約製入校也給遊客帶來了一些困擾,入校名額難搶、排隊時間長等問題,讓不少人感歎想要進入大學校園不太容易。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發布的一項有1001名受訪者參與(yu) 的調查顯示,超九成受訪者支持大學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其中79.7%的受訪者支持大學有限開放,需要對入校方式、時間等加以限製。75.4%的受訪者期待進一步推動高校與(yu) 社會(hui) 互通共建,在校學生期待的比例更高,為(wei) 81.9%。

  近八成受訪者支持大學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有限開放

  8月8日下午1點多,在北京大學東(dong) 門附近,來自河北的胡娜正帶著孩子排隊入校參觀,“趁著孩子放暑假,帶他來看看,感受一下大學校園的氛圍。”胡娜說,為(wei) 了搶到入校名額,自己提前一周就在做準備,把信息都填好,等早上8點一到,準時開搶。胡娜感歎,北大的預約名額很難搶,基本上幾秒鍾就沒了。當被問到大學是否應該對公眾(zhong) 開放時,胡娜覺得,現在雖然算是開放了,但每天入校的名額有限,得提早規劃,不然肯定進不去。高校即使做不到完全開放,也希望能每天多一些入校的名額。

  在北京大學東(dong) 門、清華大學西門附近,有不少遊客站在校門前拍照,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人後發現,有的遊客是臨(lin) 時過來參觀的,到門口想要預約,才知道名額已經滿了。

  00後韓宇在廈門大學讀研究生,她發現最近學校裏經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學團,不少中小學生進到校園參觀、就餐、參加活動。韓宇覺得,廈門大學作為(wei) 著名高校,完全放開可能會(hui) 有眾(zhong) 多遊客前來打卡,給學校帶來管理上的困難,但完全封閉也不太好,“學校最好適當放開,每天放出一部分入校名額,既能滿足大眾(zhong) 參觀的需要,也不會(hui) 幹擾學生的日常生活”。

  大學應如何開放?調查顯示,超九成受訪者支持大學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開放,其中,79.7%的受訪者支持大學有限開放,需要對入校方式、時間等加以限製,13.4%的受訪者認為(wei) 大學應不做限製地完全開放。也有6.9%的受訪者認為(wei) 不應該開放。

  “高校應當將滿足學生生活學習(xi) 需要排在第一位,再去考慮開不開放、如何開放的問題。”現居南京的90後張文強支持高校適當開放,“在滿足在校學生正常學習(xi) 生活的前提下,高校作為(wei) 公立學校,同樣是重要的社會(hui) 公共資源,應當開放給有需要的公眾(zhong) 。”

  在北京工作的90後劉為(wei) 覺得,高校應該回到新冠疫情之前的狀態,對社會(hui) 公眾(zhong) 完全開放,“現在有的高校人為(wei) 設置了許多障礙,造成入校名額緊缺,反而會(hui) 引起一部分人跟風,導致在一段時間內(nei) 許多人集中湧入學校,入校變得更加困難。”

  62.6%受訪者擔心人員流動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

  今年7月初,武漢大學發布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線上預約入校參觀的通知,社會(hui) 人員可通過預約方式進入校園。在武漢大學讀研的00後宋霏霏留意到,自從(cong) 學校開放預約以來,校園裏的遊客明顯增加了,大多是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參觀,或是來自各地的研學團。“我對遊客進入校園並不反對,對於(yu) 小學或初中的學生來說,有機會(hui) 看看大學是什麽(me) 樣,感受校園的氛圍,一定程度上能讓他們(men) 從(cong) 小樹立目標,有所追求,是一件好事。”宋霏霏說,武大校園內(nei) 有不少居民區,平時也能接觸到不少校外人員,所以校園開放對自己影響並不大。

  但宋霏霏感覺,大批遊客進入校園,確實帶來了一些困擾。“首先是食堂被擠占,尤其是用餐高峰期,會(hui) 顯得格外擁擠。另外有些遊客存在不文明行為(wei) ,會(hui) 破壞校內(nei) 環境,比如在校園裏亂(luan) 丟(diu) 垃圾,坐在學院門口低矮的樹上。雖然有安保人員時常巡邏,但這些不文明的現象很難完全杜絕,挺無奈的。”

  韓宇覺得,有些研學團的遊客到學校參觀後,可能覺得比較新鮮,會(hui) 到處參觀拍照,像廈門大學比較出名的芙蓉隧道,有時會(hui) 有遊客站在道路中間拍照,對於(yu) 騎自行車出行的學生不太友好,如果不注意,容易發生碰撞,產(chan) 生安全問題。

  調查顯示,對於(yu) 大學開放可能產(chan) 生的問題,62.6%的受訪者擔心人員流動性大,不安全因素增加,56.0%的受訪者擔心可能破壞校園環境及公共設施,49.7%的受訪者擔心校內(nei) 外人員之間產(chan) 生衝(chong) 突。其他還有:遊客的不文明行為(wei) 影響學生生活(43.4%),教室、食堂等資源被擠壓(40.4%),影響師生教學活動(40.2%)。

  超七成受訪者認為(wei) 有必要進一步推動高校與(yu) 社會(hui) 互通共建

  “學校對社會(hui) 開放,需要對入校的人數和參觀的區域進行限製。”韓宇認為(wei) ,應當加強對入校人員的審核,嚴(yan) 格落實實名製。她注意到,學校周邊有黃牛售賣入校名額,但不太清楚他們(men) 是如何做到的,她希望學校能加強這方麵的管理和審查。同時,“希望能對入校參觀的遊客進行文明引導,比如讓他們(men) 閱讀入校規定和文明守則,同時安保人員應對遊客的不文明行為(wei) 進行勸導,後果嚴(yan) 重的甚至可以加入黑名單。”

  宋霏霏覺得,校園開放後,學校的後勤保障一定要跟上,要加強日常巡邏與(yu) 安保。在學校建設上,應倡導遊客文明遊園,比如做一些告示牌或者貼文明標語,向遊客倡導文明參觀。另外,學校也要加強宣傳(chuan) ,有些遊客隻知校園開放了,但不太清楚需要提前預約,導致到了學校後才發現無法入校,容易產(chan) 生矛盾。

  要實現滿足社會(hui) 需求和維護校園秩序之間的平衡,學校應做好哪些工作?調查顯示,60.3%的受訪者認為(wei) 應控製每日進入校園的人流量,55.8%的受訪者認為(wei) 應限定外來人員的入校時間,55.1%的受訪者認為(wei) 應對宿舍、圖書(shu) 館等場所限製入內(nei) 。

  其他還有:入校刷身份證或提前登記身份信息(53.7%),完善校規,建立黑名單製度(44.5%),加強安保工作,提升應急處理能力(41.7%)。

  張文強認為(wei) ,對於(yu) 已經開放的學校,要根據學校的承載力以及公眾(zhong) 的入校需求,對入校名額進行把控,設置合理的入校人員數量。高校可以參考地方圖書(shu) 館、博物館的管理方式,對違反學校規定的遊客,或者預約後毀約的情況,進行適當懲戒,比如規定多少日內(nei) 不能再預約等。

  調查顯示,75.4%的受訪者認為(wei) 有必要進一步推動高校與(yu) 社會(hui) 互通共建。交互分析發現,在校學生認為(wei) 有必要的比例更高,為(wei) 81.9%。

  “每年的櫻花節,學校都會(hui) 對社會(hui) 大眾(zhong) 開放,歡迎各地遊客前來賞櫻打卡,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傳(chuan) 播學校的文化,也能促進學校與(yu) 社會(hui) 各界的交流。”宋霏霏覺得,學校可以多舉(ju) 辦一些開放日活動,比如高考後填誌願期間,讓家長和學生有機會(hui) 親(qin) 自到學校了解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誌願填報。另一個(ge) 節點是寒暑假,可以讓年齡較小的學生到校園裏參觀,看看校史館、圖書(shu) 館,讓青少年對大學有初步的了解。

  “我之前去過南京大學,但一個(ge) 人參觀的體(ti) 驗並不好,不知道有哪些值得看的。我覺得高校之間可以組織集體(ti) 參觀活動,安排專(zhuan) 門的人進行講解,也能認識別的學校的朋友,體(ti) 驗會(hui) 更好。”宋霏霏說。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在校學生占35.9%,校內(nei) 工作人員占17.8%,校外人員占46.4%。來自一線城市的占32.4%,來自二線城市的占43.5%,來自三四線城市的占19.2%,來自縣城或城鎮的占4.3%,來自農(nong) 村的占0.7%。

  (應受訪者要求,胡娜、韓宇、宋霏霏為(wei) 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偉(wei)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08月30日 07 版

(責編:李雅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