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辣椒 紅火的日子
【一線講述】
火紅的辣椒 紅火的日子
講述人: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七都鎮伍村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七井高山蔬菜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 汪重祥
光明日報記者常河、丁一鳴 光明日報通訊員陸寒芳采訪整理
每年8月,七井高山辣椒迎來采摘旺季,一箱箱辣椒乘著大貨車走向千家萬(wan) 戶的餐桌,村民們(men) 不用背井離鄉(xiang) ,靠著家鄉(xiang) 的綠水青山就能過上小康生活。這一切,我既是見證者,也是參與(yu) 者。
當年高中畢業(ye) 後,我沒有外出謀生,而是選擇堅守大山,當時心裏隻有一個(ge) 想法——要幹出點樣子來,帶領父老鄉(xiang) 親(qin) 一起致富。
七井山平均海拔850米,山多地少,一句“七井山真可憐,辣椒粉當油鹽”的俗語,道出了父輩們(men) 的辛酸,但也恰恰說明了七井山適合種辣椒。
1990年,我開始種辣椒。規模種植需要技術,靠著從(cong) 書(shu) 店買(mai) 來的一本《中國辣椒》,我邊種邊學邊總結經驗,麵積逐漸擴大,產(chan) 量和效益逐年增長。在我的帶領下,一些村民也開始種辣椒,我盡自己所能傳(chuan) 授種植技術,慢慢地,七井高山辣椒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傳(chuan) 統露天種植中,雨水過多,辣椒就會(hui) 爛,甚至有些辣椒采摘後,爛在送往市場的路上。2006年,七井山遭遇台風天氣,辣椒地被水淹,村民損失慘重。2011年起,由於(yu) 長期連作、土壤酸化、病蟲害易發,辣椒產(chan) 量逐年下降。
問題接踵而來,村民信心不足,七井高山蔬菜產(chan) 業(ye) 一度萎縮。要讓七井高山蔬菜產(chan) 業(ye) 繼續走下去,首先必須把病蟲害防住。為(wei) 了改善土壤,我試過辣椒與(yu) 中草藥輪作,但效果甚微。我又跑到外地考察學習(xi) ,了解到大棚避雨栽培技術可以有效控製辣椒炭疽病的發生。考慮到前期投入成本大,村民舍不得花錢冒險,我便帶頭跟幾個(ge) 村民一起拿出10畝(mu) 地做試驗。通過避雨栽培技術,病蟲害減少一半,且不受天氣影響,辣椒產(chan) 量和效益有了保障。看到這個(ge) 結果,村民吃下了“定心丸”,陸續實施避雨栽培技術。2017年,在相關(guan) 政策扶持下,七井山地區大麵積推廣避雨栽培技術,我們(men) 村大棚辣椒種植麵積發展到了830餘(yu) 畝(mu) 。
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除了技術,還有一個(ge) 關(guan) 鍵環節就是銷路。2015年,我成立祥農(nong) 家庭農(nong) 場,以“公司+農(nong) 場+農(nong) 戶”模式為(wei) 村民提供產(chan) 、供、銷一條龍服務,讓大家放心種辣椒。經過多年耕耘,七井高山辣椒市場打開了,銷路穩定了,名氣也起來了,各地客商紛紛到七井山采購辣椒。特別是這幾年,黨(dang) 委政府下大力氣為(wei) 我們(men) 七井山椒農(nong) 解決(jue) 了道路交通、水利灌溉、育苗等問題,還建了5個(ge) 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市場、40餘(yu) 處交易點,村民摘完辣椒,轉頭就能賣掉。
為(wei) 保證七井高山蔬菜品質,我帶頭放棄傳(chuan) 統農(nong) 藥,示範推廣太陽能殺蟲燈等綠色防控技術,嚐試使用生物菌製劑培育辣椒,大膽試種新品種。在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的同時,護好養(yang) 育了我們(men) 的綠水青山。
現在,憑借著優(you) 越的自然環境,七井山還成為(wei) 全國攝影愛好者的采風勝地,一些村民也趁勢辦起農(nong) 家樂(le) ,日子越過越紅火。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4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