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外賣包裝怎樣收費更合理?

發布時間:2023-09-04 09: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隨著外賣行業(ye) 的迅速發展,外賣點餐已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期,在各大網絡平台、社交媒體(ti) 上,吐槽外賣包裝費過高的聲音越來越多。

  登錄某知名網絡投訴平台,記者發現相關(guan) 投訴集中在“外賣商家重複收取包裝費”“消費者點餐時沒有收到關(guan) 於(yu) 包裝費用和包裝標準的明確規則和說明”“包裝費用隱藏在訂單中與(yu) 餐品進行綁定,強製消費者進行消費”等情形。

  安徽合肥市民張先生就曾在點餐時,遇到過高額打包費。近日,張先生在安徽某地出差,點過一單外賣。在外賣訂單上,記者看到,張先生一共點了一碗炒飯、一盒花生米和若幹烤串,總價(jia) 119元,打包費卻高達11元,實付9.8元。“平時點外賣,打包費不過一兩(liang) 塊錢,像這次這麽(me) 高的,從(cong) 沒見過。”張先生說,他本以為(wei) 商家可能會(hui) 把燒烤分開包裝避免串味,同時做好保溫措施。

  可收到外賣時,他發現所有餐品都裝在一個(ge) 大塑料袋裏,尤其是烤串全部裝在一個(ge) 錫紙袋裏。“包裝很普通,成本頂多兩(liang) 塊錢。”張先生苦笑著說。

  記者點開該訂單的“打包費”選項,想查看明細時,頁麵顯示的卻是“依據國家有關(guan) 政策要求……收取相應的打包費用”這樣一段說明,看不到具體(ti) 打包費用。

  那麽(me) ,外賣打包費用到底是如何確定的?有何標準?日常如何監管?記者與(yu) 某外賣平台取得了聯係。平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商家在入駐外賣平台時,會(hui) 簽署一份協議,裏麵明確規定外賣打包費最多為(wei) 4.8元,超過該數額就屬違規。至於(yu) 打包費具體(ti) 如何收取,由商家自己決(jue) 定,平台會(hui) 進行日常監管。

  平台如何監管?發現問題如何處理?在記者的追問下,工作人員表示,所謂“日常監管”其實更多的還要靠顧客投訴,平台再介入後續處理。記者將張先生的情況進行了描述,該工作人員表示,這種高額打包費肯定是不允許的。如果商家拒絕退款,平台會(hui) 賠償(chang) 張先生相應數額的無門檻紅包。

  在采訪中,有些消費者反映,部分飲品店對於(yu) 線下購買(mai) 打包帶走的訂單不收打包費,但在外賣平台上購買(mai) 卻收該筆費用。還有一部分消費者表示,打包費本應屬於(yu) 商家必要經營成本,隻要不是特殊包裝,都不應額外收取。

  外賣打包費用收取隨意,原因何在?一家麵館經營者告訴記者,“現在外賣平台抽成費用比較高,一般在20%左右。如果算上店麵房租、水電費,賠錢做外賣也是常事。在這種情況下,商家亂(luan) 收打包費,實屬無奈。”

  記者在某網絡購物平台上檢索外賣塑料袋、塑料盒的相關(guan) 價(jia) 格時發現,以一款常見的480毫升容量的外賣塑料盒為(wei) 例,50套一共11.5元,平均每個(ge) 僅(jin) 0.23元。如果一次購買(mai) 量很大,成本更低,多數商家能控製在1角左右。

  消費者如果遇到這類情況,應該如何維權?上海央法(蚌埠)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敏指出,外賣商家或者外賣平台就外賣收取適當的包裝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胡亂(luan) 收取“包裝費”“打包費”,則涉嫌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mai) 、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第十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mai) 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jia) 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製交易行為(wei) 。

  劉敏律師認為(wei) ,外賣商家在沒有告知消費者包裝費的計費標準、計費規則以及具體(ti) 包裝標準的情形下,單個(ge) 商品按件累計重複收取包裝費或者自帶包裝的商品仍然收取包裝費,便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另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商家將打包費與(yu) 餐費“隱藏”捆綁銷售,強製消費,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消費者有權說“不”。

  那麽(me) 外賣平台應該怎樣擔負起監管責任?合肥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外賣平台應針對不同價(jia) 格檔次食品出台包裝費定價(jia) 相應標準,在審核商家資料時,要對打包費模塊進行審核,避免出現高價(jia) 包裝、重複包裝收費等。若出現類似情況,消費者可以直接與(yu) 外賣商家聯係協商解決(jue) ,或向外賣平台、消費者協會(hui)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田先進)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