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讓居家養老享受專業照護服務

發布時間:2023-09-04 09:47:00來源: 人民日報

  讓居家養(yang) 老享受專(zhuan) 業(ye) 照護服務

  推動專(zhuan) 業(ye) 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符合社會(hui) 發展趨勢,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

  中國人傾(qing) 向於(yu) 居家養(yang) 老,大多數老年人的現實選擇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對這些老年人的照護水平,各地一直在積極探索。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探索推出家庭養(yang) 老床位服務,依托就近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將專(zhuan) 業(ye) 照護服務送到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高齡老年人家中,受到老年人和家屬歡迎。

  和普通居家養(yang) 老相比,家庭養(yang) 老床位在滿足家人陪伴心理需求的同時,照護專(zhuan) 業(ye) 性明顯提高。家庭養(yang) 老床位不僅(jin) 是物理上的一張床,還包含對老人的生活空間實施必要的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如配備24小時遠程看護體(ti) 係,安裝一鍵呼叫智能設備等,以專(zhuan) 業(ye) 化管理提升照護質量和水平。

  和請一名護理員上門服務相比,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優(you) 勢在於(yu) 照護服務的穩定性,其背後的支持體(ti) 係更強。提供前端服務的是一名駐家護理員,但提供業(ye) 務支持的是一個(ge) 由醫護人員、養(yang) 老管家、服務人員等組成的團隊。這不僅(jin) 可以提升照護服務專(zhuan) 業(ye) 性,還能更好地提供個(ge) 性化服務,照顧到老年人各方麵需求。一些地區還鼓勵支持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服務機構與(yu)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wei) 服務對象同步提供生活照料、居家護理和醫療服務,促進醫養(yang) 、康複服務在居家環境中深度融合。

  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出現,折射出我國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的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國著力構建以居家為(wei) 基礎、社區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醫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探索更多養(yang) 老新方式。《“十四五”民政事業(ye) 發展規劃》提出,健全建設、運營、管理政策,發展“家庭養(yang) 老床位”。政策支持,加上有更多基本公共資源下沉到群眾(zhong) 身邊,為(wei) 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興(xing) 起創造了條件。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發展,創新了居家養(yang) 老服務方式,不僅(jin) 有助於(yu) 緩解機構養(yang) 老資源不足,也可以讓下沉到基層的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發揮更大作用。

  當前,家庭養(yang) 老床位仍處於(yu) 起步階段,發展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比如,服務質量如何保證,責任風險如何劃分,等等。解決(jue) 這些問題,需要在製度化、規範化上進一步發力,加強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質量和標準建設,對服務內(nei) 容、頻次、收費及各方權利義(yi) 務、風險分擔機製等作出規範,並加強監管。比如,上海提出,提供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一般需形成“15分鍾服務半徑”,確保及時響應服務對象需求。

  作為(wei) 新生事物,家庭養(yang) 老床位的發展還麵臨(lin) 諸多挑戰。比如,對一些家庭來說,這項服務還不夠經濟;開展相關(guan) 業(ye) 務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則麵臨(lin) 盈利能力不足、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匱乏等困難。完善家庭養(yang) 老床位這一服務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門、養(yang) 老服務機構、家庭形成合力,也需要更多社會(hui) 力量的參與(yu) 。用好各方麵資源,有針對性地加強扶持,才能推動這項有益探索日益走向成熟。

  居家養(yang) 老是我國最主要的養(yang) 老形式,在機構養(yang) 老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推動專(zhuan) 業(ye) 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符合社會(hui) 發展趨勢,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可以讓更多老年人在家享受到專(zhuan) 業(ye) 化、個(ge) 性化照護服務。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緊緊圍繞老年人需求,積極創新養(yang) 老服務模式,加強養(yang) 老服務能力建設,就能不斷提升居家養(yang) 老水平,讓廣大老年人過上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人民日報 楊彥帆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