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學製延長,也要賦予更多學生彈性選擇的機會
作者:王鍾的
近日,多所高校宣布延長研究生學製。許多原本隻需學習(xi) 兩(liang) 年就能畢業(ye) 的專(zhuan) 業(ye) 碩士,被延長到3年。對此,有專(zhuan) 家認為(wei) ,將部分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碩改為(wei) 3年製,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yu) 學習(xi) 和論文寫(xie) 作等,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
碩士研究生學製在各國有所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的高等教育觀念。在我國,社會(hui) 普遍將碩士研究生視為(wei) 一個(ge) 更加獨立的學曆層次,公眾(zhong) 日常話語裏的“研究生”指的就是碩士研究生,這也意味著社會(hui) 對碩士研究生培養(yang) 抱有更高的期待。
我國碩士研究生分為(wei) 學術型碩士和專(zhuan) 業(ye) 型碩士。目前,專(zhuan) 業(ye) 型碩士正在各大高校占據更高比例。專(zhuan) 碩的特點是實踐性強,以培養(yang) 麵向實務領域的應用型人才為(wei) 主要目標。與(yu) 此同時,專(zhuan) 碩對跨專(zhuan) 業(ye) 攻讀人群的兼容性高,很多接近於(yu) “零基礎”的跨專(zhuan) 業(ye) 考生也能很快適應專(zhuan) 碩學習(xi) 。
專(zhuan) 碩學製普遍為(wei) 兩(liang) 年,在此期間,學生實際接受授課教育的時間可能隻有一年,第二年則把精力聚焦於(yu) 寫(xie) 論文、求職等事務。在短短一年時間裏,學生打下的專(zhuan) 業(ye) 基礎並不一定紮實,甚至沒有多少課程實踐的機會(hui) ,就被匆忙推向社會(hui) 。
因此,將專(zhuan) 碩基本學製從(cong) 之前的兩(liang) 年延長到三年,有利於(yu) 強化授課教學,提高研究生培養(yang) 質量。通過分散課程設置,學生在校期間也有更多業(ye) 餘(yu) 時間參與(yu) 實踐,找到理論實習(xi) 與(yu) 實務興(xing) 趣的結合點。而且,無論是寫(xie) 論文,還是找工作,學生的時間都更加從(cong) 容,擁有更多“試錯”機會(hui) 。
當前,由於(yu) 就業(ye) 形勢的變化,不少高校畢業(ye) 生趨向於(yu) “慢就業(ye) ”。研究生學製延長,也在無形中延長了學生的就業(ye) 擇業(ye) 期,有利於(yu) 他們(men) 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但是,也應當注意到,學製延長不該是“一刀切”,更不應該成為(wei) 應對社會(hui) 就業(ye) 壓力的權宜之計。我國高等教育很早就建立了彈性學製製度,因此在確保培養(yang) 質量的同時,應當允許一部分有能力、有意願的學生提前畢業(ye) 。學製延長“一刀切”,可能導致無謂地投入教育資源,還會(hui) 限製一部分學生提前走向人生下一階段的機會(hui) 。
如果了解一下專(zhuan) 碩項目的課程設置與(yu) 相關(guan) 本科專(zhuan) 業(ye) 的課程,不難發現不少課程是相似甚至重複的。如果說,對於(yu) 跨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專(zhuan) 碩學生而言,他們(men) 要在有限時間裏打好專(zhuan) 業(ye) 理論基礎,那麽(me) 對於(yu) 本專(zhuan) 業(ye) 升學而來的學生來說,課程的重複學習(xi) 有可能讓他們(men) 感到枯燥和虛度時間。
因此,在基本學製延長的同時,不妨建立課程免修製度,讓原本就有專(zhuan) 業(ye) 基礎的學生經過測試以後免修專(zhuan) 業(ye) 基礎課程,並允許他們(men) 壓縮個(ge) 人學習(xi) 時間提前畢業(ye) 。
目前,很多高校還是要求專(zhuan) 碩學生寫(xie) 畢業(ye) 論文,有的高校還對論文發表提出要求,導致專(zhuan) 碩學習(xi) 與(yu) 學碩學習(xi) 缺乏差異,違背了專(zhuan) 碩製度的設置初衷。高校對專(zhuan) 碩學生的考察還是應當聚焦於(yu) 實務層麵,比如以行業(ye) 調研報告、畢業(ye) 設計替代論文。由此,學生也能從(cong) 漫長的論文寫(xie) 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聚焦於(yu) 專(zhuan) 業(ye) 實踐能力的磨礪提升。
專(zhuan) 碩基本學製延長,目的在於(yu) 提高培養(yang) 質量,高校要切實轉換人才培養(yang) 思維,建立符合專(zhuan) 碩培養(yang) 目標的教學體(ti) 係,讓學生在校期間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允許學生在緊湊和寬鬆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xi) 方案。(王鍾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