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實現就近入學,更需打開思路
【閱讀提示】福建兩(liang) 縣87名孩子到鄰縣浙江慶元跨省上學,共享優(you) 質教育
光明網評論員:有媒體(ti) 報道,新學期開學,浙閩邊界浙江慶元縣安南鄉(xiang) 中心小學和中心幼兒(er) 園迎來了更多來自福建省鄰近兩(liang) 縣跨省上學的孩子們(men) 。據了解,慶元縣與(yu) 福建的鬆溪縣、政和縣接壤,安南鄉(xiang) 鄉(xiang) 政府及中心小學所在的安溪村與(yu) 政和縣嶺腰鄉(xiang) 鄉(xiang) 政府所在地僅(jin) 隔3公裏。
從(cong) 新聞報道的圖片中,我們(men) 看到安南鄉(xiang) 中心小學硬件設施和食宿條件不錯,窗明幾淨的教學樓,寬闊舒展的操場,孩子們(men) 整齊地列隊於(yu) 其間。據校長介紹,學校的音樂(le) 教室、美術教室、書(shu) 法教室、計算機教室、圖書(shu) 閱覽室、室內(nei) 體(ti) 育館、足球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教室還裝有空調,學生的校服、被褥、洗漱用品等由鄉(xiang) 賢資助,夥(huo) 食也很好。學校對3-6年級的學生實行寄宿製,對路程特別遠的孩子也實行低年級寄宿製。截至目前,兩(liang) 所學校264名在校學生中共有87名福建孩子,大部分來自政和縣3個(ge) 鄉(xiang) 鎮10多個(ge) 村,個(ge) 別來自鬆溪縣。
全麵落實免試就近上學,是義(yi) 務教育階段的一個(ge) 基本政策,在教育公平理念的前提下保障了適齡兒(er) 童和青少年基本的入學權利。在這則新聞中,一些在浙閩邊界的孩子,與(yu) 鄰省學校的距離未必會(hui) 比本省學校的距離遠。三公裏的距離,以每小時25公裏的電動車速度來丈量,不到十分鍾的時間,對接送孩子的家長來說,實在是再理想不過的距離。這也為(wei) 一直以來提倡的就近入學打開了思路——就近入學是否非得在縣域、市域甚至省域範圍內(nei) 進行。
且從(cong) 另一種意義(yi) 上看,我國基礎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是一個(ge) 客觀存在。在政策允許範圍內(nei) ,一些家長合理的“擇校”行為(wei) 不僅(jin) 有利於(yu) 彌補“就近入學”所帶來的自身局限,也擴大了教育的選擇權,重視了個(ge) 體(ti) 的差異性。據慶元縣教育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浙閩同飲一江水,本來就是很親(qin) 的鄰居,他們(men) 推崇以“教育共富”的理念和蒲公英精神來辦好優(you) 質均衡教育,對浙江和福建的孩子一視同仁,希望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
中國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同時也加速了人員、資金、資源的流動。慶元與(yu) 政和、鬆溪兩(liang) 縣接壤地區本來就有很多貿易往來,去年,慶元安南鄉(xiang) 與(yu) 政和嶺腰鄉(xiang) 成立了“閩事浙辦 浙事近辦”和“浙事閩辦 閩事近辦”政府服務點,兩(liang) 地的交流與(yu) 融通將隨著貿易、教育、就業(ye) 等一係列工作的開展而變得更加緊密。據了解,如今所有在校的福建孩子學籍都轉到了浙江,“甚至有福建孩子的家長也隨孩子到浙江打工”,我們(men) 看到與(yu) 一般隨遷子女的情況不同,去浙江慶元讀書(shu) 的福建孩子,以讀書(shu) 為(wei) 契機,還帶動了父母的擇業(ye) 。優(you) 質教育資源在地域、人口,甚至人才的競爭(zheng) 中取得絕對優(you) 勢。這也為(wei) 一些地方政府打開了思路,甚至敲響了警鍾。
當然,跨省的就近入學還需在政策、法律法規的軌道中進行。因而,跨省的孩子們(men) 如何完成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階段的學習(xi) 任務,升入更高等級學校,還需更好地銜接與(yu) 探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