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感人心則通天下

發布時間:2023-09-07 09:34: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季澤

  已經成功舉(ju) 辦16年的“中國-東(dong) 盟教育周”,今年重啟線下活動,氣氛格外熱烈,顯示出“一帶一路”倡議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響應。

  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必不可少,隻有民心通才能一通百通,合作才能經得起風雨,關(guan) 係才能穩固堅實。“能通天下之誌者為(wei) 能感人心”“故和平天下,莫盛於(yu) 感人心。”先哲張載的話啟示我們(men) ,感人心才能通天下。

  如何才能感人心呢?透過本屆教育周,我們(men) 看到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的偉(wei) 大成就迸發出強大的感染力,要感動各國人民,特別是年輕人的心靈,我們(men) 有用不盡的精神財富。

  感動人心的途徑首推語言交流。語言是人類心靈溝通的橋梁,更是了解一個(ge) 國家最好的鑰匙。本屆教育交流周的“中國-東(dong) 盟語言文化論壇”上,東(dong) 盟國家的專(zhuan) 家學者紛紛對學習(xi) 中文的“漢語橋”交流項目和孔子學院等公益機構給予高度評價(jia) 。他們(men) 表示,東(dong) 盟和中國學習(xi) 彼此的語言,了解對方的曆史文化,將極大促進人民之間相知相親(qin) 。教育周上不少東(dong) 盟國家的留學生分享了自己中文學習(xi) 的經曆。他們(men) 從(cong) 說“你好”開始,聽故事,背古詩,直到能閱讀“四大名著”,甚至《論語》《大學》,中國文化的魅力通過語言向各國傳(chuan) 遞著。

  能夠感動人心的還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一門技術,找一份好工作,建立一個(ge) 美滿的家庭”,世界人民心中的“好日子”有著共同的樣子。年輕人如果能有一門手藝,就具備了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魯班工坊”的成功就折射出各國人民對“學手藝”的熱情。在本屆教育周上,來自東(dong) 盟國家的職業(ye) 教育工作者們(men) ,談得最多的就是學習(xi) “大國工匠的精神”。“魯班工坊”項目為(wei) 合作國家培養(yang) 了大量熟悉中國技術、了解中國工藝、認知中國產(chan) 品的技術技能人才,已成為(wei) “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中國職業(ye) 教育“走出去”的國家名片。

  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也能感動人心。移動互聯打開了世界人民的眼界,中國的國家形象日益可信、可愛、可敬,貴州“村BA”中場時的少數民族舞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刷屏就是一個(ge) 例證,許多外國網友留言,讚歎中國大山裏的審美。在本屆教育周上,貴州多姿多彩的文化更是深深打動著各國賓客的心,他們(men) 爭(zheng) 相和盛裝的苗族姑娘合影,錄下侗族孩子的動聽歌聲,讚歎苗繡和銀飾等手工藝品。很多東(dong) 盟國家的女青年都在詢問在哪兒(er) 能學侗歌、學苗繡。

  行走在本屆教育周的會(hui) 場和人群中間,我們(men) 深深感受到,以教育為(wei) 紐帶築牢“一帶一路”民心基礎大有可為(wei) 。通過教育合作,在各國年輕人心中埋下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種子,未來必將成長為(wei) 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的強大力量。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07日 1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