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智慧含量” 讓農業生產空間更廣闊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溫室裏,一串串熟透了、“紅著臉”的小番茄如紅寶石般鑲嵌在藤蔓上,在層層疊疊的綠葉間盡情營造熱烈的豐(feng) 收氛圍;大棚裏,蔬菜長勢旺盛、鬱鬱蔥蔥,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棚裏濃得化不開的綠意依然縱情渲染著盎然春意……如今,當我們(men) 行走在鄉(xiang) 間田野,不難發現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已成為(wei) 很多地方進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標配”。
滴灌、智能溫控、自動卷簾機、多功能棚膜等設施的使用,水肥一體(ti) 化、無土栽培等技術的應用,突破了氣候環境的限製,為(wei) 棚室裏的蔬菜瓜果創造了更為(wei) 適宜的生長發育條件,使蔬菜瓜果種植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甚至實現一年種多茬,創造了更多產(chan) 量和效益。於(yu) 是,一座座棚室在廣袤鄉(xiang) 村拔地而起,挑起蔬菜瓜果生產(chan) 的“大梁”,充盈著人們(men) 的“菜籃子”“果盤子”,成為(wei) 我國設施農(nong) 業(ye) 取得長足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
盡管在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有效供給、促進農(nong) 業(ye) 增收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筆者在采訪中也發現,我國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仍存在“成長的煩惱”。比如,有的地方蔬菜設施老舊,生產(chan) 能力較弱甚至已不具備生產(chan) 能力。再以設施畜牧業(ye) 為(wei) 例:規模化機械化水平不高,2021年,畜禽養(yang) 殖機械化率不足40%,中小規模場戶養(yang) 殖設施設備滯後;設施研發生產(chan) 能力不強,一些設備可靠性和耐用性不強;設備工藝一體(ti) 化設計及技術研發不夠,先進設施設備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設施畜牧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不夠健全,針對中小養(yang) 殖場戶的技術指導和服務能力不足。
一方麵,我國設施農(nong) 業(ye) 發展存在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短板;另一方麵,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又極其必要——當前,我國城鄉(xiang) 居民食物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在耕地、水資源等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用先進設施裝備和現代技術武裝農(nong) 業(ye) 、加快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可謂勢在必行。這既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任務,也是推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重要舉(ju) 措。當“短板”和“必要”指向同一個(ge) 對象,加快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現實意義(yi) 與(yu) 緊迫性便不言而喻。
可喜的是,相關(guan) 安排正蹄疾步穩向前推進!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實施設施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提升行動”。日前,《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2023—2030年)》印發,這是我國出台的第一部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建設規劃。規劃明確優(you) 化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布局、適度擴大規模、升級改造老舊設施,提出到2030年全國現代設施農(nong) 業(ye) 規模進一步擴大,設施蔬菜產(chan) 量占比提高到40%,畜牧養(yang) 殖規模化率達到83%,設施漁業(ye) 養(yang) 殖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占比達到60%,設施農(nong) 業(ye) 機械化率與(yu) 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70%,全國設施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
政策好,更須落實好。筆者期待,隨著相關(guan) 舉(ju) 措落地落實,沃野田疇上,設施農(nong) 業(ye) 的“智慧含量”將越來越高。彼時,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標準化、設施化、集約化、智能化水平會(hui) 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模樣亦會(hui) 愈發清晰!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基礎將夯得更實!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1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