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在北京東城 與文化相約

發布時間:2023-09-12 09: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董城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思琦

  9月14日至15日,2023北京文化論壇將在北京市東(dong) 城區舉(ju) 辦。

  作為(wei) 首都功能核心區,東(dong) 城區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根植於(yu) 心的文化擔當,融入血脈的文化自信,觸手可及的文化生活,蓬勃發展的文化產(chan) 業(ye) ,讓這裏的文化建設成果和文化事業(ye) 發展不斷發揮著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文化生活 觸手可及

  近年來,東(dong) 城區將公共文化服務融入城市生活服務圈,在北京市率先建成覆蓋均勻、便捷高效的“十分鍾文化圈”,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麵積達2.1平方米。步搖製作、衍紙藝術、茶道雅集、中式插花……周末午後,在胡同小院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令人目不暇接。美後肆時、角樓圖書(shu) 館、27院兒(er) 等集生活美學和文化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間,讓居民不出胡同就能近距離接觸文化藝術。

  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院長肖向榮看來,書(shu) 店、劇場、博物館是城市靈魂的三件寶,它們(men) 承載著一個(ge) 城市的記憶。據悉,東(dong) 城區利用各類騰退空間拓展文化新場景,40家演出劇場為(wei) 城市注入藝術活力,37處博物館帶領群眾(zhong) 探古尋今,190家實體(ti) 書(shu) 店營造書(shu) 香滿城。

  “生活在東(dong) 城區的小朋友,他們(men) 的戲劇生活非常豐(feng) 富。”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院長馮(feng) 俐說,每個(ge) 周末,劇院兩(liang) 個(ge) 劇場都會(hui) 上演多場高品質、低票價(jia) 、公益性的兒(er) 童劇。在“戲劇東(dong) 城”的發展理念下,兒(er) 童戲劇文化日趨繁榮。肖向榮也回憶起了與(yu) 東(dong) 城居民相處的往事,在宮牆殿瓦間觸摸曆史,在胡同巷陌中尋訪傳(chuan) 統,他感慨地說:“在東(dong) 城生活的居民,他們(men) 把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融入血脈。”

  文化傳(chuan) 承 全民參與(yu)

  漫步東(dong) 城,傳(chuan) 統中軸線縱貫南北,展現獨一無二的空間秩序。近年來,東(dong) 城區以中軸線申遺為(wei) 契機,先後完成社稷壇、太廟、皇史宬等一批重點文物騰退,開展鍾鼓樓保護修繕和北大紅樓周邊綜合整治,打造永定門北望中軸線景觀視廊,讓中軸線古都脊梁壯美呈現。

  當北京市2011年啟動中軸線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an) 工作時,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呂舟便開始擔任申遺文本編製團隊的負責人,他親(qin) 眼見證了北京中軸線保護對老城保護、城市更新以及文化傳(chuan) 承的作用。

  “在中軸線保護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東(dong) 城區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城曆史格局與(yu) 傳(chuan) 統風貌也在不斷得到強化。”呂舟以鍾鼓樓為(wei) 例介紹,現在登上鍾鼓樓南望,北中軸線風貌盡收眼底。

  呂舟認為(wei) ,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是保護工作的重要方麵。他介紹了他在東(dong) 城的所見所感:北京東(dong) 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吸引了許多年輕人來聽講座、看展覽;東(dong) 城區的老字號不斷研發迭代中軸線主題產(chan) 品;走進中小學,學生們(men) 畫中軸、談中軸……近些年東(dong) 城文化傳(chuan) 承的方式日趨多樣。

  “這恰恰反映了東(dong) 城區文化建設的新成就。”呂舟總結,在東(dong) 城,活化利用中軸線已經不拘泥於(yu) 利用文物空間這一種方式,而是逐漸變成了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的事。

  文化產(chan) 業(ye) 高速發展

  近年來,東(dong) 城區著力建設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國家文化與(yu) 金融合作示範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和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化產(chan) 業(ye) 建設培育出了“文化+”新模式,打通了文化鏈與(yu) 價(jia) 值鏈。

  據東(dong) 城區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東(dong) 城區“文化+科技”企業(ye) 全年實現收入212.3億(yi) 元,占東(dong) 城區文化產(chan) 業(ye) 收入比重為(wei) 19.0%,達到“十四五”時期以來最高點。

  戲劇創作、文化演出、露台商業(ye) 、共享辦公、文化消費、企業(ye) 孵化……老舊廠房中生長出的“胡同裏的創意工廠”不斷升級改造,目前東(dong) 城區47家文化產(chan) 業(ye) 園不僅(jin) 是文化科技融合的創新地、優(you) 質企業(ye) 的集聚地,更在逐漸成為(wei) 城市更新的承載地、生活美學的新高地,引領著城市美好生活。

  據介紹,2022年,東(dong) 城區規模以上文化產(chan) 業(ye) 法人單位從(cong) 業(ye) 人員平均人數達5.4萬(wan) 人,累計實現收入1117.3億(yi) 元,收入總量保持北京市前列。

  “東(dong) 城深厚的文化資源與(yu) 底蘊是發展文創產(chan) 業(ye) 和文創園區的核心優(you) 勢。”北京東(dong) 城文化發展研究院專(zhuan) 家顧問奚大龍分析,東(dong) 城區構建起“金融加速、貿易擴容、園區提質、項目帶動”的文化創新、融合發展新模式,以“文化+”融合延伸文化產(chan) 業(ye) 鏈條,構建起吸引重大文化產(chan) 業(ye) 落地發展的強磁場。

  在東(dong) 城區,文化賦能首都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比比皆是。專(zhuan) 家學者也一致認為(wei) ,東(dong) 城區已經迎來新的文化高速發展時期。

  (光明日報北京9月11日電)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