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生態治理繪就美麗畫卷

發布時間:2023-09-12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四季看新疆之沿著河湖看新疆】

  光明日報記者 趙明昊 尚傑

  漫漫黃沙之上,成片的梭梭樹、紅柳等植物蓬勃生長。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艾西曼區域,曾經的“死亡之海”裏,一度難覓的塔裏木兔、狐狸和野雞等野生動物,如今不時顯露蹤跡……

  多年以來,位於(yu) 阿克蘇河衝(chong) 積扇扇緣窪地的艾西曼湖及周邊區域,受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不斷侵襲,湖區麵積逐漸萎縮,生態環境脆弱,成為(wei) 阿克蘇綠洲內(nei) 部最大的一處風沙策源地。

  “2022年,艾西曼湖區域生態修複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是阿克蘇地區第五個(ge) 百萬(wan) 畝(mu) 生態治理工程的一部分,也是阿克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工程的一個(ge) 子項目,實施麵積65.13萬(wan) 畝(mu) 、分5年建設完成。”阿瓦提縣林草局副局長蔣麗(li) 麗(li) 說,建成後,這裏將有效阻止塔克拉瑪幹沙漠風沙侵害,築牢生態屏障。

  目前,艾西曼區域已完成人工造林4萬(wan) 畝(mu) ,成活率超過75%。湖區日益豐(feng) 富的濕地資源,也吸引了大批候鳥前來繁衍越冬,成為(wei) 沙漠邊緣又一別致景觀。

  “改善生態環境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我每天要走20公裏路,巡視樹林、檢修管道,努力讓每一棵樹苗都能在沙漠裏紮下根。”阿瓦提縣林管站護林員玉蘇甫江·阿力木從(cong) 項目啟動便駐守在這片逐漸成長的沙漠綠洲中,今年36歲的他驕傲地說,“我的祖父和父親(qin) 也都是護林員,這些年我們(men) 治沙又致富,如今不僅(jin) 環境改善了,棉花產(chan) 量逐年增高,鄉(xiang) 親(qin) 們(men) 還新種植了辣椒、核桃等作物,腰包一天比一天鼓。”

  阿克蘇地區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西北邊緣,沙漠麵積占地區總麵積的31%。20世紀80年代,麵對狂風肆虐、黃沙彌漫的極端惡劣天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植樹造林行動。

  “我們(men) 始終堅信種樹就是種富、生態美就能百姓富。”阿克蘇地委副書(shu) 記、行署專(zhuan) 員阿迪力·艾力告訴記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地區累計造林8885萬(wan) 株、518.4萬(wan) 畝(mu) ,國土森林麵積從(cong) 2012年的1340萬(wan) 畝(mu) 增加到1733萬(wan) 畝(mu) 。

  隻有治沙播綠還不夠,阿克蘇人進一步在科學治水上狠下功夫,通過“以水定綠、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體(ti) 係構建,持續推進水資源優(you) 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植棉大縣沙雅,努爾巴格鄉(xiang) 黨(dang) 委委員阿迪力·阿卜力孜正帶著棉田管理人員,檢查農(nong) 機設備和用水情況,為(wei) 接下來的收獲季做準備。廣袤的棉田裏,隻有一台大型植保無人機來回噴灑脫葉劑。

  “推進農(nong) 業(ye) 節水體(ti) 係建設過程中,我們(men) 實現了向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的跨越。”阿迪力說,“現在,棉田可以實現畝(mu) 均節約用水23%、節肥30%,籽棉單產(chan) 也從(cong) 2017年的285公斤提升到了去年的405公斤。”

  阿克蘇地區東(dong) 北部天山山脈間,還藏著一份人們(men) 對未來的期待。溯阿克蘇河而上,在支流庫瑪拉克河大石峽峽穀,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作為(wei) 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項目之一,該工程計劃於(yu) 2026年10月完工。

  “南疆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是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均。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後,將有效改善阿克蘇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減輕流域洪水災害,保障塔裏木河生態用水,對南疆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有著重要意義(yi) 。”施工現場,新疆葛洲壩大石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長李明德指著大壩兩(liang) 邊的高山說,“目前工程穩步推進,壩高超過了160米。建成後大壩高247米,與(yu) 兩(liang) 側(ce) 大山並肩,它還將打破世界最高混凝土麵板砂礫壩的紀錄。大家都盼著早日竣工呢!”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04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