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營養改善要以乳製品為抓手
作者:唐振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食物與(yu) 營養(yang) 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年來,我國營養(yang) 保障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不平衡、食物消費結構不合理等因素影響,在營養(yang) 健康方麵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膳食不平衡問題突出,高油高鹽飲食習(xi) 慣仍然存在;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不足;居民能量攝入和消耗控製失衡;維生素A、鈣、鐵等微量營養(yang) 素攝入不足;等等。
乳製品是世界公認的改善國民營養(yang) 健康的重要產(chan) 品。與(yu) 其他國家一樣,我國也把發展奶業(ye) 作為(wei) 提高國民身體(ti) 素質的重要途徑,把鼓勵乳製品消費作為(wei) 改善居民營養(yang) 狀況、提升健康水平的一項重要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乳製品營養(yang) 價(jia) 值高,對人體(ti) 健康有多重作用。乳製品是人類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含有蛋白質、脂肪、乳糖、鈣、鐵、維生素B2、維生素D等20多種營養(yang) 素,包含人體(ti) 所需的大多數營養(yang) 物質,且乳製品中的營養(yang) 素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營養(yang) 價(jia) 值較高,是各類人群的理想食品,具有促進兒(er) 童生長發育、減少營養(yang) 不良、預防慢性疾病發生、提高人均預期壽命等多重作用。乳製品中還含有β-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等多種活性蛋白成分,發酵乳中還含有可改善腸道健康的益生菌。科學研究證實,增加乳製品的攝入,不僅(jin) 可以降低患骨質疏鬆、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非傳(chuan) 染性疾病的風險,還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
二是提高乳製品消費有助於(yu) 優(you) 化居民膳食結構。當前,我國居民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的攝入量偏低造成的膳食結構不合理,是營養(yang) 改善麵臨(lin) 的首要問題。形成良好膳食結構是營養(yang) 改善的前提,合理膳食可以解決(jue) 78%的慢性疾病問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食物與(yu) 營養(yang) 發展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喝奶組兒(er) 童與(yu) 不喝奶組兒(er) 童在食物結構上存在差異,主要表現為(wei) 喝奶組兒(er) 童深色蔬菜、水果、禽肉、蛋類、堅果攝入量高於(yu) 不喝奶組兒(er) 童,植物油攝入量低於(yu) 不喝奶組兒(er) 童。進一步分析發現,喝奶組兒(er) 童的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視黃醇、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C、鈣、鉀、鎂、銅的攝入水平顯著高於(yu) 不喝奶組兒(er) 童。由此可見,通過增加乳製品消費量,可有效減少因膳食結構不平衡帶來的健康危害和疾病負擔。
三是乳製品是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中的短板食物。為(wei) 改善居民營養(yang) 健康狀況,很多國家都製定了乳製品推薦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推薦每人每天攝入300克至500克奶類及奶製品。受飲食習(xi) 慣和消費信心等因素影響,我國居民乳製品的攝入量普遍偏低。2022年,我國人均奶類消費量42公斤,相當於(yu) 全球平均水平的36.0%,亞(ya) 洲平均水平的45.3%,乳製品成為(wei) 居民膳食結構中的短板食物。《中國居民營養(yang) 與(yu) 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居民膳食中缺乏乳品或其攝入量低是導致鈣、維生素A等營養(yang) 素攝入不足的直接原因。總體(ti) 來看,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低,乳製品在居民膳食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和居民營養(yang) 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我國在推動乳製品消費與(yu) 居民營養(yang) 改善方麵相繼出台了多項舉(ju) 措,《國民營養(yang) 計劃(2017—2030年)》等指導文件把提高居民乳製品消費作為(wei) 居民營養(yang) 改善和預防疾病發生的重要措施,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繼續實施奶業(ye) 振興(xing) 行動。與(yu) 此同時,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營養(yang) 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乳製品作為(wei)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強國民身體(ti) 素質的重要抓手,必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an) 注。
下一步,應把奶業(ye) 振興(xing) 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融合,加快推動我國奶業(ye) 高質量發展,引導居民增加乳製品消費,發揮乳製品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支撐作用。
[ 責編:趙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