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職業發展有哪些新趨勢?——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掃描
為(wei) 期4天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19日落下帷幕。393名選手脫穎而出,榮獲109個(ge) 項目的獎牌。這次大賽折射出哪些職業(ye) 發展新趨勢?
趨勢一:紛繁多彩的新職業(ye) 前景廣闊
從(cong) 飛機維修、汽車技術、機器人係統集成,到工業(ye) 4.0、雲(yun) 計算、數字建造,再到花藝、美發、烘焙……走進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賽場,各種比拚令人眼花繚亂(luan) 。
首次設置的新職業(ye) 賽項,凸顯出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職業(ye) 發展不斷走向多元化、專(zhuan) 業(ye) 化。
“參賽選手較上屆增加58.2%,重點增加了全媒體(ti) 運營、互聯網營銷、智能製造工程技術、集成電路工程技術等20個(ge) 新職業(ye) 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高學曆選手大多集中在新職業(ye) 和數字技術技能領域,顯示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大趨勢。
記者看到,在互聯網營銷賽場,選手們(men) 拿著折扇對著手機攝像頭“花式帶貨”。裁判長薛茂雲(yun) 告訴記者,傳(chuan) 統營銷向數字經濟邁進,需要大批人才支撐,選手要掌握市場分析、直播裝修等多種技能。
在智能製造工程技術賽場,有著博士身份的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yu) 動力工程學院講師馮(feng) 偉(wei) 格外受關(guan) 注。“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是國家發布的新職業(ye) ,對我來說是新挑戰。”
“設置新職業(ye) 賽項,對增強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認同感、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具有重要意義(yi) 。”王曉君說。
家政服務(整理收納)賽場上,選手們(men) 在“房間”內(nei) 麻利地分類整理雜物。裁判長談檀是一家整理收納服務公司的負責人,她深有感觸地說:“2015年公司隻有我一個(ge) 人,現在發展到1000多人,市場需求顯而易見。我正在參與(yu) 編寫(xie) 整理收納的國家職業(ye) 標準,希望更多人通過大賽認識並加入這個(ge) 職業(ye) 。”
趨勢二:職業(ye) 教育水平改善,多領域人才彰顯“真功夫”
“從(cong) 這幾天的比賽看,選手水平整體(ti) 提升明顯。”擔任數控車項目裁判長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級工程師宋放之感慨地說。
“天上飛的衛星、飛機,地上跑的高鐵、汽車,還有杯子、瓶子等生活用品,都要用數控車床做出模具再加工出來。”宋放之說,現在題目難度大幅提升,但選手們(men) 還能拿到很高的分數。
曾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摘金的吳鴻宇,這次作為(wei) 廣東(dong) 省機械技師學院的教練來到賽場。他告訴記者:“能明顯感覺到各省都加大了投入力度,競爭(zheng) 更加激烈。”
“無論是操作技法還是選手的綜合素養(yang) ,都有很大改進。這體(ti) 現了我們(men) 辦賽水平的提高,也折射了職業(ye) 教育水平的改善。”焊接項目裁判長、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劉景鳳說。
記者注意到,這次大賽更加注重考察選手的實際應用能力。在珠寶加工賽場,選手們(men) 使用真金白銀和珠寶製作首飾、一決(jue) 高下。從(cong) 飛機到軌道列車,從(cong) 重型車輛到新能源汽車……大賽更多用“真槍實彈”“真材實料”,還原真實的工作場景。
畢業(ye) 於(yu) 天津機電職業(ye) 技術學院的22歲選手呂嶽強,參加了飛機維修項目的比賽:“要在真實飛機上完成部件更換、設備檢查和修理等,對個(ge) 人能力是極大考驗。”
這次大賽還首次設置企業(ye) 分賽場,讓選手們(men) 到實際工作地見“真功夫”。
天津港第二集裝箱碼頭,起重設備應用技術項目火熱比拚。選手對著一塊塊屏幕和按鈕,遠程操控1公裏外的岸橋進行集裝箱裝船作業(ye) 。來自寧波海港集團的選手吳飛說,“我以前是現場開岸橋的司機,隨著港口加快智能化建設,前年開始遠程操縱岸橋。遠程操作無法同步了解機械的運行狀況,對技術的要求更高。”
趨勢三:高技能人才市場緊缺、未來可期
這次大賽吸引了諸多企業(ye) 積極參與(yu) 。不少企業(ye) 負責人專(zhuan) 門來到現場觀看比賽、招攬人才。
塗料行業(ye) 講究“三分料、七分工”,油漆工至關(guan) 重要,但近年來一直麵臨(lin) 人員老化斷層、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問題。立邦產(chan) 業(ye) 人才發展中心總經理付俊英連續幾天都在場館“蹲守”,她告訴記者,“上屆大賽我們(men) 就吸納了一些優(you) 秀選手,這次好幾個(ge) 分中心的負責人都來了,也已與(yu) 幾名種子選手明確了意向。”
“我們(men) 聚焦智能製造工程技術和工業(ye) 機器人係統運維賽項,獲獎選手將對標研發工程師的待遇水平。”山東(dong) 中德棟梁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蔣作棟說。
記者發現,企業(ye) 不僅(jin) 加大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與(yu) 院校合作也更密切。大賽期間,一批企業(ye) 與(yu) 學校簽訂定向培養(yang) 高技能人才的訂單。
大賽深遠的影響,是讓越來越多人看到技能的價(jia) 值、看到技能成才的前景。多位院校負責人表示,參加過技能大賽的選手,找工作時都很搶手,大企業(ye) 基本直接錄用,待遇也不錯。
“成才道路不止一條,學一門好技術,也能讓人生出彩。”劉景鳳說,“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缺口很大。通過大賽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和待遇,增強全社會(hui) 對技能人才的認同,一定會(hui) 鼓勵帶動更多人學習(xi) 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記者薑琳、白佳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