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研發投入首超3萬億元說明什麽

發布時間:2023-09-20 10:43:00來源: 經濟日報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9月18日發布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首次超過3萬(wan) 億(yi) 元,達到30782.9億(yi) 元,比上年增加2826.6億(yi) 元,增長10.1%。

  重點領域投入加大

  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出台一係列鼓勵研發和創新的政策,研發經費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2年突破1萬(wan) 億(yi) 元,2019年突破2萬(wan) 億(yi) 元。2022年突破3萬(wan) 億(yi) 元,是全球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經濟體(ti) ,已連續7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這充分體(ti) 現了近年來我國以創新為(wei) 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效。”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張啟龍介紹,從(cong) 投入強度看,2022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wei) 2.54%,比上年提高0.11個(ge) 百分點,提升幅度為(wei) 近10年來第二高。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13位。

  邁上新台階的還有基礎研究投入。2022年全國基礎研究經費2023.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4%;應用研究經費3482.5億(yi) 元,增長10.7%;試驗發展經費25276.9億(yi) 元,增長9.9%。

  “基礎研究經費總量首次突破2000億(yi) 元,規模位列世界第二位;增速比研發經費快1.3個(ge) 百分點,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占研發經費比重達到6.57%,延續上升勢頭。”張啟龍說。

  企業(ye) 、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是我國研發活動的三大執行主體(ti) 。公報顯示,各類企業(ye) 研發經費23878.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0%;政府屬研究機構經費3814.4億(yi) 元,增長2.6%;高等院校經費2412.4億(yi) 元,增長10.6%。

  “企業(ye) 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比重較上年提高0.65個(ge) 百分點,說明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不斷增強。”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技術預測與(yu) 統計分析研究所所長玄兆輝表示,該占比與(yu) 日本(78.6%)、韓國(79.1%)、美國(77.6%)相近,充分體(ti) 現了企業(ye) 的創新主體(ti) 地位。這也說明,近年來我國通過支持企業(ye) 優(you) 先申報科技計劃項目、推動科學儀(yi) 器設備共享等措施,有效調動了企業(ye) 研發積極性。

  高技術製造業(ye) 是高質量發展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2022年,高技術製造業(ye) 研發經費6507.7億(yi) 元,較上年提高14.5%,投入強度(與(yu) 營業(ye) 收入之比)為(wei) 2.91%,比上年提高0.2個(ge) 百分點。在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中,研發經費投入超過千億(yi) 元的行業(ye) 大類有7個(ge) ,比上年增加2個(ge) ,這7個(ge) 行業(ye) 的經費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研發經費的比重為(wei) 63.2%。

  “重點領域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步提高,為(wei) 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提升創造了條件。”張啟龍說。

  政策支持更加多元

  公報顯示,2022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11128.4億(yi) 元,比上年增加361.7億(yi) 元,增長3.4%。

  “財政科技支出保持穩定增長,有力保障了基礎研究、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等資金需求。”張啟龍說,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的方式更加多元,2022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和高新技術企業(ye) 減免稅政策優(you) 惠的規上企業(ye) 分別比上年增長16.3%和11.7%,有效激勵了企業(ye) 加大研發投入。

  調查顯示,2022年規上企業(ye) 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you) 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ye) 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企業(ye) 研發活動專(zhuan) 用儀(yi) 器設備加速折舊政策、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收入免征增值稅和減免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金融支持相關(guan) 政策等5項創新資金支持政策的平均認可度達到83.4%,鼓勵和支持企業(ye) 創新的政策體(ti) 係更加完備。

  公報顯示,在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中,中央財政科技支出3803.4億(yi) 元,占比為(wei) 34.2%;地方財政科技支出7325.0億(yi) 元,占比為(wei) 65.8%。玄兆輝認為(wei) ,這說明地方政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資助科技計劃項目、加大財政獎補、建設重大創新平台、設立政府引導基金等方式,引導社會(hui) 資本支持科技創新,助力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地區示範作用突出

  近年來,我國加強區域科技創新發展戰略部署,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各地區進一步加大資源匯聚力度,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

  分地區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千億(yi) 元的省份有12個(ge) ,分別為(wei) 廣東(dong) 、江蘇、北京、浙江、山東(dong) 、上海、湖北、四川、湖南、安徽、河南和福建。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與(yu) 地區生產(chan) 總值之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有7個(ge) ,依次為(wei) 北京、上海、天津、廣東(dong) 、江蘇、浙江和安徽。

  “從(cong) 研發經費地區分布情況看,東(dong) 中西部地區各有亮點,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及長三角地區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玄兆輝說,廣東(dong) 、江蘇分別接近4500億(yi) 元和4000億(yi) 元,北京、浙江、山東(dong) 超過2000億(yi) 元,上海接近2000億(yi) 元,上述6個(ge) 地區R&D經費合計接近全國總量的60%。福建首次跨入“千億(yi) 省份”行列;中部地區的湖北、湖南、安徽、河南以及西部地區的四川等省份也均超過千億(yi) 元。

  與(yu) 2021年相比,有30個(ge) 地區研發經費規模保持增長,其中,東(dong) 北地區的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增長3.4%、2.0%和11.9%,為(wei) 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提供了科技支撐。24個(ge) 地區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有所提升,其中北京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已高達6.83%,居全國第一。

  下一步,應從(cong) 哪些方麵完善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機製?玄兆輝認為(wei) ,麵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必須持續加大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投入,進一步強化政府對研發活動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機製,引導和鼓勵研發經費流向基礎研究領域;持續提升企業(ye) 創新意識與(yu) 創新能力,以科技創新支撐實體(ti) 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央地協同發力,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有力支撐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