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乘組”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空間站上演“乒乓球”大賽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博士乘組”首次太空授課 中國空間站上演“乒乓球”大賽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在空間站點蠟燭會(hui) 看到什麽(me) 樣的神奇現象?在太空還可以用水球打乒乓球比賽?9月21日,“天宮課堂”時隔近一年再次上新,神舟十六號“博士乘組”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首次太空授課,在新的“太空教室”夢天實驗艙為(wei) 學生們(men) 帶來球形火焰、奇妙“乒乓球”等多個(ge) 有趣實驗。
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後的首次太空授課
31年前的今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實施。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生日”這天,開展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後的首次太空授課,讓此次“天宮課堂”更具特殊意義(yi) 。
本次授課活動設置了5個(ge) 地麵課堂,約2800名學生代表參加了現場活動。其中,北京地麵課堂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這裏也是桂海潮所任職的學校。當天,不少北航學生來到現場聆聽“太空教師”講課。
桂海潮的學生王世傑在課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能有機會(hui) 提問,想問桂老師在天上生活得是否開心,在微重力環境下這麽(me) 久,對航天動力學控製方向有沒有新的感悟?”
“時隔這麽(me) 多天,終於(yu) 通過視頻連線見到了導師。”桂海潮的另一位學生、北航宇航學院博士生蘇文傑說,畢業(ye) 後她計劃跟隨桂老師的腳步,投身航天事業(ye) ,“希望未來能有機會(hui) 讓桂老師乘坐我們(men) 設計的飛船再次飛天。”
“太空教室”又上新
當現場大屏出現中國空間站的畫麵,大家忍不住驚歎。待三名航天員依次“飛”到鏡頭前,學生們(men) 紛紛揮舞手中的國旗,向他們(men) 問好。
這是中國空間站第四次太空授課,此前三次分別是在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授課,此次中國航天員又“解鎖”了一個(ge) “新教室”夢天實驗艙。甫一開場,神舟十六號乘組就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這間“新教室”。這裏不僅(jin) 可以實現貨物自動出艙,還集中了中國空間站最多的科學實驗設備,研究製備新型材料的“太空煉丹爐”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櫃、空間站最冷的地方超冷原子物理實驗櫃、空間站的“維修工廠”在線維修裝調操作櫃……
朱楊柱介紹稱,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櫃的溫度可高達1600攝氏度,第一批在這個(ge) “煉丹爐”裏接受高溫考驗製備而成的材料已經隨神舟十五號航天員返回地麵。
“天宮”上演“乒乓球”大賽
看到空間站裏的燃燒科學實驗櫃,有學生好奇,“微重力環境下的燃燒和地麵有何不同?”為(wei) 了更直觀地回答學生的問題,航天員們(men) 拿出一根蠟燭,小心地點燃。不同於(yu) 地麵的錐形火焰,空間站的蠟燭不管朝哪個(ge) 方向,始終呈近似球形的藍色火焰。
帶大家領略了“太空火焰”的神奇現象,航天員們(men) 緊接著上演了一場太空“乒乓球”大賽。桂海潮熟練地製作出一個(ge) 小水球,將它輕輕“拋”起,朱楊柱揮起用毛巾包裹的乒乓球拍,輕輕擊打,隻見水球碰到毛巾表麵後,不僅(jin) 沒有破裂,也沒有被吸收,反而像乒乓球一樣被彈開了。簡單熱身後,朱楊柱和桂海潮你來我往地打起了比賽,兩(liang) 名航天員之間的互動引起現場陣陣笑聲。
在太空直播課上,地麵課堂學生對空間站充滿了好奇,紛紛向航天員們(men) 提問,“在空間站能看到太空垃圾嗎?”“在空間站看地球和太陽有何不同?”“太空中沒有明顯的參照物,航天員怎麽(me) 判斷空間站的姿態、軌道變化?”……
“太空垃圾確實存在,和大家一樣,我們(men) 也非常好奇,經常通過空間站舷窗尋找,目前還沒有發現它的蹤影。”景海鵬說,科研人員會(hui) 時刻盯著它們(men) ,如果造成威脅,空間站會(hui) 主動規避,同時,空間站還“穿”了特殊的防護裝備,好比鎧甲,即使碰到,航天員也會(hui) 安然無恙。
時長約48分鍾的太空科普課令不少學生意猶未盡,悄然間已為(wei) 青少年播下航天夢的種子。正如朱楊柱所說,“因為(wei) 航天夢,他的飛天夢才得以實現”,未來至少將在軌運行10年的中國空間站,正在400公裏的天外等待更多新人的到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