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疏通涉農金融“毛細血管”

發布時間:2023-09-25 10:09:00來源: 經濟日報

  農(nong) 商銀行作為(wei) 涉農(nong) 金融“毛細血管”的前沿陣地,是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活水之源,是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載體(ti) 。日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籌建河南農(nong) 商聯合銀行、遼寧農(nong) 商銀行、山西農(nong) 商聯合銀行的批複,引發行業(ye) 對農(nong) 商銀行的關(guan) 注。今年以來,農(nong) 商銀行服務“三農(nong) ”有何亮點?還應在哪些領域重點深耕?記者就有關(guan) 問題采訪了業(ye) 內(nei) 人士。

  支農(nong) 支小潤普惠

  農(nong) 商銀行姓農(nong) 姓土,安身立命之本就是支撐鄉(xiang) 村田野發展。近年來,農(nong) 商銀行錨定支農(nong) 支小主業(ye) ,加大普惠型涉農(nong) 信貸投放,取得顯著成效。在近日舉(ju) 行的第五屆中農(nong) 金30人論壇青海會(hui) 議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一級巡視員趙慶晗表示,農(nong) 信社和農(nong) 商行作為(wei) 農(nong) 村普惠金融的主力軍(jun) ,要充分發揮深耕當地的優(you) 勢,專(zhuan) 注貸款主業(ye) 、專(zhuan) 注服務當地。

  支農(nong) 支小是農(nong) 信的使命和定位,一直以來,“走村串戶”“挎包入戶”是農(nong) 信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近年來,農(nong) 信機構加快推進涉農(nong) 金融普惠轉型,大力推廣“戶戶通”工程,走出一條獨具農(nong) 信特色的勤勞金融發展之路。

  廣東(dong) 省聯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張帆表示,廣東(dong) 農(nong) 信以廣東(dong) 省各個(ge) 行政村為(wei) 對象,鋪設農(nong) 村金融服務的“毛細血管”,引導農(nong) 商行人員、資源、產(chan) 品和服務下沉到每個(ge) 村鎮,通達到“千家萬(wan) 戶”。截至今年6月末,向1.58萬(wan) 個(ge) 行政村(居)派駐金融特派員2.55萬(wan) 名,開展“整村授信”行政村1.29萬(wan) 個(ge) ,授信金額2819億(yi) 元。

  在堅守支農(nong) 支小的同時,農(nong) 商銀行也把普惠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青海省聯社黨(dang) 委書(shu) 記、理事長王興(xing) 源表示,農(nong) 信機構職責是服務“三農(nong) ”、服務中小微企業(ye) ,在規模上堅持做小不做大,抑製規模衝(chong) 動,把支持的重點放在中小微企業(ye) 和普惠群體(ti) 上。此外,在支持普惠金融的道路上須防止脫農(nong) 化,要圍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生態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持續加大普惠金融服務力度。

  今年6月份,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金融支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農(nong) 村中小金融機構要立足本土、專(zhuan) 注支農(nong) 支小,強化“三農(nong) ”領域信貸資源配置。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農(nong) 商行作為(wei) 我國金融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農(nong) 支小方麵有著獨特的優(you) 勢。首先,農(nong) 商行業(ye) 務更加下沉,在服務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和農(nong) 民金融需求方麵具有更加豐(feng) 富的展業(ye) 經驗。其次,農(nong) 商行在農(nong) 村地區分支機構覆蓋較廣,具備良好的客戶網絡和品牌影響力,能夠在更大範圍服務當地居民和企業(ye) 。最後,農(nong) 商行在貸款產(chan) 品和資金價(jia) 格等方麵具有一定靈活性,能夠更好地滿足農(nong) 民和小微企業(ye) 的資金需求。

  機製創新加大金融供給

  《指導意見》提出,加快農(nong) 村信用社改革,推動省聯社轉換職能。目前,深化農(nong) 信社改革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其目的就是要重塑農(nong) 商管理機製,夯實農(nong) 商銀行服務“三農(nong) ”基礎。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籌建三家農(nong) 商行的有關(guan) 批複,意味著農(nong) 商銀行的改革在加快。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在金融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監管部門鼓勵機構兼並重組和區域整合實現“抱團取暖”,成為(wei) 農(nong) 商銀行夯實資本、實現規模效應的有效途徑。目前各地推進省聯社改革,有助於(yu) 農(nong) 商銀行堅持為(wei) 農(nong) 服務方向,加大“三農(nong) ”金融供給。

  中國銀行業(ye) 協會(hui) 發布的《全國農(nong) 村中小銀行機構行業(ye) 發展報告(2022)》顯示,深化省聯社改革成為(wei) 新一輪農(nong) 村金融改革的重點,相關(guan) 機構按照因地製宜、“一省一策”、分類推進的原則,積極探索符合各地實際的改革模式。這意味著省聯社選擇何種模式推進改革,以及在改革中,不同地方改革的重點和次序應有所不同。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農(nong) 信社改革要堅持“因地製宜、一省一策”原則。即便是農(nong) 商聯合銀行模式,各地實施情況也不一樣。比如,雖然河南農(nong) 商聯合銀行與(yu) 浙江農(nong) 商聯合銀行都叫聯合銀行,但浙江農(nong) 商聯合銀行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而河南農(nong) 商聯合銀行是“自上而下”的模式,股權關(guan) 係完全相反。改革模式和方案並無優(you) 劣之分,地方政府應從(cong) 實際情況和地方財力出發,選擇適合本省的改革模式。

  其實早在去年,農(nong) 信改革的集結號已吹響。2022年4月,浙江農(nong) 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深化農(nong) 信社改革全國“第一單”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盡管多數農(nong) 信社、農(nong) 合行已改製為(wei) 農(nong) 商行,但農(nong) 信機構因農(nong) 而生、因農(nong) 而興(xing) 、因農(nong) 而強的本質沒有變。”董希淼表示,在改革過程中,應提高金融供給的能力和質量,提高涉農(nong) 貸款比例,鞏固農(nong) 村市場份額,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三農(nong) ”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聚焦“三農(nong) ”數智賦能

  數字化轉型看上去“高大上”,農(nong) 信係統這個(ge) “小法人”能否駕馭好數字化這輛大馬車?從(cong) 目前各地農(nong) 商銀行的實踐看,推進數字化轉型並不是高不可攀,通過聚焦“三農(nong) ”領域選擇適合當地農(nong) 信的數字化之路,也能握指成拳,優(you) 化涉農(nong) 金融服務,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從(cong) 金融業(ye) 競爭(zheng) 格局看,隨著大型商業(ye) 銀行業(ye) 務重心加速下沉鄉(xiang) 村,從(cong) 外部形成壓力促使農(nong) 商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表示,大型商業(ye) 銀行依托金融科技優(you) 勢把金融觸角深入田間地頭,不僅(jin) 能實現批量獲客,還能減少人力、財力等成本投入,這種優(you) 勢對農(nong) 商銀行經營管理形成一定衝(chong) 擊。隨著金融消費者越來越習(xi) 慣於(yu) 使用網絡銀行、移動支付,大型金融機構下沉將豐(feng) 富農(nong) 村及農(nong) 民對於(yu) 金融服務選擇的多樣性,這也在倒逼農(nong) 商銀行找準數據定位、加快數字化轉型,走好涉農(nong) 金融服務之路。

  這樣看來,數字化轉型更像是一場農(nong) 商銀行生死存亡的自救行動。但是,數字化轉型並非易事,農(nong) 商銀行必須直麵兩(liang) 個(ge) 問題:一是需要投入大量財力,可是農(nong) 商銀行本來就盤子小、底子薄;二是需要人才支撐,但是農(nong) 商銀行研發人才又相對不足,對其而言就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因此,農(nong) 商銀行推進數字化轉型要找準方向,隻有以問題為(wei) 導向,才能減少試錯成本、揚長避短。

  遼寧省聯社黨(dang) 委委員、副主任曾岩表示,數字化轉型要整體(ti) 規劃和急用先行並重。一是深入分析自身的資源優(you) 勢和劣勢,應深入了解地域的市場需求和客戶群體(ti) 特點,尤其是當地農(nong) 戶、個(ge) 體(ti) 戶、中小微企業(ye) 等涉農(nong) 領域的需求和痛點。通過市場調研和客戶分析,結合自身的優(you) 勢和劣勢,並從(cong) 中找到與(yu) 自身優(you) 勢相契合的某一業(ye) 務場景或領域作為(wei) 數字化轉型的切入點。二是選定某一具體(ti) 業(ye) 務場景作為(wei) 數字化轉型的試點。試點業(ye) 務場景應該是具有代表性和推廣性的,能夠展示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和價(jia) 值。三是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應該做好轉型經驗的收集,並建立人才培養(yang) 機製,通過實踐、經驗分享等形式不斷積累轉型經驗和人才。

  近年來,部分省聯社把推進數字化轉型作為(wei) 一項戰略工程,因地製宜選擇適合當地的數字化轉型路徑。“金融產(chan) 品創新既是銀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方向,更是提升‘三農(nong) ’金融服務質效的有效手段。銀行機構為(wei) 提升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能力,不斷強化金融科技賦能,通過自建數字平台、創新合作等模式,挖掘和延伸涉農(nong) 產(chan) 業(ye) 金融服務鏈,有助於(yu) 增強惠農(nong) 興(xing) 農(nong) 驅動力。”郵儲(chu) 銀行安徽省分行三農(nong) 金融事業(ye) 部副總經理趙複萌說。

  接下來,農(nong) 商銀行等中小銀行還需切實練好過硬內(nei) 功,應在提高業(ye) 務創新能力、市場競爭(zheng) 能力、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麵重點發力、深耕。專(zhuan) 家表示,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農(nong) 商銀行既要高度重視、大力推進,又不能過度迷戀、形成依賴,要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相結合,通過數字化轉型改進經營管理,通過經營管理提升引領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實現人的創造性和技術的優(you) 越性有機統一。(記者王寶會(hui)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