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更多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人民時評)
讓優(you) 質醫療資源沉下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是構建優(you) 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迫切要求
上級醫院預留門診號源優(you) 先向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放,推進中高級職稱醫師值守門診,延長城市社區門診服務時間……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不久前印發的《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ju) 措》,提出10條具體(ti) 舉(ju) 措,有助於(yu) 提升群眾(zhong) 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獲得基本醫療和衛生健康服務的便利度和服務質量。
讓優(you) 質醫療資源沉下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是構建優(you) 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全麵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迫切要求。近年來,我國覆蓋城鄉(xiang) 的醫療衛生服務三級網絡不斷健全,90%的家庭15分鍾內(nei) 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續提高,醫療服務可及性明顯提升。同時也要看到,基層醫療衛生體(ti) 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基層診療能力、服務水平、便捷性與(yu) 人民群眾(zhong) 需求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下大力氣補短板、強弱項。
從(cong) 我國國情來看,建立分級診療製度,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而推動分級診療體(ti) 係有效運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十分關(guan) 鍵。此次推出的各項舉(ju) 措,旨在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改善患者就醫體(ti) 驗,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患者的吸引力。群眾(zhong) 信任度和滿意度提升了,就能逐步改變就醫習(xi) 慣,從(cong) 而實現把小病、慢病、常見病診療留在基層的目標,讓分級診療有序有效。
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不足,和醫療資源分布不均有關(guan) 。近年來,我國通過組建各種形式醫療聯合體(ti) 、暢通雙向轉診機製等方式,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更好地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作用,需要進一步優(you) 化醫療資源布局,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一方麵,要引導城市優(you) 質醫療資源向縣域輻射疏解,發揮縣級醫院向上承接資源、向下傳(chuan) 導資源的作用。另一方麵,要加強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提供遠程會(hui) 診等技術支持,探索基層數字健共體(ti) 建設,促進醫療機構資源共享。在此基礎上,鄉(xiang) 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不妨在做好公共衛生服務的同時,有針對性、差異化地發展特色專(zhuan) 科,使更多群眾(zhong) 願意也能夠就地就近看病。
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質量,關(guan) 鍵在於(yu) 吸引和留住人才。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nong) 村和社區。”長期以來,不少地方反映基層醫師招不來、留不住。解決(jue) 這一問題,要強化基層衛生隊伍建設,加強以全科醫生為(wei) 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養(yang) 和配備。同時,要統籌城鄉(xiang) 資源,對鄉(xiang) 村醫療衛生人員建立縣鄉(xiang) 村上下貫通的職業(ye) 發展機製,通過縣管鄉(xiang) 用、鄉(xiang) 聘村用等方式,將鄉(xiang) 村醫療衛生人員納入縣域醫療衛生人員管理。此外,應完善激勵機製,落實相應社會(hui) 保障待遇,改善醫療環境和條件。隻有讓人才留得住、留得下,才能變“輸血”為(wei) “造血”,激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活力。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守護群眾(zhong) 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采取有力措施,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築牢城鄉(xiang)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才能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複回基層”的合理就醫格局。期待更多強基層、惠民生的政策舉(ju) 措落地見效,讓廣大城鄉(xiang) 居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享受優(you) 質便捷的衛生健康服務。楊彥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