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震驚體”“標題黨”為何讓老年人深信不疑 家族社交群裏老人忙著轉發謠言

發布時間:2023-09-28 10:18:00來源: 法治日報

  隨著互聯網及短視頻平台的快速發展,老年人接收謠言、上當受騙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對社交媒體(ti) 上的謠言深信不疑。“震驚體(ti) ”“標題黨(dang) ”謠言文章成為(wei) 老年人在社交群轉發較多的內(nei) 容之一,大多與(yu) 養(yang) 生、健康等話題相關(guan)

  利用老年人的網絡活躍度,賺取商家廣告費和平台流量分成是流量變現的一種常見途徑。看的人越多,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的營銷號,就可以通過“流量主分成”拿到廣告費。同時,這些營銷號也能招攬到廣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詐騙和網絡謠言對中老年人的網絡信任度構成重要威脅。應認識“網絡文化反哺”的重要意義(yi) ,呼籲青年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中給與(yu) 必要的介入和幫助,樹立子女是老年人用網便利和用網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概念

  社交平台必須重視健康類信息獲取路徑的優(you) 化,提高健康類信息傳(chuan) 播的精準度,優(you) 化傳(chuan) 播效果,滿足老年群體(ti) 的健康信息獲取需求。同時,應當加強自我淨化、謠言監管與(yu) 風險管控,減少謠言的傳(chuan) 播

  50袋湖鹽!看著占據了整整一櫃格的湖鹽,北京市民薛麗(li) 長歎了一口氣。

  這是一個(ge) 多月前,她在65歲的母親(qin) 強烈要求下,從(cong) 電商平台“搶購”回來的。“這還是經過一番博弈後,我媽能夠接受的最低數量,當時要不是我極力反對,估計得多買(mai) 好幾倍。”薛麗(li) 說,她母親(qin) 在某老年人社交群裏看到一條關(guan) 於(yu) 核汙染水排海後海鹽被汙染的視頻,並聽聞其他群友都在搶鹽,就不停催促她趕緊囤鹽。目前這條視頻顯示“已被清除”。

  類似的故事,不少家庭都曾發生過。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短視頻平台的快速發展,老年人接收謠言、上當受騙的渠道增加,其中不少人對社交媒體(ti) 上的謠言深信不疑。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調查采訪發現,“震驚體(ti) ”“標題黨(dang) ”謠言文章成為(wei) 老年人在社交群轉發較多的內(nei) 容之一,大多與(yu) 養(yang) 生、健康等話題相關(guan) 。這些內(nei) 容往往都經不起推敲,但許多老年人卻信以為(wei) 真並瘋狂轉發。除了容易誤導受眾(zhong) 以外,文中涉及的詐騙鏈接、惡意下載、廣告引流等問題也亟須引起關(guan) 注。

  網上各種謠言泛濫 老年人認知受影響

  “一開始看到家族社交群裏有人轉發號召大家囤鹽的文章,我就趕緊給我媽解釋,她還沒有當真。但等到後來看到這則視頻後,她再也坐不住了,一上午給我打了4個(ge) 電話,催我趕緊給她買(mai) 鹽。”薛麗(li) 說,她收到50袋湖鹽的次日,#茶卡鹽湖現有鹽夠全國吃70年#話題便登上了熱搜。

  北京市民張凱告訴記者,這類謠言文章在自己的家族社交群裏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其中轉發最多的是養(yang) 生類信息,比如說什麽(me) 蔬菜不能搭配吃、某些食物含有什麽(me) 有毒成分等。為(wei) 了勸說家裏人不要輕信這些謠言,他甚至還與(yu) 父母發生過衝(chong) 突。

  新媒體(ti) 藍皮書(shu) 《微信公眾(zhong) 號謠言傳(chuan) 播研究報告》顯示,七大類主題謠言數量最多,涉及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相關(guan) 以及健康養(yang) 生、防騙、金錢、親(qin) 子等。其中,食品安全類和人身安全類以及疾病相關(guan) 類主題謠言占總謠言的大多數。

  這些謠言,尤其是關(guan) 於(yu) 健康類、疾病類的,也影響著老年人的認知。

  “我外婆總是會(hui) 說吃這個(ge) 菜好、那個(ge) 菜不好,隻要網上說有什麽(me) 成分吃了對身體(ti) 好,她就堅信不疑。”張凱說,每次到外婆家吃飯,他就感受到了被社交群裏虛假、謠言等信息支配的恐懼:飯桌上不少長輩是網絡謠言文章標題的複讀機,如“多吃點洋蔥,每天吃一顆,血管刷得特幹淨”“泡過的木耳隔夜容易吃死人”“多吃醋,降血壓的”“豬肝不能吃,全是重金屬”。

  謠言標題有時候也“暗藏玄機”。北京市民高海整理父親(qin) 一周轉發的43篇文章發現,“震驚體(ti) ”標題比比皆是:《晚上睡覺前喝這個(ge) ,居然能把有毒物質都排幹淨!》《體(ti) 檢害死了無數人,你還敢體(ti) 檢嗎?》《嚴(yan) 重警告!WiFi竟會(hui) 傷(shang) 害家中小孩,後果不堪設想!》……

  科技媒體(ti) “懂懂筆記”曾報道,一位前營銷機構的文案寫(xie) 手講述,引發中老年群體(ti) 熱烈轉發的視頻和文章,基本都是出自90後、95後之手,他們(men) 每天開會(hui) 探討中老年群體(ti) 愛看什麽(me) ,如何把社會(hui) 熱點融入他們(men) 喜歡看的內(nei) 容中去。有關(guan) 家風道德、夫妻相處、育兒(er) 之道、養(yang) 生保健的內(nei) 容,基本上都能迅速打動他們(men) 。

  專(zhuan) 門製作虛假推文 引流變現牟取暴利

  “技術沒有善惡,全看使用技術的人,將技術用於(yu) 何種目的。單就技術而言,已經可以做到將謠言文字生成短視頻了。”據互聯網行業(ye) 創業(ye) 者郭凱(化名)透露,目前這項技術已經趨於(yu) 成熟,還可以依靠大數據分析,迎合相關(guan) 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推薦機製調節內(nei) 容,這意味著,以後的謠言可能大規模遷移到短視頻平台上,老年人將被“更方便”地收割。

  在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收割的鐮刀早已準備好。比如,利用這些誘導性的文章或視頻進行廣告引流就是“震驚體(ti) ”標題的目的。2021年7月,警方對一家在疫情期間炮製大量標題黨(dang) 推文的公司進行查封。據媒體(ti) 報道,這是一個(ge) 專(zhuan) 門製作“標題黨(dang) ”虛假推文進行引流變現的網絡黑產(chan) 團夥(huo) 。

  對此,張凱深有體(ti) 會(hui) ,他父親(qin) 前幾天在家人群裏分享了標題為(wei) “所有人一定要知道的常用泡腳秘方,給錢都不換!”的鏈接,結果點進去看卻是在賣貨。

  “這些文章或視頻有時也會(hui) 通過誤導的標誌來引誘老年人進入廣告頁麵、下載App。”根據高海分享的一個(ge) 視頻鏈接來看,當退出視頻點擊“退出按鈕”的時候,反而進入了廣告頁麵,廣告頁麵極難關(guan) 閉,甚至要求下載App。“對於(yu) 老年人來說,他們(men) 不懂這麽(me) 多的操作,隻會(hui) 按照要求往下點擊。”

  據郭凱透露,利用老年人的網絡活躍度,賺取商家廣告費和平台流量分成是流量變現的一種常見途徑。看的人越多,這些文章短視頻背後的營銷號,就可以通過“流量主分成”拿到廣告費。同時,這些營銷號也能招攬到廣告主。

  賣課、低配版知識付費也是這類文章短視頻的變現途徑。據媒體(ti) 報道,一篇養(yang) 生文會(hui) 附上二維碼,以進群免費學習(xi) 艾灸課程的噱頭吸引老年人進群,同一個(ge) 團隊還有免費學麵診、學刮痧、學脾胃調理、學穴位、學拔罐、學肩頸調理、學推拿等數十個(ge) 矩陣號,互推引流。

  因為(wei) 寂寞所以轉發 打破沉默挑起話題

  不自知,是不少受訪者在談到自己長輩辨別謠言能力的評價(jia) 。

  “我媽總是說她可以根據閱曆和經驗辨別謠言,看到認為(wei) 是謠言的信息絕對不會(hui) 轉發,但朋友圈分享的《超市這三種掛麵萬(wan) 萬(wan) 不要選,很多人不知道,難怪吃一嘴的化學用品》等幾篇文章,都已被辟謠平台判定為(wei) 謠言,她依然深信不疑。”薛麗(li) 吐槽道。

  記者對30位65歲至70歲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進行了線上和線下的調查采訪,發現有22位受訪者對於(yu) 自身對謠言的感知力和判斷力非常自信,比例高達73.3%。但根據對受訪者家人采訪以及在其近期傳(chuan) 播分享的信息進行觀察,結合一些有效辟謠平台對相關(guan) 信息做出的判定,發現老年人分享與(yu) 傳(chuan) 播信息,存在不少謠言。

  對於(yu) “如何辨別謠言”和“如何確定自己傳(chuan) 播的信息不是謠言”等問題的回答,有17位受訪者表示自己能夠根據自身經曆和閱曆來辨別,比如表示“我自己就可以判斷,動腦筋想明白”“我都活了幾十年了,肯定還是有辨別能力的啊”;有11位受訪者表示自己擁有相應的個(ge) 人素養(yang) ,能夠對信息做出判斷或是對自身信息傳(chuan) 播行為(wei) 進行約束,比如表示“我有理性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我會(hui) 在網上搜,來看這是不是謠言”。

  30位受訪者普遍認為(wei) 自己不傳(chuan) 播謠言,並且對謠言有足夠的辨識力,即“看一眼就知道是不是謠言”。

  此外,記者通過調查注意到,社交參與(yu) 是影響老年人信息認知的重要因素。有16位受訪者認為(wei) 自己社交圈內(nei) 的人十分重視與(yu) 謹慎對待信息的分享與(yu) 傳(chuan) 播,所以他們(men) 發布的信息可以信任,自己也可以對其中有價(jia) 值的信息進行轉發傳(chuan) 播。

  總結30位受訪者的轉發目的,大多是希望表達關(guan) 心關(guan) 切,將他們(men) 獲取到的“警告”和“注意事項”告知朋友和小輩們(men) ,“寧可信其有”。還有不少老年人表示,在獲取到感興(xing) 趣的健康類信息後,轉發給子女是希望打破沉默挑起溝通話題,引起子女的注意。

  有受訪老人告訴記者:“孩子都不在身邊,隻有過年的時候才能見一麵。他們(men) 在大城市謀生計也挺難的,聽他們(men) 說每天要加班到八九點鍾,還經常出差,特別辛苦。我們(men) 做父母的幫不了他們(men) 什麽(me) ,隻能盡量不給他們(men) 添麻煩。時間長了,聊天也不知道問什麽(me) 好,問多了他們(men) 也嫌煩,有時候在網上看到什麽(me) 介紹養(yang) 生的方法或者食譜,我就發給他們(men) ,他們(men) 看到了就會(hui) 回我信息了,然後再問問近況。”

  對此,深圳大學數字代溝與(yu) 數字反哺課題組調查顯示,在老年人常年思維定式及生活經曆所限以外,互聯網海量資訊的反應能力及媒介素養(yang) 不足,精神世界空虛寂寞通過轉發等行為(wei) 博取關(guan) 注,是老年人喜歡傳(chuan) 播網絡謠言文章的重要原因。

  為(wei) 維護老年人權益 謠言治理刻不容緩

  盡管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正在積極推進,互聯網生態淨化、網絡內(nei) 容治理也在不斷加深,由複旦大學課題組推出的《中老年人用網情況及網絡素養(yang) 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數字鴻溝和網絡謠言依然是降低中老年人用網體(ti) 驗的主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互聯網詐騙和網絡謠言對中老年人的網絡信任度構成重要威脅。

  《報告》還指出“網絡文化反哺”的重要意義(yi) ,呼籲青年子女在父母觸網過程中給與(yu) 必要的介入和幫助,樹立子女是中老年人用網便利和用網風險監督“第一責任人”的概念。

  “為(wei) 維護老年人互聯網場域的基本權益,謠言治理刻不容緩。”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鄭寧說,老年群體(ti) 克服自身思維定式接觸網絡,本應享受數字紅利,通過網絡拉近與(yu) 社會(hui) 的距離,然而大量映入眼簾的卻是沒有營養(yang) ,以標題和噱頭博取點擊關(guan) 注,騙取老年人流量的網絡謠言。如果不為(wei) 老年群體(ti) 辟謠,則謠言的不良影響會(hui) 蔓延擴散。即便及時辟謠,也是對老年人接觸互聯網的打擊和熱情的消耗。

  在受訪專(zhuan) 家看來,老年人對應用軟件的需求與(yu) 年輕人相比較少,但對一兩(liang) 種主流社交軟件的依賴程度很高,因此作為(wei) 老年群體(ti) 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這一兩(liang) 種社交平台對老年用戶能否獲得真實、優(you) 質信息起到關(guan) 鍵作用。

  在調查過程中,也有不少受訪的老年人抱怨社交平台健康類信息魚龍混雜,難以分辨真偽(wei) ,對他們(men) 造成了一定的困擾。未來社交平台能否考慮到老年人的信息獲取需求與(yu) 能力,為(wei) 老年群體(ti) 推出更具有針對性、信息推送更精準、謠言監管更嚴(yan) 格的版本。

  “社交平台必須重視健康類信息獲取路徑的優(you) 化,提高健康類信息傳(chuan) 播的精準度,優(you) 化傳(chuan) 播效果,滿足老年群體(ti) 的健康信息獲取需求。”鄭寧說,同時應當加強自我淨化、謠言監管與(yu) 風險管控,減少謠言的傳(chuan) 播。

  鄭寧認為(wei) ,無論是對健康類謠言還是時事類、安全類等謠言的辟謠工作,都是一項長期、持續的任務,阻止謠言的侵害不能隻依靠“把關(guan) 人”,還需要建立一套辟謠的長效機製,依靠大數據與(yu) 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為(wei) 建立完善的謠言監測體(ti) 係持續賦能。

  在記者調查中,多數受訪老年人表示偶爾會(hui) 在社交平台或者電視節目裏看到辟謠信息,但這些辟謠信息呈碎片化,也沒有針對性地涉及自己感興(xing) 趣或者困惑的信息,他們(men) 希望有專(zhuan) 業(ye) 辟謠平台或節目給予指導。

  對此,有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建議對目前辟謠平台進行整合,並增強平台宣傳(chuan) 力度與(yu) 曝光度,確保辟謠的權威性,提升知名度,及時高效向老年群體(ti) 推送辟謠信息。在相關(guan) 平台設計上還需趨向簡化便捷,頁麵製作清晰明朗、便於(yu) 查找,以免因操作難度大以及功能混亂(luan) 降低老年人的使用熱情。(記者趙麗(li) 實習(xi) 生 萬(wan) 鵬)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