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時代內涵
【財經論語】
作者:喬(qiao) 標(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刻改變著工業(ye) 生產(chan) 函數,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升級,支撐我國工業(ye) 化發展的要素條件和外部環境深刻變革。麵對百年變局,唯有深刻把握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的基本規律,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you) 勢、增強發展動能,以新型工業(ye) 化引領帶動經濟、科技、社會(hui) 、文化全方位變革升級,才能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物質基礎、技術支撐和精神動力。
新時代的新型工業(ye) 化之路,既遵循工業(ye) 化一般規律,又立足國情,具有特殊的時代內(nei) 涵。
新型工業(ye) 化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始終的工業(ye) 化。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新型工業(ye) 化全過程、各方麵,著力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加快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新型工業(ye) 化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工業(ye) 化。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更加錯綜複雜,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構築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基礎、自立自強的創新體(ti) 係和富有韌性的產(chan) 業(ye) 鏈條,在更加開放條件下牢牢守住安全這條底線。
新型工業(ye) 化是順應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潮流、著力實現發展方式根本變革的工業(ye) 化。我國擁有製造大國疊加網絡大國的雙重優(you) 勢,要主動順應時代潮流,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數字經濟對工業(ye) 發展的賦能效應,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促進工業(ye) 文明與(yu) 生態文明和諧共生。
中國夢具體(ti) 到工業(ye) 戰線就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麵對新使命新要求,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和任務導向,從(cong) 產(chan) 業(ye) 結構、創新體(ti) 係、製造能力、組織體(ti) 係、產(chan) 業(ye) 治理五個(ge) 方麵發力,紮實推動新型工業(ye) 化取得新成效。
一是著力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產(chan) 業(ye) 體(ti) 係是國民經濟循環體(ti) 係的基礎和核心。在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基礎上,要加快運用新技術新模式改造升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推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提升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推動形成完整、先進、富有韌性的新型工業(ye) 體(ti) 係。
二是健全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創新是提升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關(guan) 鍵所在,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和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努力突破製約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推動重點技術和產(chan) 品生態體(ti) 係建設,提升產(chan) 業(ye) 鏈協同創新能力,加快形成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需求為(wei) 導向、產(chan) 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產(chan) 業(ye) 創新體(ti) 係。
三是塑造先進製造能力。要積極推動製造業(ye) 品質革命,著力打造中國質量和中國品牌。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產(chan) 業(ye) 化,加快工業(ye) 互聯網規模化應用,對製造業(ye) 進行全方位改造。加快節能降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製造業(ye) 綠色轉型,使製造業(ye) 發展與(yu) 資源、消費、環境等要素相匹配。
四是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組織體(ti) 係。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世界一流企業(ye) ,不斷壯大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群體(ti) 。推動全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引導產(chan) 業(ye) 和要素資源向優(you) 勢地區集聚,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ye) 集群。
五是增強產(chan) 業(ye) 治理能力。提升產(chan) 業(ye) 治理水平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保障。要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wei) 政府更好結合,進一步推進製造業(ye) 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製造業(ye) 高水平對外開放,完善產(chan) 業(ye) 政策體(ti) 係和法規體(ti) 係,著力構建公平、包容、富有效率的產(chan) 業(ye) 治理體(ti) 係。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28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