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業“顯”優勢 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超30%
2022年,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全行業(ye) 產(chan) 值超過4900億(yi) 元,全球占比36%,產(chan) 業(ye) 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成都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國總體(ti) 規模的15%,產(chan) 業(ye) 鏈完善度71%,產(chan) 業(ye) 本地化配套率38%。
當前,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國比重超30%。四川已初步構建起以成都、綿陽、眉山為(wei) 基地的產(chan) 業(ye) 集群布局,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柔性麵板生產(chan) 基地。
當前,新型顯示技術正協同各項數字技術賦能場景應用,成為(wei) 千行百業(ye) 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第一觸點”。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全行業(ye) 產(chan) 值超過4900億(yi) 元,全球占比36%,產(chan) 業(ye) 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在打造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集群方麵,四川一直處於(yu) 前列。剛剛過去的9月份,2023世界顯示產(chan) 業(ye) 大會(hui) 在四川成都召開。
四川發展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有何優(you) 勢?據了解,當前,四川已初步構建起以成都、綿陽、眉山為(wei) 基地的產(chan) 業(ye) 集群布局,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柔性麵板生產(chan) 基地。通過大力實施6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提質倍增行動,四川正著力推進政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構築全球創新策源地,建生態、強鏈條、促融合,加快打造能夠帶動全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產(chan) 業(ye) 集群。
今年3月,《成都市關(guan) 於(yu) 進一步促進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發布,指出,要全力打造全國一流的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生態,促進成都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成都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國總體(ti) 規模的15%,產(chan) 業(ye) 鏈完善度71%,產(chan) 業(ye) 本地化配套率38%,作為(wei) 一家‘鏈主’企業(ye) ,我們(men) 對前景十分看好。”成都中嘉微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唐玉峰介紹,他們(men) 公司是一家光學檢測機研發、生產(chan) 、銷售企業(ye) ,預計2023年底年產(chan) 值將突破2億(yi) 元。同時,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大量引進光學、算法、軟件方麵的高端技術人才,打造泛半導體(ti) 檢測領域最佳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綿陽京東(dong) 方6代AMOLED柔性生產(chan) 線項目是綿陽最大的單體(ti) 投資項目,也是當地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的“鏈主”級項目。根據綿陽科技城管委會(hui) 安排部署,綿陽新興(xing) 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計劃陸續投資約70億(yi) 元,建設現代化、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的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園區。園區累計占地麵積近1500畝(mu) ,截至目前,已入駐新興(xing) 投控旗下專(zhuan) 業(ye) 園區企業(ye) 超過100家,入駐企業(ye) 累計年產(chan) 值超過300億(yi) 元。
“園區采取‘政府+企業(ye) ’共同招商的模式,主要招引與(yu) 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配套的電子信息技術企業(ye) 。在招商政策方麵,科技城管委會(hui) 積極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新興(xing) 投控一方麵積極‘走出去’招商,另一方麵對入駐企業(ye) 介紹引進的企業(ye) 給予相應獎勵,同時給予其較大力度的租金優(you) 惠。”綿陽新興(xing) 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戰略投資部部長李小豔說。
在綿陽,既有京東(dong) 方、惠科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龍頭企業(ye) ,也有長虹、九洲等傳(chuan) 統骨幹企業(ye) 。以行業(ye) 領先企業(ye) 為(wei) 核心,綿陽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態勢良好,2023年上半年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同比增長13.1%。
據2023世界顯示產(chan) 業(ye) 大會(hui) 發布的《中國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數(2023年)》報告,從(cong) 區域布局來看,我國顯示產(chan) 業(ye) 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10大城市。合肥、深圳、成都等地依托完善的產(chan) 業(ye) 鏈、先進的技術和較高的產(chan) 能規模等優(you) 勢位居前3。
圍繞打造世界級顯示產(chan) 業(ye) 集群這一目標,四川和重慶此前共同印發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川渝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協作方案》,共同推動兩(liang) 地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發展。這為(wei) 加強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鏈合作,打通產(chan) 業(ye) 、人才需求供給渠道提供了政策指導。
“目前,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規模占全國比重超30%,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智能終端生產(chan) 基地和中國柔性顯示產(chan) 業(ye) 最大集聚地。”從(cong) 區域協同、雙向發力的角度出發,唐玉峰十分看好成渝地區新型顯示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前景。(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