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西大同:社區養老更舒心

發布時間:2023-10-12 09:39: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靜波

  “自從(cong) 社區有了居家養(yang) 老服務後,吃飯、看病這些麻煩事,隻要一個(ge) 電話就可以請‘嘉恩的孩子們(men) ’幫忙解決(jue) ,省了許多精力。”家住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宋莊小區的孫大媽今年70歲了,身體(ti) 狀況不太好,可家裏還有一位92歲的老母親(qin) ,一刻也離不開照料,她近來逢人就說,是居家養(yang) 老服務讓她的生活少了後顧之憂。

  孫大媽提到的“嘉恩的孩子們(men) ”就是嘉恩頤居社區居家養(yang) 老綜合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作為(wei) 山西城鎮社區幸福養(yang) 老工程,成立於(yu) 2021年的嘉恩頤居社區居家養(yang) 老綜合服務中心提供機構養(yang) 老和居家養(yang) 老兩(liang) 大服務,經營模式主要以嵌入式養(yang) 老機構為(wei) 基礎,居家上門服務為(wei) 延伸,極大地豐(feng) 富了社區的服務功能。

  近年來,大同市積極探索以家庭為(wei) 核心、以社區為(wei) 依托、以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為(wei) 依靠的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模式,利用科技手段整合社會(hui) 資源,為(wei) 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jue) 日常生活困難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社會(hui) 化服務。

  大同市按照“政府免費提供場所、財政給予適當補貼、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運營”的要求,不斷加強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建設,探索建設“大同助老”服務品牌。2021年9月,“大同助老”做法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wei) 全國首批14個(ge) 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典型案例之一。從(cong) 2022年起,大同市財政每年安排620萬(wan) 元預算資金專(zhuan) 門用於(yu) 民辦養(yang) 老機構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機構建設補助、運營補助、床位補貼、評估補貼等支出。

  據介紹,大同市以政府補貼、市場運作為(wei) 原則,資助大同助老健保公司建成全市智慧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平台。平台依托自主研發的398貼心保智能化終端設備、398智慧養(yang) 老雲(yun) 平台、24小時呼叫中心,以及搭建的社區助老服務站、配備的助老服務員,為(wei) 社區老年人打造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15分鍾服務圈,重點實施助救、助購、助醫、助餐、助潔、助行等服務項目,已具備可複製、可推廣條件。

  大同市率先為(wei) 7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大同助老服務卡”,為(wei) 75歲以上空巢、獨居、生活困難的老年人免費配用398貼心保。截至目前,在平城區累計發放大同市助老服務卡20253張,配置398貼心保26696台,共收到服務工單435426件,通過貼心保救助老人2084名,實現了平城區80歲以上高齡老人、70歲以上失能老人、60歲以上低保失能老人總計21653人的養(yang) 老基本服務全覆蓋。

  大同市民政局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全市將加快創建智慧康養(yang) 示範社區,加大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基本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著力強化養(yang) 老服務人才培養(yang) ,全力推動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2日 10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