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四川丹棱:幸福古村的幸福“密碼”

發布時間:2023-10-12 09:45: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金秋時節,驅車穿過山田,駛入綠野,薄霧中的幸福古村若隱若現。村前守望千年的銀杏“夫妻樹”葉子已開始發黃,掛滿枝頭的果子向人們(men) 訴說豐(feng) 收的喜悅。

  幸福古村位於(yu) 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順龍鄉(xiang) ,距丹棱縣城12公裏,現有農(nong) 戶63戶,村民219人。上世紀80年代,該村因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在此拍攝外景而聞名。曾經,由於(yu) 交通不便,村民收入單一,古村藏在深山,鮮有人知;如今,這裏發展起鄉(xiang) 村旅遊,共有民宿6戶,農(nong) 家樂(le) 10餘(yu) 家,村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4萬(wan) 元。

  這個(ge) 古村的幸福“密碼”是什麽(me) ?沿著青石板路,我們(men) 走進古村,探訪其變遷故事。

  “世外桃源”古意濃

  幸福古村,又稱趙橋,坐落於(yu) 海拔800米的山上,距今已有200多年曆史。

  龔紹榮是土生土長的古村人,吃過早飯,他坐在龔家大院的長凳上,頭頂一片黃角蘭(lan) ,一邊享受慢時光,一邊回憶古村的過往。

  “以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村裏能通路,路通了,孫兒(er) 、孫媳婦就會(hui) 回來了。”龔紹榮說,曾經的古村雖然一年四季瓜果飄香,卻難尋年輕人的身影,“大山擋住了我們(men) 進城的路,年輕人都想著出去務工,出去後,便很少再回來了。”

  古樸、靜謐、祥和是古村最初的模樣。數百年來,村民們(men) 在幸福古村農(nong) 耕和繁衍,形成“山水林田路院”一體(ti) 的村落格局:土牆青瓦的川西民居依山而建,麵河而立,古橋相連,錯落有致。千年銀杏“夫妻樹”、龍抬頭、青蛙石、鷹嘴崖、清代石拱橋“趙橋”、大寨梯田、丹馬鹽鐵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觀與(yu) 人文景觀交相輝映。

  原生態的古村,吸引了愛情題材電影《被愛情遺忘的角落》前來拍攝。該影片在1981年公映後風靡全國,作為(wei) 外景拍攝地,幸福古村聲名鵲起。但由於(yu) 交通不便、經濟落後、村內(nei) 人口老齡化現象嚴(yan) 重,幸福古村逐漸失去活力,成了一個(ge) 被時光“遺忘”的世外古村。

  鄉(xiang) 村旅遊富農(nong) 家

  轉機來了。

  2014年,四川省旅遊局在全省開展鄉(xiang) 村旅遊提升試點行動,幸福古村以其獨特的古村落資源,被列入2014—2016年全省鄉(xiang) 村旅遊提升試點13個(ge) 項目之一。

  “用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方式聚集人氣,不僅(jin) 可以讓村民回流,也能讓外來的遊客進村。”丹棱縣旅遊發展中心主任蔣麗(li) 豔介紹,下定決(jue) 心後,幸福古村開啟了旅遊綜合開發項目,道路鋪裝、農(nong) 房風貌改造、遊步道建設、景觀提升等工程逐一鋪開,一係列鄉(xiang) 村文化建設活動也隨之開展。

  作為(wei) 龔家大院的主人,龔紹榮率先將家裏兩(liang) 層小樓租給合作社進行改造,曾經的土房搖身一變成了民宿。不僅(jin) 如此,龔紹榮還動員在城裏開飯館的孫子回村開辦農(nong) 家樂(le) 。

  2016年3月,幸福古村開村迎賓。龔紹榮化身古村講解員,向遊客講解古村曆史和風俗文化,那個(ge) 春天,龔家大院天天門庭若市,僅(jin) 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龔家收入就超過10萬(wan) 元。

  “村民是這個(ge) 村落的核心和主體(ti) ,是古村落的靈魂,古村的發展離不開村民的參與(yu) 。”丹棱縣幸福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徐傑介紹,成立之初,幸福古村就實行“政府+企業(ye) +村民”三方合作,采用“租賃—運營—移交”模式。農(nong) 戶實現農(nong) 民身份不變、房屋產(chan) 權不變、承包土地收入不變“三個(ge) 不變”,獲得房屋租金、勞務收益、合作社分紅、經營性收益和土地流轉收入等“五重收益”。

  如今,經過多次升級打造的古村大變樣。筆直寬闊的丹名路將城區與(yu) 古村相連,原本50分鍾的路程縮減至15分鍾。道路通了,產(chan) 業(ye) 便“活”了,桃子、李子、櫻桃、柑橘……全村水果種植麵積超過5000畝(mu) ,再加上茶葉、水稻,該村年產(chan) 值已突破2000餘(yu) 萬(wan) 元。

  四季不斷的水果從(cong) 古村銷往全國各地,原汁原味的“田園綜合體(ti) ”引來四麵八方的遊客。在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的帶動下,村民變導遊、民房變民宿、產(chan) 品變禮品,幸福古村成了一個(ge)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休閑好去處。

  憑借獨特魅力,幸福古村先後被評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村落、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生態文化名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名村、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近年來,幸福古村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8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約2.2億(yi) 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1萬(wan) 元增長到突破4萬(wan) 元。

  追求可持續發展

  金秋的幸福古村裏,青瓦房的屋簷下掛著金黃的玉米,幾個(ge) 村民挎著竹筐,一邊撿拾地上的板栗,一邊談論著今年的收成。

  “到鄉(xiang) 下來,就是想看鄉(xiang) 村原本的樣子,現在的幸福古村就是我理想中鄉(xiang) 村的樣子,能讓我忘記城市生活的喧囂,感受田園生活的悠然自在。”作為(wei) 一名攝影愛好者,唐琪尤為(wei) 偏愛幸福古村,隔三岔五就會(hui) 來村裏走一走。

  農(nong) 文旅融合讓幸福古村在古韻中煥發新的生機。麵對紛至遝來的遊客,如何在保障足夠旅遊服務設施的同時,避免過度商業(ye) 化?幸福嶺生態民宿聚落應運而生。

  “尊重村落靈魂,尊重原鄉(xiang) 建築,尊重傳(chuan) 統文化。”幸福嶺項目總設計師劉衛兵表示,幸福嶺不是仿造古村,也不是刻意創新出奇,而是遵循古村原有的山地肌理,運用各種鄉(xiang) 土元素延續古村的鄉(xiang) 土性和文化性,營造渾然天成的山村意象。

  在保護性開發中,石磨豆坊、小院咖啡、幸福集市等一批新業(ye) 態在幸福古村誕生,打造出更多場景化消費體(ti) 驗產(chan) 品;幸福古村·山河音樂(le) 會(hui) 詮釋著一場古村與(yu) 世界的對話;嗩呐體(ti) 驗基地、文創體(ti) 驗館、青苔博物館等自然研學+民俗體(ti) 驗的新形式,讓“沉浸式”遊村更具吸引力。

  “傳(chuan) 統村落蘊含著社會(hui) 變遷的基因,是農(nong) 耕文化的曆史沉澱,承載著鄉(xiang) 愁情感,連通著民族的文化血脈。”丹棱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吳永樞表示,在未來發展中,幸福古村將構建起“景區+合作社+農(nong) 戶”的共建共享模式,形成在保護中傳(chuan) 承、在傳(chuan) 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的格局,促進幸福古村鄉(xiang) 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臨(lin) 近傍晚,幸福古村被暖暖的秋陽包裹著,一群鳥兒(er) 從(cong) 空中飛過,秋風吹拂樹葉發出沙沙聲,娓娓訴說古村人的滿足與(yu) 幸福。(王明峰 程歡悅)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