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豐富內涵 深度融合 賦能發展

發布時間:2023-10-12 09:45: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豐(feng) 富內(nei) 涵 深度融合 賦能發展

  ——業(ye) 界相聚宜賓共話旅遊演藝高質量發展

  旅遊演藝是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典型業(ye) 態。近日,旅遊演藝高質量發展座談交流活動在四川宜賓舉(ju) 辦。活動邀請了行業(ye) 組織代表、專(zhuan) 家學者、旅遊演藝企業(ye) 代表等,圍繞旅遊演藝新業(ye) 態、演藝IP開發等議題進行研討,為(wei) 推動旅遊演藝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發揮示範作用 推動文旅融合

  為(wei) 促進旅遊演藝進一步提質增效、鑄就精品,文化和旅遊部產(chan) 業(ye) 發展司開展了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申報評選工作,最終確定了40個(ge) 全國旅遊演藝精品名錄入選項目。會(hui) 上,有關(guan) 單位代表和各入選項目代表作了交流分享。

  內(nei) 容為(wei) 王,創新製勝。山水盛典文化產(chan) 業(ye) 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薑穎介紹,“以湖南常德中國·桃花源景區為(wei) 例,2019年接待遊客不到20萬(wan) 人次,推出駐場演藝後,有效增加了遊客接待量,目前景區每年接待遊客120萬(wan) 人次。”

  “宋城演藝通過主題公園、文化演藝和休閑度假的核心經營模式,為(wei) 遊客提供體(ti) 驗場景,打造可以滿足遊客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的平台。”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葛琛介紹,旅遊演藝業(ye) 態的升級助力了景區遊覽線路的延長,凸顯了大景區、大演藝的項目屬性。

  由武漢文旅集團和著名導演樊躍打造的武漢《知音號》由一艘複古風格的蒸汽遊輪和一座老式碼頭組成,以碼頭故事為(wei) 載體(ti) ,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ti) 驗劇。2017年對外公演以來,《知音號》共演出1800多場,接待遊客超150萬(wan) 人次。

  老景區如何煥發新活力?陝西旅遊集團打造的《長恨歌》給出答案:將長板做長、以創新為(wei) 引領,將真山真水真曆史“為(wei) 我所用”。截至8月底,《長恨歌》共演出599場,接待遊客超160萬(wan) 人次。

  讓黑龍江省演藝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薛金升欣喜的是,傳(chuan) 統的冰雪運動不隻帶動了黑龍江的駐場演出,更讓當地的冰雪文化以旅遊演藝的形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黑龍江。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宋秋介紹,今年1月至8月,四川審批營業(ye) 性演出超1萬(wan) 場,觀演人數超1億(yi) 人次,票房收入超10億(yi) 元,觀眾(zhong) 跨城觀演比例超50%,“跟著演出去旅行”已成為(wei) 熱門選擇。

  行業(ye) 複蘇迅速 期待健康發展

  “今年以來,我們(men) 共接待遊客2087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09.6億(yi) 元。”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委書(shu) 記丁文霞介紹,中牟縣推出了11個(ge) 主題公園、63個(ge) 演出劇場,每天近1500分鍾的演出時長,讓當地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演藝發展新路。

  飛豬旅行公共事務總經理李楊表示,為(wei) 一場演出而奔赴一座城市,已成為(wei) 年輕人旅遊出行的新態勢,旅遊演藝未來擁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旅遊演藝項目演出接近4萬(wan) 場,接待觀眾(zhong) 近2000萬(wan) 人次,比去年暑期翻了4倍。

  上海推出的“演藝新空間”打造了一批小而美、主客共享的小劇場。上海亞(ya) 華湖劇院經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音樂(le) 劇、懸疑劇等內(nei) 容,從(cong) 引入國外IP到原創劇本輸出,讓小劇場成為(wei) 眾(zhong) 多新青年創作者與(yu) 消費者的“聚場”,在城市更新過程中聚集了更多人氣與(yu) 活力。

  “今年1月至8月,陝西省旅遊演藝收入近15億(yi) 元,同比增長300%左右。”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dang) 組成員、副廳長鄭曉燕欣喜之餘(yu) 也提到了對當下旅遊演藝的擔憂,比如,財政資金與(yu) 旅遊演藝政策、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配套不足等。

  “目前,旅遊演藝發展存在投資強度大、運營成本高、流量承載低等痛點。”中關(guan) 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理事長代旭表示,需要從(cong) 投資帶動方麵算大賬、運營管理上算小賬,通過定製文化體(ti) 驗產(chan) 品,讓遊客與(yu) 目的地建立起獨特的情感連接,從(cong) 而找到旅遊演藝的經營價(jia) 值和成長空間。

  中國演出行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秘書(shu) 長潘燕表示,當前,部分地方出現了以“價(jia) 格戰”吸引客流的惡性競爭(zheng) 現象。旅遊演藝要通過提升內(nei) 容品質來吸引遊客。隨著旅遊演藝市場複蘇,各地在開發新的題材作品時要做好綜合評估,以免浪費資源與(yu) 資金。

  豐(feng) 富演藝內(nei) 涵 彰顯文化特色

  挖掘地域文化資源稟賦,旅遊演藝還能走出怎樣的新路?對此,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韓生建議,從(cong) 普通生活出發,挖掘經典內(nei) 容。例如衢州的水亭門景點將體(ti) 育賽事放在景區內(nei) ,既進入到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中,又打破了原有的體(ti) 育賽事應當在賽事場所中的觀念。同時,從(cong) 普通人的生活出發也意味著周邊有著大量的素材可挖掘,每個(ge) 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素材,不僅(jin) 能講好當地故事,還能助力相互賦能、彼此成就的文旅生態建設。

  國家藝術基金設立10年來共投入55.7億(yi) 元,資助了7116個(ge) 項目。其中,具有創新性跨界融合特點的舞台藝術表演項目共69個(ge) 。這些項目通過精選主題題材,挖掘藝術元素,運用現代科技彰顯地方文化特色,進一步豐(feng) 富了旅遊演藝的文化內(nei) 涵。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王明亮表示,國家藝術基金將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重點資助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濃鬱地方特色、藝術價(jia) 值較高的劇目,並將其加工、修改、轉化為(wei) 駐場演出的旅遊演藝作品。

  文化和旅遊部產(chan) 業(ye) 發展司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要深刻認識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重要使命,創新文化表達方式,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為(wei) 導向,豐(feng) 富演出文化內(nei) 涵;不斷創新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業(ye) 態新模式,以旅遊演藝為(wei) 抓手,著力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的深度融合,讓演出帶來的觀眾(zhong) “流量”轉變為(wei) 旅遊“留量”;持續拓展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的路徑方法,以數字技術賦能旅遊演藝產(chan) 業(ye) 發展,加強產(chan) 業(ye) 發展的平台載體(ti) 建設,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有品質、有溫度的旅遊目的地。(潘陽薇 本報記者 白 驊)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