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零售強勁增長彰顯消費升級
服務零售成為(wei) 經濟增長新引擎,是供需聚變的結果。隨著宏觀政策不斷優(you) 化和一係列促消費政策持續落地,服務零售這一新引擎必將牽引中國經濟不斷向好、穩健向前。
熱門景點一票難求、特色餐廳久排長龍、酒店婚宴提前訂滿……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見證了服務零售的火爆。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8天假期國內(nei) 旅遊出遊人數達8.26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71.3%;實現國內(nei) 旅遊收入7534.3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29.5%。一個(ge) 個(ge) 上漲的數字,折射出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而且清晰地表明,服務零售已成為(wei) 消費提振乃至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ge) 新引擎。
服務零售主要是指企業(ye) 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給個(ge) 人和其他單位非生產(chan) 、非經營用的服務業(ye) 務,涵蓋交通、住宿、餐飲、教育、衛生、體(ti) 育、娛樂(le) 等眾(zhong) 多領域。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在分析研究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推動體(ti) 育休閑、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這是順應我國經濟發展新趨勢做出的正確抉擇。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ge) 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其中服務零售額增長19.4%。據美團10月5日發布的數據,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服務零售日均消費規模較2019年同期增長153%。旅遊、餐飲等服務零售的亮眼表現,意味著消費加速回暖,也是對我國經濟穩步回升、長期向好投下的信任票。
服務零售成為(wei) 經濟增長新引擎,是供需聚變的結果。就需求側(ce) 而言,居民有意願、有能力為(wei) 服務消費買(mai) 單;就供給側(ce) 而言,產(chan) 業(ye) 結構、市場發育程度、政府監管能力、技術水平等條件,都使得服務零售在我國的蓬勃發展水到渠成,它代表著消費結構升級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服務零售平台在“雙節”服務消費中發揮的作用。在“十一”黃金周,北京、上海等城市上榜全國熱門旅遊城市自然在預料中,然而,林芝、萬(wan) 寧、汕尾、臨(lin) 滄等住宿訂單量翻倍增長,令人意外。這些極具特色的佳勝之地,從(cong) 前默默無聞,如今脫穎而出,無疑離不開平台引介。借助“黃金周”期間實現的消費引流、服務承接和口碑積澱,這些地方有望將假日“流量”變成長駐“留量”。
服務零售在“十一”黃金周的火爆表現,自然離不開文旅、商務等相關(guan) 部門政策的集中釋放,得益於(yu) 各地政府各出奇招“打擂台”。不少地方紛紛撥付專(zhuan) 項促消費資金,組織開展促銷活動,精準發放消費券、惠民券。“政府搭台、企業(ye) 唱戲”的特征明顯,隻是各地政府從(cong) 緊盯投資轉向重視服務業(ye) ,這本身就是可喜的觀念轉變。
未來,各級政府還需持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升、優(you) 化服務供給的質量和結構。要大力推進文教科衛體(ti) 等領域事業(ye) 單位改革,對可以依靠市場競爭(zheng) 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領域,堅決(jue) 取消準入限製。各地還應大力完善服務消費市場的環境建設,以法治化手段維護市場秩序。服務通常以看不見、摸不著、嚐不到的形式存在,在服務消費價(jia) 值創造過程中,無形要素占據主導地位,因而監管起來比有形的商品市場更為(wei) 困難。除了堅持繃緊消費者權益保護這根弦,還要持續推進服務標準化建設,以標準促規範,以規範促提升。
摩根士丹利預計,未來10年,服務類消費的占比將從(cong) 當前的45%提升至52%,年化增長率為(wei) 9.2%,超過同期實物類消費6.7%的增長率。今年“十一”黃金周延續了“五一”假期已展現出的服務零售強勁增長的勢頭,集中展示了中央提振信心、改善預期的多項政策取得的積極成果。隨著宏觀政策不斷優(you) 化和一係列促消費政策持續落地,服務零售這一新引擎必將牽引中國經濟不斷向好、穩健向前。(鄭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