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人筆觸描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榮 樞(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近年來,廣大文學創作者把筆端對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實踐,以優(you) 美的筆觸和豐(feng) 富的藝術形式描繪美麗(li) 中國建設新畫卷,書(shu) 寫(xie) 了各地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恢宏曆程,捧出了一大批優(you) 秀的生態文學作品,如《樹梢上的中國》《河灣》《山南水北》《福道》《森林沉默》《北京的山》《大湖消息》《這方熱土:海南熱帶雨林》等。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講述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鮮活故事,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hui) 生態文明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呼喚一批更有深度廣度溫度、更震撼心靈的優(you) 秀文學作品。為(wei) 此,建議廣大創作者在以下方麵著力。
丈量祖國大地,用文字謳歌盎然綠意。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wan) 裏河山更加多姿多彩,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這一過程中,湧現了許多生動實踐和感人故事,為(wei) 生態文學繁榮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鮮活素材。對於(yu) 生態文學創作者來說,隻有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zhong) ,通過蹲點、調研等方式采風,才能把生動情節刻畫出來、動人故事展現出來,以更多更好的生態文學作品引發人們(men) 思想共鳴、引領百姓理念轉變,讓更多人成為(wei)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chuan) 播者和模範踐行者。
尊重人民創造,用文學詮釋生命共同體(ti) 。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生態文學創作,要努力挖掘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中湧現的典型人物及其先進事跡,用文學之筆呈現他們(men) 可追可及的精神風貌和價(jia) 值追求,發揮這些榜樣模範的引領示範作用,引導社會(hui) 公眾(zhong) 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理念,讓生態環保成為(wei) 社會(hui) 共識。與(yu) 此同時,要特別關(guan) 注百姓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創新創造,特別是在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生物多樣性保護、防沙治沙等生動實踐中的創新做法,傳(chuan) 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的價(jia) 值取向,講好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背後的“中國之理”。
描畫時代圖譜,用文化浸潤大眾(zhong) 心靈。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倡導“天人合一”。作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化應當具有富足百姓精神生活、滿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擔當和作為(wei) 。對於(yu) 生態文學創作來說,一方麵,要充分挖掘傳(chuan) 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寶貴理念,弘揚中華民族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文化內(nei) 涵,增加生態文學作品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底色,展現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另一方麵,聚焦美麗(li) 中國建設的火熱實踐,不斷提升公眾(zhong) 的生態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素養(yang) ,喚起民眾(zhong) 向上向善的生態文化自覺與(yu) 自信,為(wei) 推進經濟社會(hui) 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wei) 強勁持久的內(nei) 生動力。
注重網上網下聯動,助力青少年成長。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從(cong) 娃娃抓起,用豐(feng) 富多彩、類型多樣的兒(er) 童文學作品,讓廣大少年兒(er) 童領略祖國河山壯麗(li) 之美,從(cong) 小養(yang) 成“增綠就是增優(you) 勢、護林就是護財富”的理念,養(yang) 成熱愛勞動、尊重自然的良好習(xi) 慣,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靈。隨著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生態文學也應適應社會(hui) 需要和形勢發展,抓好網絡生態文學創作,推出有聲讀物、話劇、動漫、影視等衍生產(chan) 品,進一步擴大生態文學作品的影響力,讓更多人在網上網下感受到生態環境之變帶來的幸福與(yu) 美好,為(wei) 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夯實思想基礎、凝聚奮進力量。
項目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王建宏、張銳、張文攀、任爽、顏維琦、宋喜群、王冰雅、胡曉軍(jun) 、李玉蘭(lan) 、王洋、趙嶼、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楊友明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3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