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接續答好“林改四問” 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

發布時間:2023-10-13 10:02: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題:接續答好“林改四問” 努力實現生態美百姓富——聚焦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

  新華社記者胡璐

  今年9月,《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方案》公布,繼全麵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之後,明確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

  為(wei) 何要深化這項改革?怎樣確保改革任務落地見效?12日,在國新辦舉(ju) 行的發布會(hui) 上,國家林草局副局長唐芳林、全國綠化委員會(hui) 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徐濟德、國家林草局林業(ye) 和草原改革發展司司長王俊中,以及江西省林業(ye) 局負責人劉賓和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副市長楊興(xing) 忠回應了社會(hui) 關(guan) 切。

  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縱深推進

  唐芳林介紹說,多年來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成果持續鞏固深化。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有力有序、縱深推進。各地圍繞“林改四問”積極探索、創新作答,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是完成了明晰產(chan) 權、承包到戶。圍繞“山要怎麽(me) 分”,開展集體(ti) 林地確權頒證。全國發放林權證1億(yi) 多本,初步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二是森林質量明顯提高。圍繞“樹要怎麽(me) 砍”,推進森林分類經營和可持續經營。農(nong) 民成為(wei) 山林的主人,造林護林營林積極性不斷提高。集體(ti) 林森林蓄積量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億(yi) 立方米,有林地麵積增加了近4億(yi) 畝(mu) 。

  三是森林資源逐步盤活。圍繞“錢從(cong) 哪裏來”,創新林權融資機製,推動集體(ti) 林資源變資產(chan) 、資產(chan) 變資金。建立了林權抵押貸款製度,全國林權抵押貸款餘(yu) 額1300多億(yi) 元,成為(wei) 支持林業(ye) 生態建設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四是經營效益穩步提升。圍繞“單家獨戶怎麽(me) 辦”,推動林權流轉和林業(ye) 規模經營。培育家庭林場、專(zhuan) 業(ye) 大戶、林業(ye) 合作社等林業(ye) 新型經營主體(ti) 近30萬(wan) 個(ge) 。集體(ti) 林地產(chan) 出每畝(mu) 約300元,比林改前增長3倍多。林業(ye) 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8萬(wan) 億(yi) 元,部分集體(ti) 林業(ye) 大縣農(nong) 民一半以上收入來自林業(ye) 。

  劉賓表示,近年來江西省開展清理規範林權登記曆史遺留問題試點,有力保護了林農(nong) 群眾(zhong) 和林業(ye) 經營者的權益,還創新推出了“林下經濟收益權證”,有效破解了林下經濟確權難、融資難的問題。

  係列部署進一步發展林業(ye) 適度規模經營

  我國有集體(ti) 林地25.68億(yi) 畝(mu) ,占林地總麵積的60%,分布在2600多個(ge) 縣,涉及1億(yi) 多農(nong) 戶。

  “集體(ti) 林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地位十分重要。”徐濟德表示,日前發布的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方案,明確積極穩妥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創新,並從(cong) 產(chan) 權製度、資源管理、經營模式、投入機製、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協同發力,提出了一係列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創新舉(ju) 措。

  針對分山到戶後林地碎片化、綜合效益不高的問題,各地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據楊興(xing) 忠介紹,福建三明市通過建立經營性收入激勵機製,充分調動國有林場、林業(ye) 龍頭企業(ye) 的積極性,鼓勵他們(men) 與(yu) 村集體(ti) 、林農(nong) 開展合作經營,提高經營效益。目前規模經營麵積占比達到57%,集體(ti) 林每畝(mu) 蓄積量明顯提高。

  王俊中說,方案在充分吸收基層創新經驗基礎上,對發展林業(ye) 適度規模經營等作出了係列部署。

  積極穩妥推動林權流轉。如鼓勵各地采取措施,引導農(nong) 戶通過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流轉林地經營權,將閑散林地集中起來;支持各地組建林權收儲(chu) 機構,采取市場化方式將分散的林權適度集中起來規模經營;探索林權折資量化的新路徑,引導社會(hui) 力量投入林業(ye) 經營等。

  大力推廣合作經營。一方麵支持小農(nong) 戶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經營,另一方麵,支持分區分類探索國有林場經營性收入分配激勵機製,引導國有林場與(yu) 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和農(nong) 戶聯合經營,促進集體(ti) 林經營水平提升。

  “國家林草局下一步要開展國有林場示範建設,支持國有林場開展場外經營,主動參與(yu) 服務集體(ti) 林改,提高集體(ti) 林經營質量和效益。”王俊中說。

  此外,王俊中表示,要發揮各類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帶動小農(nong) 戶作用,促進小農(nong) 戶與(yu) 發展現代林業(ye) 有機銜接,鼓勵各類企業(ye) 參與(yu) 林業(ye) 投資經營,建立健全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讓小農(nong) 戶更好融入大市場。

  多措並舉(ju) 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為(wei) 了貫徹落實方案要求,徐濟德說,國家林草局將加強指導和督促,推動各省區市盡快出台具體(ti) 方案,壓實地方黨(dang) 委政府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的主體(ti) 責任。加快研究製定林權管理、森林經營、森林采伐利用、林業(ye) 產(chan) 業(ye) 等方麵的政策舉(ju) 措,並加強與(yu) 有關(guan) 部門的溝通配合,進一步完善相關(guan) 配套政策。

  他表示,鼓勵各地因地製宜探索創新,不斷為(wei) 改革積累經驗、破局探路。除了支持福建、江西、重慶三省市建設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先行區外,將紮實推進全國林業(ye) 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工作,指導福建三明、江西撫州、吉林通化、山西晉城、安徽宣城、四川成都、浙江衢州等7個(ge) 試點市先行先試,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模式。

  此外,徐濟德說,將研究建立客觀反映深化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成效的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將評價(jia) 結果納入林長製督查考核範圍,加強問責追責,確保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