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 不平凡的藝術——鐵揚的創作之路
【藝旅回望】
作者:李星(河北科技大學鐵揚美術館藝術總監)
我越來越覺得,藝術的描寫(xie) 實在是藝術家心智的自白,是借助你的描寫(xie) 對象而創造出的一種精神境界。這精神境界的造就,不僅(jin) 源於(yu) 藝術家對外部世界的習(xi) 慣性關(guan) 注與(yu) 敏銳捕捉,更有賴於(yu) 藝術家無限的遐想與(yu) 瀟灑不羈的熱烈情懷。於(yu) 是你那畫麵之外的喜怒哀樂(le) 才有可能萌生,這便是你和藝術、藝術和你之間天真無邪的交流。
——鐵揚
看藝術家鐵揚的作品,能夠感受到他的造型功底,撲麵而來的生活氣息,以及他為(wei) 繪製這些作品投入的勞動量。鐵揚常把自己形容為(wei) 勞動者或手藝人,而勞動量或許正是他作品的特征之一。
鐵揚早年畢業(ye) 於(yu) 中央戲劇學院舞台美術係,是新中國培養(yang) 起來的第一代藝術家。按理說他應該做一名舞台美術家,在畢業(ye) 前後他也曾成功地設計過為(wei) 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獻禮的重要劇目,還為(wei) 中國歌劇舞劇院設計過舞劇《文成公主》,以及為(wei) 母校設計話劇《阿Q正傳(chuan) 》,但後來他沒有繼續這份事業(ye) ,而是做了一名專(zhuan) 業(ye) 畫家。鐵揚曾在自己的幾幅舞台設計圖注釋中寫(xie) 道:“做舞台設計應該是我的本行,但由於(yu) 我的‘一個(ge) 不小心’放棄了它。這裏陳列的幾幅舞台設計圖,也是我為(wei) 數不多的幾幅了,我珍惜它們(men) ,每每看到它們(men) ,像看到親(qin) 人,還有一種對不起它們(men) 的心情。”
做專(zhuan) 業(ye) 畫家談何容易,從(cong) 哪裏入手?鐵揚選擇了寫(xie) 生。至今,鐵揚早期的寫(xie) 生作品還時常出現在國內(nei) 外的展場中。20世紀90年代初,他的一批寫(xie) 生作品在北歐展出或被收藏。寫(xie) 生帶給他極大的樂(le) 趣,也成為(wei) 畫家與(yu) 自然交流的途徑。但鐵揚並沒有把寫(xie) 生作為(wei) 藝術創作的唯一形式,要成為(wei) 一位有個(ge) 性、有“自己”的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屬於(yu) 自己的創作題材,鐵揚把它形容為(wei) “占有題材”。創作題材必須到自己民族的生存狀態中去發現,那便是生活。鐵揚常懷著濃鬱的鄉(xiang) 愁,把自己隱沒在一個(ge) 看似微不足道的角落,或平原或深山。他曾以冀西山區為(wei) 生活基地,用鮮活的生活點燃自己那顆真誠的心靈。於(yu) 是,眾(zhong) 多平凡的題材以多變的藝術形式出現在他的作品中,生活—題材—風格—形式,成為(wei) 藝術家鐵揚的創作規則。
“玉米地·下河者”“炕”“紅櫃”等係列作品體(ti) 現著鐵揚在某一時期對題材的“占有”。其中,每個(ge) 題材又都與(yu) 生活有著深厚的淵源,這淵源來自他在拒馬河邊和牧羊老人的交談,來自抽著嗆人煙葉的山民的敘述。夏天時,拒馬河畔的閨女、媳婦們(men) 和悍壯的男人們(men) 都可以到河中洗澡,在河裏嬉鬧。鐵揚描繪的不是他們(men) 在水中恣肆嬉戲的場景,而是女孩們(men) 下河前從(cong) 玉米地裏閃過的那個(ge) 瞬間,是女孩們(men) 健美靚麗(li) 的肌膚和碧綠的玉米秸稈閃爍的那個(ge) 瞬間,那是一個(ge) 大美的瞬間。哲學家狄德羅曾說,藝術就是在平凡中找到不平凡的東(dong) 西,在不平凡中找到平凡的東(dong) 西。鐵揚發現的那個(ge) 大美瞬間,就是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瞬間吧。
“炕”和“紅櫃”也是鐵揚作品中屢見的題材。鐵揚曾說,炕頭溫暖,它和女性尤有一種親(qin) 密的、不可分割的關(guan) 係。她們(men) 在炕上是放鬆的,當她們(men) 在家中紅櫃前或打整自己,或勞作,或等待,更充滿著山民們(men) 的生存狀態中一種特殊的意境。
鐵揚的另一創作題材“趙州梨花”,更是作為(wei) 趙州人的他懷著濃鬱和難舍的鄉(xiang) 愁,對趙州那一帶千百年古樹的頌歌。有時,他筆下的梨花已不是花,而是濃縮的曆史,正是這曆史造就了家鄉(xiang) 的風土人情。
鐵揚不僅(jin) 是當代優(you) 秀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勤奮多產(chan) 的作家。可以說,他有兩(liang) 支筆,一支屬於(yu) 繪畫,另一支屬於(yu) 文學。有評論家認為(wei) ,鐵揚的文學筆調具有一種平實樸厚的特征,僅(jin) 僅(jin) 通過白描就能深刻勾畫出冀中平原在20世紀不同時期的社會(hui) 曆史特點。其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具有與(yu) 曆史時期相對應的麵貌。從(cong) 20世紀90年代至今,鐵揚已發表作品300餘(yu) 萬(wan) 字。近年來,他依舊筆耕不輟,出版多部文學作品。我認為(wei) ,造型藝術可以帶給觀眾(zhong) 瞬間的心靈觸動,而文學自有它的敘事性,可以娓娓道來,二者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對於(yu) 鐵揚的藝術,有不少評論家做過評述,想把他的藝術進行歸納與(yu) 總結。而鐵揚最認可的是“鄉(xiang) 土表現主義(yi) ”之說,那是他懷著鄉(xiang) 愁和強烈的表現欲造就的結果。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15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