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人工智能大模型陸續上線 加速賦能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3-10-17 10:14: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近期,國內(nei) 多家科技企業(ye) 或科研機構麵向公眾(zhong) 正式開放自研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標誌著國內(nei) 大模型從(cong) 小範圍內(nei) 測開始走向大規模應用。大模型將如何為(wei) 個(ge) 人和產(chan) 業(ye) 賦能?這輪開放服務將為(wei) 行業(ye) 競爭(zheng) 帶來什麽(me) 影響?國內(nei) 大模型未來的發展趨勢又將如何?

  人工智能大模型競爭(zheng) 進入新階段

  9月初,科大訊飛宣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麵向全民開放服務,至此,首批包括訊飛星火、百度文心一言、商湯SenseChat等在內(nei) 共十餘(yu) 款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部麵向公眾(zhong) 開放服務。另外包括騰訊在內(nei) 的一些公司的大模型也通過備案,將擇機麵向公眾(zhong) 開放。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指使用大規模數據和強大的計算能力訓練出來的“大參數”模型,這些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可以應用於(yu) 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領域。

  此前我國多家企業(ye) 和機構已經發布了大模型產(chan) 品並進行了小範圍內(nei) 測,此次開放服務的大模型也意味著它們(men) 通過了相關(guan) 部門備案。8月15日,我國正式實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

  百度公司科技與(yu) 社會(hui) 研究中心主任餘(yu) 歡介紹,文心一言自今年3月麵世至今快速成長,熟練掌握的創作體(ti) 裁超過200個(ge) ,內(nei) 容豐(feng) 富度是發布初期的1.6倍,思維鏈長度是初期的2.1倍,知識點覆蓋達到初期的8.3倍。效率方麵,文心大模型訓練速度達到原來的3倍,推理速度達到原來的30多倍。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介紹,自5月6日首次發布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以來,已進行兩(liang) 次重大迭代升級,在文本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數學能力、代碼能力、多模態能力7大能力上持續進化。最近一次8月15日發布的訊飛星火V2.0升級發布會(hui) 上,代碼能力和多模態能力升級。

  商湯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公司此次開放服務的大模型“商量SenseChat”的特點與(yu) 能力包括高效處理大量文本,強大的自然語言對話、邏輯推演能力、廣泛的知識儲(chu) 備與(yu) 信息更新,支持簡體(ti) 中文、繁體(ti) 中文、英文等和各種常用的編程語言。

  “隨著備案成功,各個(ge) 參與(yu) 方急切地想要展示年初以來的研發進展和成果。同時更快發布相關(guan) 服務,就能獲取更多的用戶和行業(ye) 反饋,從(cong) 而進一步加速各自大模型的迭代和應用,獲得盡可能多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前瞻技術研究院院長於(yu) 浩說。

  大模型將為(wei) 個(ge) 人和產(chan) 業(ye) 賦能

  已經上線的國內(nei) 大模型開放了多個(ge) 工具,有望成為(wei) 普通人提升效率的“超級助手”。

  劉慶峰表示,自上線測試以來,訊飛星火APP的用戶已經開發出2萬(wan) 多個(ge) 性化的人工智能助手,每個(ge) 普通人能調用多個(ge) 已經上架的人工智能助手,也能通過簡單幾步開發自己的專(zhuan) 屬助手,滿足職場、營銷、出行、生活、公文、客服等多種場景需求,幫助解決(jue) 工作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根據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上線測試以來的數據顯示,目前用戶剛需使用場景依次集中在知識問答、內(nei) 容生成、創意策劃、生活百科和編程輔助等場景。

  “大模型作為(wei) 專(zhuan) 家能力的自動化,可以在方方麵麵給普通人帶來巨大的便利,例如可以幫助普通人學習(xi) 知識、修改文章、生成方案等等。因此,大模型的集中發布可以讓普通人快速接觸、使用和了解大模型,大模型的良好體(ti) 驗將會(hui) 提升普通人對大模型的信任。”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hui) 秘書(shu) 長孫樂(le) 說。

  艾利艾智庫相關(guan) 負責人認為(wei) ,此次集中上線有望加速國內(nei) 大模型及下遊應用商業(ye) 化變現。目前行業(ye) 已經具備大規模商業(ye) 化條件,從(cong) 供給端看,現有技術成熟度已可大規模輔助用戶進行內(nei) 容生產(chan) ,下遊應用供給多點開花,涉及繪畫、寫(xie) 作和視頻等領域;從(cong) 需求端看,在文娛碎片化、輕量化驅動下,用戶內(nei) 容消費需求指數級增長,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導致行業(ye) 成本壓力劇增,急需通過人工智能生產(chan) 內(nei) 容來降本增效。

  目前,多家公司正探索大模型在各行業(ye) 的深度應用。9月初,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對外亮相並宣布通過騰訊雲(yun) 對外開放API接入服務。騰訊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騰訊雲(yun) 、騰訊廣告、騰訊遊戲、騰訊金融科技、騰訊會(hui) 議、騰訊文檔、微信搜一搜、QQ瀏覽器等多個(ge) 騰訊內(nei) 部業(ye) 務和產(chan) 品,已經接入混元大模型並取得初步效果,更多業(ye) 務和應用正在逐步接入中。

  “以大模型生成技術為(wei) 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成為(wei) 下一輪數字化發展的關(guan) 鍵動力,為(wei) 解決(jue) 產(chan) 業(ye) 痛點帶來了全新的思路。”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yun) 與(yu) 智慧產(chan) 業(ye) 事業(ye) 群CEO湯道生說。

  深圳雲(yun) 天勵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於(yu) 今年7月首次公布了其大模型研發情況。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基於(yu) “天書(shu) ”大模型,雲(yun) 天勵飛與(yu) 深圳龍崗政數局共同探索了大模型在政務谘詢服務係統的應用,未來計劃逐步拓展到其他政府機構和公共服務領域,如法務、金融、教育、醫療、交通等。

  而對大模型研發公司而言,誰能夠最快帶來最佳行業(ye) 應用,誰就能夠獲得最多的用戶反饋和數據,進一步增加自身大模型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

  “當文心一言向數以億(yi) 計的互聯網用戶大規模開放服務後,能夠獲得真實世界更多的人工反饋,將有助於(yu) 基礎模型的進一步改進與(yu) 產(chan) 品的更快速迭代,創造更優(you) 的用戶體(ti) 驗。”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

  大模型處“嬰兒(er) 期”仍待“反哺”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當前國內(nei) 大模型研發雖然進展迅速,但算力、人才等瓶頸仍待進一步突破,商業(ye) 模式也還需進一步明晰。

  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教授林達華看來,千億(yi) 參數規模語言大模型的訓練,最大的困難和挑戰還不在於(yu) 缺數據,而是試錯成本很高。一個(ge) 千億(yi) 參數的大模型,在千卡集群上麵需要3個(ge) 月訓練。每一次更新都需要很大的算力支撐,訓練的周期很長。

  於(yu) 浩認為(wei) ,作為(wei) “底座技術”的大模型目前仍然處於(yu) “嬰兒(er) 期”,其成長需要極其昂貴並耗能巨大的“算力暖房”,身邊要圍著一批專(zhuan) 精人工智能算法優(you) 化的“專(zhuan) 家保姆”,要供給海量的高質量“數據食材”。稍有不慎攝入“汙染食材”或者對大模型“調教不嚴(yan) ”,就極可能培育出“胡說八道”的“熊孩子”,給大模型企業(ye) 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考慮未來可持續發展,一方麵是建設大模型基礎設施引擎,築牢底座,另一方麵是培植小模型生態係統,進化出適應人工智能多樣化小場景長尾需求的技術堆棧,用小模型解決(jue) 實際問題,創造價(jia) 值變現,再反哺大模型。”於(yu) 浩說。

  在談到國內(nei) 大模型的發展趨勢時,孫樂(le) 認為(wei) ,首先是隨著大量高價(jia) 值數據和用戶反饋的獲得,國內(nei) 大模型的水平會(hui) 迅速提升。其次,在應用方麵大模型會(hui) 大範圍落地,並且在適合的場景會(hui) 逐漸形成典型的應用範式。最後,大模型仍然會(hui) 麵臨(lin) 一些長期的科學問題,如可靠、可控和可信問題,同時也會(hui) 在大範圍的落地過程中發現新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政府、企業(ye) 界和學術界合力解決(jue) 。

  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沈陽認為(wei) ,國內(nei) 大模型集中上線將催生一係列發展趨勢,包括技術迭代加速、行業(ye) 應用深化、商業(ye) 模式多元化、數據和倫(lun) 理問題凸顯,以及國際化趨勢。這些趨勢不僅(jin) 將影響模型本身的發展,還將對社會(hui) 經濟、法律規範和國際競爭(zheng) 格局產(chan) 生深遠影響。因此,各方需要密切關(guan) 注,並做好相應的戰略規劃和應對措施。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