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積極備戰迎峰度冬 打好能源穩產保供“組合拳”
本報記者 田 鵬
10月24日,隨著秋季最後一個(ge) 節氣霜降的到來,全國多地氣溫漸漸變冷,北方地區陸續進入冬季供暖季,拉動能源需求大幅攀升。
為(wei) 確保能源保供平穩有序,多地正積極備戰迎峰度冬。從(cong) 能源供應格局來看,煤炭、石油等傳(chuan) 統能源依然是穩產(chan) 保供“主力軍(jun) ”;同時,風電等新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正逐漸增加,成為(wei) 重要補充。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應市場的基本格局來看,預計傳(chuan) 統能源仍將占據主導地位。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的大力支持和相關(guan) 技術的不斷進步,新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將逐漸增加,成為(wei) 迎峰度冬期間能源供應的重要補充。
能源市場將迎供需兩(liang) 旺
10月份以來,全國多地迎來一波大幅度降溫,致使北方多地提前啟動集中供暖。例如,黑龍江漠河開栓供暖時間提前11天,甘肅蘭(lan) 州新區較法定時間提前5天啟動供暖等。
據中國煤炭運銷協會(hui) 分析,隨著氣溫下降,特別是11月中下旬北方地區全麵進入供暖,居民用煤用電需求將季節性增加。主要水電區域進入平水期,發電量環比將明顯減少,對火電的替代作用減弱。總體(ti) 來看,火電需求增加,預計11月份,電力行業(ye) 耗煤環比有增,加之去年基數偏低,同比也將保持正向增長。
“雖然9月份我國工業(ye) 用煤需求有所回落,但整體(ti) 供給偏緊背景下,煤價(jia) 支撐較強。”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煤炭行業(ye) 分析師潘瑋表示。
在此背景下,各方紛紛開啟保供穩價(jia) 工作。10月16日,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氣保供專(zhuan) 題會(hui) 議提出,油氣央企要繼續帶頭保供穩價(jia) ,堅持立足國內(nei) 全力增儲(chu) 上產(chan) ,確保儲(chu) 氣庫滿庫入冬,“全國一張網”安全穩定運行,千方百計保障采暖季天然氣供應平穩。
同時,相關(guan) 能源企業(ye) 也紛紛加大增產(chan) 保供備戰迎峰度冬。例如,進入10月份後,國家能源集團黃驊港務每天煤炭卸車量在153列,港口的煤炭運輸量比9月份明顯上升;中煤平朔集團東(dong) 露天礦場日均采煤量可達8萬(wan) 噸。
東(dong) 源投資首席分析師劉祥東(dong)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國家及各地的統籌安排和科學規劃下,煤炭企業(ye) 紛紛提前擴產(chan) ,為(wei) 冬季儲(chu) 備充足的庫存,電力企業(ye) 亦準備好足量的電源機組和供電設施等,今年的迎峰度冬有望平穩進行;在天氣不發生極端變化的情況下,能源市場將呈現供需兩(liang) 旺的局麵。
穩產(chan) 保供打出“組合拳”
各地能源保供工作錨定煤炭供應穩定的同時,紛紛打出“組合拳”,將風電等新能源作為(wei) 迎峰度冬期間能源供應的重要補充。
例如,近年來,河北北部、內(nei) 蒙古、新疆等地積極推進“煤改電”。今年供暖季,冀北電網風電等清潔能源保障的供暖麵積將超過1800萬(wan) 平方米,供暖電量達到20億(yi) 千瓦時。
劉祥東(dong) 預計,今年迎峰度冬能源供應市場將呈現火電、水電、核電、風電、光電等多類能源“百花齊放”、互為(wei) 補充的盛況,今年新能源發電量有望同比增長10%左右,新能源在能源供給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除了新舊能源齊發力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外,在保供主體(ti) 方麵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儲(chu) 氣庫等調峰設施相關(guan) 企業(ye) 也積極參與(yu) 到迎峰度冬工作中。
截至10月17日,大港油田儲(chu) 氣庫群平穩完成本輪注氣任務,累計階段注氣突破21.29億(yi) 立方米,周期注氣量創曆史新高,為(wei) 京津冀地區今冬天然氣調峰保供奠定基礎。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hui) 新技術促進分會(hui) 專(zhuan) 家委員解筱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的能源供應市場將是一個(ge) 多元化的市場,新能源、傳(chuan) 統能源、儲(chu) 氣庫等都將發揮各自的作用。而隨著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新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作用將會(hui) 愈加重要。(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