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心說丨糧食增收好“豐”景,鑄就發展“金鑰匙”
山東(dong) 臨(lin) 沂郯城縣郯南農(nong) 場蒲汪分場,農(nong) 場職工在運糧車上整理收獲的水稻;浙江寧波鄞州區東(dong) 吳鎮天童村,稻農(nong) 搶抓晴好天氣收割成熟晚稻;廣西賀州平桂區鵝塘鎮湴田村,農(nong) 機手正在操作收割機收割晚稻……金秋時節,農(nong) 機馳騁,秋收正忙。目光到處,是金色的希望田野,是豐(feng) 收的繁忙景象。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有關(guan) 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經濟呈現穩中向好態勢。今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有望再創曆史新高,連續9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與(yu) 此同時,大豆油料擴種成果鞏固,油菜籽麵積、產(chan) 量實現“雙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穩產(chan) 態勢。又是一年豐(feng) 收!
分享收獲喜悅的同時,也要知道好“豐(feng) ”景來之不易。今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產(chan) 經曆了多重考驗,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dong) 北局地嚴(yan) 重洪澇、西北局部幹旱等災害影響,綜合夏糧、早稻、秋糧總體(ti) 情況,算大賬實現“以秋補夏”,全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再創曆史新高。“米袋子”鼓了,鑄就了高質量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鑰匙”。一季季沉甸甸的收獲,實打實地穩住了糧食安全這塊壓艙石,為(wei) 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科技是糧食安全之基、科技是糧食增產(chan) 之力。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農(nong) 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全國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3%。耕地保護建設持續加力,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紮實推進,農(nong) 機裝備補短板取得突破,田間地頭激蕩著科技動能,真正讓農(nong) 民種地用上“金扁擔”,讓更多“望天田”變成“高產(chan) 田”,穩步拓展農(nong) 業(ye) 的質與(yu) 效。
保障糧食安全,主體(ti) 是種糧農(nong) 民。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chan) 的大頭,是農(nong) 民經營收入的主要來源。秋糧已然豐(feng) 收,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做好糧食收購工作,讓好收成轉化為(wei) 好收入。落實政策,幫助指導農(nong) 民科學儲(chu) 糧;增加網點,讓農(nong) 民售糧更方便、更順暢;優(you) 化服務,讓信息多跑腿、農(nong) 民少排隊……在秋糧收購的各個(ge) 環節下功夫,守牢農(nong) 民“種糧賣得出”底線、保護種糧農(nong) 民利益,才能提升廣大農(nong) 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保護和調動他們(men) 的種糧積極性。
有人說,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就是唱“四季歌”。眼下,秋收還沒完全結束,秋種的各項工作已經鋪展開來。一方麵要繼續搶時搶晴收獲,及時烘幹晾曬,確保顆粒歸倉(cang) ;另一方麵也要抓好秋種、做好田管,確保種足種滿、管細管好。一茬壓著一茬進,一程接著一程趕,我們(men) 定能牢牢端好“中國飯碗”、抓住發展“金鑰匙”,不斷解鎖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麗(li) 新圖景。
(文丨董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