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5年,港珠澳大橋往來粵港澳人員3600萬人次
從(cong) 今年2月全麵恢複通關(guan) 後的往來熱絡,再到中秋國慶假期的車流密集,今年以來,粵港澳三地居民切身感受到,港珠澳大橋上的車“越來越多了”。
香港青年黃銳權就在車水馬龍中——由於(yu) 工作需要,他每周都要往返粵港兩(liang) 地,而港珠澳大橋就是他最常走的通道。今年中秋國慶假期,他帶著一家人,上橋、過關(guan) ,到珠海遊鄉(xiang) 村,在江門泡溫泉,去澳門買(mai) 手信,玩得很是盡興(xing) 。
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迎來建成開通5周年。5年來,港珠澳大橋進出境車輛750萬(wan) 輛次,往來粵港澳三地人員3600萬(wan) 人次。今年以來,港珠澳大橋車輛通行達235萬(wan) 輛次,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超過702.1萬(wan) 人次。其中,中秋國慶假期往來旅客超50萬(wan) 人次,10月2日單日通關(guan) 車輛首次突破1.4萬(wan) 輛次,刷新大橋通車以來最高紀錄。
隨著北上南下“雙向奔赴”,人流、資金流、物流相互交織,疊加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加速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正加速展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新景象。
文旅熱度攀升
民間往來密切
在黃銳權的印象中,港珠澳大橋一直是通暢少車的。盡管恢複全麵通關(guan) 後,他對大家急切出行的情緒已有心理準備,可駛上大橋的一刻,還是被那麽(me) 多車的場麵驚到了。
在做“三地生意”的黃銳權看來,這恰恰是大灣區市場繁榮、經濟往來活躍的表現。“少安毋躁!堵一些是正常的。”
調轉視角。10月18日早上8點,導遊蘇桂萍帶著38名來自湖北的遊客,通過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過關(guan) 前往香港,開啟為(wei) 期4天的港澳遊。“很多遊客都想一睹港珠澳大橋的風采。”蘇桂萍說。
粵港澳三地之間日益熱絡的互相往來,源於(yu) 彼此之間強烈的相互需要。背靠商旅繁榮、配套完善的內(nei) 地,許多擁有過內(nei) 地旅遊體(ti) 驗的香港、澳門居民紛紛表示,“感受到全新的‘衣食住行遊’體(ti) 驗”“很多商品都很便宜,這幾天我除了吃和玩,就是‘買(mai) 買(mai) 買(mai) ’”。香港居民賴先生直言,他還為(wei) 親(qin) 友“代購”了不少特產(chan) ,鮑師傅糕點、山姆會(hui) 員店的熟食,大包小袋裝滿了整輛車。
同樣,近期內(nei) 地遊客赴港澳探親(qin) 、購物、看展覽、聽演唱會(hui) 等也熱度不減。中秋國慶假期,闊別5年的香港煙花匯演回歸,維多利亞(ya) 公園的中秋彩燈會(hui) 、大坑舞火龍等大型活動紛紛上演,僅(jin) 長假前4天就有61萬(wan) 人次內(nei) 地遊客到達香港。
推動政策創新
拓展交流領域
10月20日一早,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迎來又一個(ge) 貨車出境高峰。通道上,滿載供港或轉道香港出口全球貨物的大貨車,排成了好幾條長隊。
下午四五點開始捕撈,次日裝車過關(guan) ,一般淩晨兩(liang) 三點就能運到香港,中午就能擺上香港市民的餐桌。珠海市海淼水產(chan) 公司是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後,第一家通過大橋向香港市場供應鮮活海產(chan) 品的企業(ye) 。“相比過去經虎門大橋到深圳通關(guan) ,時效大幅提升,運過去的水產(chan) 品新鮮多了。”海淼水產(chan) 總經理翁錫鵬說。
通過港珠澳大橋,香港到珠海、澳門的車程從(cong) 3個(ge) 小時縮短至約45分鍾,口岸24小時跨境快速通關(guan) 更讓港珠澳大橋成為(wei) 大灣區的物流大動脈。珠海推動共建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以大橋延長線為(wei) 軸,自東(dong) 向西布局的口岸跨境電商作業(ye) 場所、粵港澳物流園、空港國際智慧物流園、高欄港綜合保稅區等重要載體(ti) ,更是積極帶動內(nei) 地與(yu) 港澳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創新流的深度融合。截至9月底,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口的貨物總值達7187.5億(yi) 元,市場涉及國家(地區)從(cong) 2018年的105個(ge) 增加至230餘(yu) 個(ge) 。
去年9月,黃銳權和朋友一起創立了“粵港越精彩”工作室,利用新媒體(ti) 產(chan) 品向港澳青年介紹新時代的大灣區生活。“‘工作在深圳,生活在香港’‘早晨來珠海,晚上回澳門’,這種深度融合,正是我們(men) 視頻產(chan) 品講述的內(nei) 容。”黃銳權說。憑借獨特的講解、有趣的橋段、精彩的展示,工作室很快便在港澳青年中廣受好評。
“深港兩(liang) 地交通很便利,在這邊創業(ye) 還能享受到店鋪裝飾、品牌推廣等方麵的扶持,對我來說吸引力很大。”在深圳鹽田沙頭角的“小港夜”夜市,今年剛畢業(ye) 的香港青年陳家聰說。
目前,以深圳為(wei) 代表的珠三角各地,已基本建成健全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孵化體(ti) 係,通過創業(ye) 擔保貸款、就業(ye) 創業(ye) 補貼補助等方式支持創業(ye) 項目孵化。
隨著政策持續創新,粵港澳在教育、醫療、社會(hui) 保障、文化等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入,三地的往來互通已從(cong) 旅遊探親(qin) 、商務消費拓展到就業(ye) 創業(ye) 和民生層麵。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港珠澳大橋生活‘快通道’、經貿‘大動脈’作用的不斷顯現,日益融為(wei) 一體(ti) 的大灣區,必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yu) 合作研究院院長、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豔華信心篤定。
推出便利舉(ju) 措
助力互聯互通
雙向奔赴,離不開越來越高的互聯互通水平。“從(cong) 香港金鍾站坐地鐵出發,一小時就能到羅湖口岸,再乘坐深圳地鐵一號線直達東(dong) 門老街。周五下班去深圳吃一頓燒烤,當晚回香港都來得及。”正如在香港上班的伍俊傑所說,今年來,“說走就走”的“內(nei) 地行”“港澳遊”漸成常態。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實施,三地積極聯合推出係列舉(ju) 措,加速推動跨境支付更便捷、跨城交通更暢通、消費優(you) 惠更實在。遍布深港、珠澳各口岸的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監管措施、“7×24”的全天候貼心通關(guan) 服務、深港公交地鐵“掃碼互通”落地……各種軟硬件的聯通,讓內(nei) 地與(yu) 港澳居民交流更加便利。
澳門青年陳啟德直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駕駛自己的澳門牌照私家車進入廣東(dong) 的經曆:“卡口‘一站式’查驗,不到20秒就能驗放通關(guan) 。”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有關(guan) 負責人林美紅介紹:“我們(men) 對口岸44條小車通道的邊檢查驗係統多次優(you) 化升級,使通行效率較5年前提升40%以上。”
繼今年1月1日“澳車北上”之後,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接續實施,效能持續釋放。為(wei) 服務港車、澳車“北上”,拱北海關(guan) 備案環節全程實現無紙化、網上辦,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入境香港、澳門私家車實行“免擔保”政策,進一步降低申辦成本。目前,已有超過4.3萬(wan) 輛香港和澳門單牌車完成海關(guan) 備案。
生活半徑擴大,時空距離縮短,開車“北上”逐漸成為(wei) 港澳居民新的休閑方式,也將港珠澳大橋“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的獨特優(you) 勢空前凸顯——從(cong) 2018年10月建成開通後一度車流不大,到擁有“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唯一指定通行口岸,港珠澳大橋成為(wei) 大灣區名副其實的“超級通道”。截至目前,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進出境港澳單牌車累計超93萬(wan) 輛次,高峰期周末及節假日的日均通關(guan) 量近7000輛次。
“便利化雙向通關(guan) ,進一步打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經脈,推動香港深度融入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香港特區立法會(hui) 議員陳恒镔說。 (記者 胡 健 賀林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