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台前:特色種植拓寬致富路
眼下,河南省台前縣清水河鄉(xiang) 東(dong) 孟樓村百畝(mu) 晚秋黃梨喜獲豐(feng) 收,碩大的果實掛滿枝頭,田間地頭果香四溢,村民們(men) 正在忙著采摘、挑選、過秤、裝箱……一派繁忙的豐(feng) 收景象。
“一畝(mu) 園10畝(mu) 田。我種了6畝(mu) 梨樹,今年畝(mu) 產(chan) 量估計能接近一萬(wan) 斤,按市場價(jia) 批發價(jia) 每斤1.2元來算,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晚秋黃梨種植戶孟慶全高興(xing) 地說。
近年來,在駐村工作隊和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支持下,東(dong) 孟樓村引入“豫皇”牌晚秋黃梨種植項目,發展晚秋黃梨種植麵積100多畝(mu) ,通過引導農(nong) 戶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以“保底收益+二次分紅”的模式實現收益,讓廣大農(nong) 戶成為(wei) 直接受益者。
“每年鄉(xiang) 政府在這裏舉(ju) 辦晚秋黃梨賽,帶動了群眾(zhong) 種植晚秋黃梨的積極性,目前已形成以東(dong) 孟樓為(wei) 中心,輻射周邊南葛、張莊等周邊20多個(ge) 村的2000畝(mu) 晚秋黃梨產(chan) 業(ye) 帶。”東(dong) 孟樓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孟慶華自豪地說。
台前縣夾河鄉(xiang) 代莊村辣椒種植基地又是另一番景象。種植戶王希春正在晾曬新采摘的朝天椒,紅彤彤的辣椒鋪滿地,色澤飽滿,惹人喜歡。
“淹不死的鴨子,旱不死的辣子。朝天椒極易栽培成活,沒有啥技術含量不高,沙地淤地都能種植,一畝(mu) 地產(chan) 量就是四五千斤,市場行情好,收入也不賴,比外出打工還要強。”
王希春高興(xing) 地合不攏嘴。
幾年前,王希春外出打工時看到當地小尖椒種植效益很好,就購買(mai) 種子,嚐試種植了幾畝(mu) ,由於(yu) 種植的小米辣具有色澤鮮亮、味道純正、口感好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看到種植效益不錯,他籌措資金,承包了30多畝(mu) 地進行規模化種植,經過他的細心管理,小米辣的畝(mu) 產(chan) 量連年攀升,今年畝(mu) 產(chan) 量已達到了四五千斤。
紅紅火火的尖椒種植,不僅(jin) 讓王希春嚐到增收致富的甜頭,還輻射帶動周邊村不少群眾(zhong) 種起了朝天椒。
據了解,近年來,台前縣充分發揮當地的生態、氣候、位置等優(you) 勢,大力培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謀劃實施設施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等項目,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機製“四新”推廣應用為(wei) 抓手,通過“基地+農(nong) 戶”“小型家庭農(nong) 場”等種植模式,推進特色種植業(ye) 發展,培育壯大晚秋黃梨、大蒜、尖椒、櫻桃、聖女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種植基地,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種植麵積8萬(wan) 畝(mu) ,形成了集生產(chan) 、采摘、休閑觀光於(yu) 一體(ti) 的自然觀光生態鏈。
特色種植業(ye) 已成為(wei) 台前農(nong) 民增收的新亮點,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一張亮麗(li) 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