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焦點訪談:中國機器人 跑出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3-10-30 10:39: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現在,無論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還是新興(xing) 行業(ye) ,無論是民生領域還是重大工程,都有機器人大顯身手。機器人被譽為(wei) “製造業(ye) 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ye) 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走出了一條以“機器人+應用”深耕優(you) 勢行業(ye) ,帶動技術突破、迭代升級產(chan) 品、提升產(chan) 業(ye) 規模的創新發展路徑。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hui) 、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全球工業(ye) 互聯網大會(hui) ,各種形態的機器人令人眼界大開。隨著智能製造的發展,機器人浪潮席卷全球,我國也在工業(ye) 、服務、特種等機器人領域做出戰略部署,成為(wei) 推動全球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一支重要力量。

  國家智能製造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委員郝玉成:“它是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得到全世界各個(ge) 國家重視。從(cong) 基礎產(chan) 業(ye) 方麵講,它既是製造業(ye) 的技術裝備,又是社會(hui) 跟服務業(ye) 的基礎設施,所以各個(ge) 國家都非常重視。”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迅猛,全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已基本形成。從(cong) 規模上來看,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2022年營收超過1700億(yi) 元,工業(ye) 機器人裝機量全球第一,製造業(ye) 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wan) 名工人392台。從(cong) 分布上來看,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其中,北京、深圳、上海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實力最強,東(dong) 莞、杭州、天津、蘇州、佛山機器人產(chan) 業(ye) 逐步發展壯大,廣州、青島機器人產(chan) 業(ye) 後勁十足。這些地區在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麵都有較好的基礎。

  調查發現,在這次機器人浪潮中,人形機器人成為(wei) 焦點之一。眾(zhong) 多公司紛紛推出了人形機器人。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大家都聚焦這一賽道呢?

  業(ye) 內(nei) 普遍認為(wei) ,人形機器人最容易融入人類社會(hui) ,可用於(yu) 醫療、娛樂(le) 、教育、家政等眾(zhong) 多場景,因此國內(nei) 外紛紛把研發人形機器人提上日程。作為(wei) 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龍頭之一的北京,也把它當做“1+4”機器人產(chan) 品體(ti) 係中的核心。其中,1指的是人形機器人,4指的是醫療健康、協作、特種、物流4大類機器人,總體(ti) 思路就是用1帶動4。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因為(wei) 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產(chan) 業(ye) 裏麵的集大成者,無論技術的集成,還是所有上下遊的集成,人形機器人都能體(ti) 現技術的最高集成度,所以北京發展人形機器人,把它作為(wei) 核心。”

  人形機器人作為(wei) 通用性機器人,能有效帶動上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預計203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突破萬(wan) 億(yi) 元。星動紀元是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他們(men) 研發了人形機器人“小星”,要想讓它動起來,電機是關(guan) 鍵。

  光能動還遠遠不夠,還要知道怎麽(me) 動。這就需要一個(ge) 聰明的大腦來指揮,也就是算法。為(wei) 此,科研人員需要先在電腦上模擬出一個(ge) 數字機器人來。

  為(wei) 了支持包括人形機器人在內(nei) 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北京發布了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將設立100億(yi) 元規模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基金,此外還將專(zhuan) 門建設人形機器人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智能裝備處四級調研員高少雄:“創新中心以實現人形機器人的小批量生產(chan) 和應用為(wei) 目標,著力打造通用智能底層軟件及接口、通用硬件開發配套設施等基礎條件,集中突破人形機器人通用原型機和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關(guan) 鍵技術。”

  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深圳等地也發布了類似的行動方案,都包括發展人形機器人的內(nei) 容。比如,深圳提出將開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加快組建人形機器人製造業(ye) 創新中心;上海提出將建設國際算法創新基地,加快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

  郝玉成:“我們(men) 國家對人形機器人現在的布局,以下先手棋的戰略主動來布局產(chan) 業(ye) 的發展,工信部也非常重視,現在正在準備推進人形機器人發展指導意見,來確定這個(ge) 產(chan) 業(ye) 的發展目標跟主要任務。”

  人形機器人隻是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中一個(ge) 快速成長的細分領域。除此以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物流機器人也成為(wei) 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阿裏巴巴、京東(dong) 、順豐(feng) 等行業(ye) 龍頭,都在積極布局智慧物流。京東(dong) 物流研發的天狼、地狼智能物流機器人具備搬運、碼垛、分揀等功能。在分工上,京東(dong) 主要負責物流機器人的設計、研發,然後向上下遊供應鏈采購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chan) 。這種聯盟模式對於(yu) 帶動整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目前,天狼、地狼機器人已在京東(dong) 全國多個(ge) 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僅(jin) 北京亞(ya) 洲一號每天出貨量就達幾十萬(wan) 單,揀選效率提升3—5倍,準確率高達99.9%。未來,北京將以京東(dong) 物流等龍頭企業(ye) 為(wei) 代表組建物流機器人產(chan) 業(ye) 組團,帶動這一產(chan) 業(ye) 發展。

  高少雄:“(組團發展)優(you) 勢互補,形成業(ye) 務分布更加均衡合理的產(chan) 業(ye) 格局;另一方麵,有利於(yu) 開展共同研發,以組團力量共擔研發投資風險。”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廣,我國製造業(ye) 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將帶動智慧物流及移動機器人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我國已培育出北京極智嘉、上海快倉(cang) 、深圳海柔創新等一批物流機器人行業(ye) 獨角獸(shou) 企業(ye) 。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醫療機器人產(chan) 業(ye) 也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之一,發展潛力巨大。柏惠維康是一家專(zhuan) 門從(cong) 事手術機器人研發、生產(chan) 的企業(ye) 。他們(men) 研製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能通過一個(ge) 極小的孔進行顱內(nei) 手術,精度可以達到0.3毫米以內(nei) 。

  做神經外科手術,一般要求定位角度誤差在1毫米以內(nei) ,通常隻有10年以上經驗的醫生才能做這樣的手術。手術機器人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手術的難度,為(wei) 患者爭(zheng) 取到了寶貴的搶救時間。

  北京柏惠維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劉達:“不管是年輕醫生和專(zhuan) 家,由於(yu) 有了這套導航定位裝置,很快就能操作,因為(wei) 不是靠人自身的能力了,更多依賴於(yu) 機器人的智能和自動化手段。”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醫療機器人絕大部分依靠進口,費用極高。因此,發展國產(chan) 醫療機器人,帶動醫療器械向高端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根據《“十四五”醫療裝備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到2035年我國將把醫療裝備的研發、製造、應用提升到世界先進水平。未來,隨著智慧醫院的建設,導診、門診篩查、輔助檢驗等原創性智慧醫療裝備也將越來越多。目前,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在醫療機器人方麵都有明確規劃和投入。

  高少雄:“北京將通過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提升手術機器人全流程手術輔助能力,麵向醫療應用需求,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範工程。”

  在我國的機器人產(chan) 業(ye) 布局中,特種機器人也是重點方向之一。在洪水、地震、火災等極端事件中,特種機器人往往能代替人完成任務,發揮關(guan) 鍵作用。淩天智能是一家專(zhuan) 門研發、生產(chan) 特種機器人的公司。在公司展廳裏,最引人注目的是消防機器人。

  自2017年以來,我國特種機器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速達到30.7%。以北京為(wei) 例,從(cong) 事特種機器人研發的企業(ye) 科研單位不下300家,因此北京下一步將提高行業(ye) 集中度,重點扶持龍頭企業(ye) 。

  高少雄:“特種機器人的典型特點是業(ye) 務方向非常分散,對於(yu) 特種機器人應該關(guan) 注這些企業(ye) 在各自細分領域內(nei) 是否做到了高質量、高效益,支持企業(ye) 在細分領域內(nei) 做專(zhuan) 、做精、做強,支持企業(ye) 集聚發展。”

  應該看到,雖然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創新能力、人才培養(yang) 、關(guan) 鍵零部件等方麵與(yu) 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為(wei) 了解決(jue) 這些問題,我國發布了多項政策措施,包括《“十四五”機器人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國有望成為(wei) 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高端製造集聚地和集成應用新高地。

  機器人產(chan) 業(ye) 作為(wei) 蓬勃發展的新質生產(chan) 力,核心技術不斷創新,高端製造加速發展,“機器人+行業(ye) 應用”的場景不斷深化,已覆蓋65個(ge) 行業(ye) 大類、206個(ge) 行業(ye) 中類。麵向未來,機器人產(chan) 業(ye) 的創新發展將為(wei) 加快建設製造強國、數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