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多地醫院門急診排長隊,這個秋冬又是發熱高峰?

發布時間:2023-10-30 10:3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邵萌)發燒、咳嗽、咽痛……隨著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發季的到來,不少人反映自己或孩子出現了呼吸道感染症狀。另據媒體(ti) 報道,多地醫院兒(er) 科門急診、發熱門診、輸液室等擠滿了患者。

  中新網近日走訪發現,多家醫院門急診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有患者稱在醫院急診排了五六個(ge) 小時。患者中兒(er) 童居多,但也有不少成年人“中招”,特別是老年人。除了大眾(zhong) 較為(wei) 熟知的支原體(ti) 肺炎感染、流感、新冠病毒感染,還包括細菌感染、諾如病毒感染等。

  專(zhuan) 家提醒,需警惕肺炎支原體(ti) 與(yu) 腺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其它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ti) 混合感染。

  發熱門診排隊,兒(er) 科門急診爆滿

  “第895號。”10月24日下午4時許,邵女士帶著咳嗽了10天的兒(er) 子完成了采血。當他們(men) 中午趕到北京兒(er) 童醫院末梢采血窗口時,外麵已排起了長隊,號碼條上提醒,“您前麵有95位。”

  “他從(cong) 17號開始有點咳嗽,19號就去了大興(xing) 這邊的醫院,驗了血做了檢查,血常規正常,肺炎支原體(ti) 抗體(ti) 也是陰性。但因為(wei) 最近支原體(ti) 肺炎較多,醫生也給開了消炎藥、止咳藥和阿奇黴素。不過服藥5天,孩子咳得越來越嚴(yan) 重,晚上能咳醒好多次,就帶他來這邊看看。”邵女士告訴中新網,她搶了三天,才“撿漏”了一個(ge) 發熱咳嗽門診的號。“醫生說有些細菌感染,屬於(yu) 急性的支氣管炎。”

  同樣被就診人數驚訝到的還有桃女士一家。當他們(men) 於(yu) 18日中午從(cong) 北京通州來到首都兒(er) 科研究所附屬兒(er) 童醫院(簡稱“兒(er) 研所”)時,急診已經排到了900多號。“誰能想到,這人聲鼎沸的不是春運,而是兒(er) 研所。”桃女士感慨。在她發來的照片中,取藥和收費大廳人頭攢動。

  桃女士告訴中新網,她孩子今年5歲,在幼兒(er) 園讀中班。國慶假期剛結束沒幾天,孩子午睡醒來就燒到了38.8℃,還開始咳嗽。10月12日、15日在附近醫院就診,“做了兩(liang) 次血常規檢查,肺炎支原體(ti) 抗體(ti) 是陰性,醫生說是病毒感染,給開了阿奇黴素、止咳藥等。”

  盡管3天後孩子不再高燒,但仍然咳嗽、喘息嚴(yan) 重,霧化和吃藥未見明顯效果後,桃女士掛了兒(er) 研所的專(zhuan) 家號,醫生認為(wei) ,孩子似乎已因咳嗽、發燒誘發了哮喘。“他們(men) 班有24個(ge) 學生,現在一半孩子都沒去上課,有的是發燒咳嗽了,有的是擔心感染不敢去。”

  類似情況也出現在了南方地區,且並非隻有兒(er) 童“中招”。“我院對有發熱、咳嗽的患者所在的發熱門診就診情況進行分析發現,近半月來發熱門診患者有所增加。”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lin) 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

  “年齡越小,混合感染風險越大”

  肺炎支原體(ti) 感染流行還未結束,流感季已見端倪。中國疾控中心(簡稱“中疾控”)10月9日發布的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況顯示,全國哨點醫院流感樣病例占門(急)診就診人數比例從(cong) 2023年第35周的3.4%上升至第38周的4.6%,第39周為(wei) 4.5%。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流感周報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部分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持續上升,全國報告42起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

  中疾控發布的《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稱,今冬明春我國可能會(hui) 麵臨(lin) 流感等多種呼吸道傳(chuan) 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中新網注意到,近期社交媒體(ti) 上已有不少北京、上海、廣東(dong) 、江蘇等ip的用戶分享自己感染甲流、細菌感染等的經曆。

  北京天壇醫院兒(er) 科醫護們(men) 最近忙得不可開交。該院一名兒(er) 科醫生告訴中新網,兒(er) 科門診候診患者數每天可能在四五百個(ge) ,較以往增加了三四倍。“現在還沒到轉折點。目前主要是肺炎支原體(ti) 感染,還有一些嬰幼兒(er) 容易合並病毒和細菌感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都有散發,目前病例不多。甲流、乙流最近也開始有陽性的了。”

  中新網24日下午3時許在中日友好醫院看到,急診候診大廳幾乎沒有空著的座位,候診的老年人居多,不時傳(chuan) 來幾聲咳嗽,發熱門診外也有不少人在等待。而在兒(er) 科門急診,候診人數已經達到了158人。很多孩子依偎在家人身邊,手上紮著滯留針。咳嗽聲和哭聲此起彼伏,有年紀小的孩子被放在嬰兒(er) 車裏,停在過道旁。

  盧洪洲介紹,國慶節過後,其所在醫院就診患者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核酸檢測結果顯示,核酸檢測陽性率最高為(wei) 肺炎支原體(ti) (34.33%),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12.17%)和乙型流感病毒(5.79%),呼吸道腺病毒(2.76%),呼吸道合胞病毒(2.03%)。

  他提醒,腺病毒和肺炎鏈球菌等可以與(yu) 支原體(ti) 混合感染,且患兒(er) 年齡越小,混合感染的風險越大。如果合並支原體(ti) 感染,患兒(er) 的症狀將會(hui) 加重,家長應提高警惕。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為(wei) 何來勢洶洶?

  多地疾控發布的提醒及媒體(ti) 報道均顯示,近期全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發病率整體(ti) 上升,且目前肺炎支原體(ti) 感染高發。為(wei) 何會(hui) 出現這種情況?和此前的新冠大流行是否有關(guan) ?

  在盧洪洲看來,今年肺炎支原體(ti) 感染人數較往年可能有明顯增加,這符合支原體(ti) 的流行規律。在新冠疫情之前,肺炎支原體(ti) 感染就存在流行的大小年,一般每隔3到7年後出現一次病例高峰,每次流行持續1到2年。疫情期間,大家采取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方式,支原體(ti) 肺炎一直處於(yu) 低流行,這也導致了易感人群增加和群體(ti) 免疫變差。

  “研究表明,支原體(ti) 的低流行可能導致兒(er) 童由於(yu) 免疫刺激的缺乏,造成對支原體(ti) 的免疫力下降,當再次接觸支原體(ti) 時出現免疫過激反應,導致更嚴(yan) 重的暴發流行。如今疫情過去三年,疫情政策調整,人們(men) 再次接觸肺炎支原體(ti) 時就會(hui) 出現免疫過激反應,出現流行,尤其是低齡兒(er) 童。”盧洪洲說。

  針對有網友認為(wei) “呼吸道疾病好像比以前嚴(yan) 重了”這一疑問,盧洪洲解釋稱,幾乎所有的傳(chuan) 染性疾病在新冠疫情期間都是明顯減少的。如今,各種傳(chuan) 染性疾病都相對增加,不僅(jin) 僅(jin) 是呼吸道疾病。

  他指出,此前的戴口罩、勤洗手等防護措施較好,如今人員流動性明顯增加,大家出行防護做的不到位或不戴口罩,增加了感染風險。另外,由於(yu) 檢測手段的增加以及醫患雙方對精準治療的重視,檢出數更多了。而且現在抗菌藥物使用更加規範、嚴(yan) 格,尤其是對低齡兒(er) 童,因此醫生看病更講究病原學送檢結果。

  他認為(wei) ,出現上述疑問是疫情後人群防控意識降低、送檢標本增加、檢測手段增加等多種因素影響,而非僅(jin) 僅(jin) 因為(wei) 新冠疫情。

  多措並舉(ju) 迎戰呼吸道疾病就診高峰

  中新網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國家衛健委就專(zhuan) 門製定發布了2023年版《兒(er) 童肺炎支原體(ti) 肺炎診療指南》,對支原體(ti) 肺炎的特性和治療規範做了詳細指導。

  為(wei) 緩解就診壓力,多家醫院也在行動,采取增派人手、增加門診號源、開設夜間臨(lin) 時門診、增設兒(er) 科新病區、優(you) 化就診流程等措施動態調整服務。盧洪洲介紹,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增加了支原體(ti) 核酸檢測頻次,還建立了發熱門診人員調配機製,以便患者增多的情況下及時增加醫務人員滿足患者就診需求。

  藥物供應方麵,隨著近期肺炎支原體(ti) 感染高發,對阿奇黴素等大環內(nei) 脂類抗生素的需求有所增加。據媒體(ti) 報道,已有多家醫藥上市公司陸續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應,表示阿奇黴素等相關(guan) 藥品目前在正常生產(chan) 、銷售,以滿足市場需求。

  針對季節性流感,中疾控發布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建議所有≥6月齡且無接種禁忌的人都應接種流感疫苗。各地也在多項措施推進流感疫苗接種工作,比如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費接種等。

  在感染高峰階段,個(ge) 人還要注意什麽(me) ?盧洪洲稱,從(cong) 目前數據來看,肺炎支原體(ti) 核酸檢測陽性率雖有所增加,但總體(ti) 沒有成倍數增加,目前還沒到感染最高峰。預計此次支原體(ti) 感染流行高峰可能會(hui) 出現在冬季,家長要做好準備,平時做好防範。盡管支原體(ti) 沒有疫苗,但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是有疫苗的,建議接種,預防合並感染及重症病例的出現。(完)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