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農村物流助力鄉村振興 縣鄉村三級配送體係加快完善

發布時間:2023-11-03 09:55:00來源: 人民日報

  農(nong) 村物流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數據觀察)

  核心閱讀

  農(nong) 村物流是連接城鄉(xiang) 生產(chan) 和消費的重要紐帶。當前,每天有1億(yi) 多件快遞包裹在農(nong) 村地區流動。高質量的農(nong) 村物流是現代流通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農(nong) 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釋放農(nong) 村消費潛力、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具有重要意義(yi) 。

  今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做好2023年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快完善縣鄉(xiang) 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建設縣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動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推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向鄉(xiang) 村下沉。

  近期,商務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等9部門印發《縣域商業(ye) 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也對“發展農(nong) 村物流共同配送”提出相關(guan) 要求。

  我國農(nong) 村物流發展得怎麽(me) 樣?如何邁向高質量發展?記者進行了采訪。

  看現狀——

  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加快完善

  “以前,網上購物後需要駕車去市區的快遞公司取件;如今,坐在家裏就能直接收件,真是方便不少,我也更喜歡網購了。”在距離黑龍江虎林市市區60多公裏的阿北鄉(xiang) 阿北村,村民郭寶玉對物流改善帶來的好處由衷點讚。

  近年來,虎林市積極完善縣鄉(xiang) 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ti) 係,截至目前,域內(nei) 擁有縣級物流中心1座,農(nong) 村電商服務站9個(ge) ,建製村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覆蓋率達100%,形成了覆蓋城鄉(xiang) 、通達便捷、服務優(you) 質、發展有序的物流服務體(ti) 係。

  “自快遞進村工程實施後,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越建越多,產(chan) 品銷路更廣了。合作社去年實現銷售收入超2000萬(wan) 元,形成了企業(ye) 增收和農(nong) 民致富的雙贏局麵。”虎林市明圓景木耳種植合作社社長李懿倍說。

  虎林市物流網越織越密是我國農(nong) 村物流快速發展的縮影。數據顯示,2022年,各地建設各類縣級物流和寄遞配送中心1500個(ge) ,鄉(xiang) 鎮快遞和郵件處理站點7600個(ge) ,95%的行政村實現快遞直達。目前,我國已累計建設2600多個(ge) 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過15萬(wan) 個(ge) 鄉(xiang) 村電商和快遞服務站點。

  我國農(nong) 村物流配送體(ti) 係更加健全的同時,各地充分發掘農(nong) 村資源稟賦和特點潛力,深入推進無公害農(nong) 產(chan) 品、綠色食品、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地理標誌等“三品一標”工程,帶動農(nong) 民產(chan) 銷兩(liang) 旺。2022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yi) 元,同比增長9.2%。2023年上半年,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2700億(yi) 元,同比增長13.1%。

  工業(ye) 品下鄉(xiang) 更快捷,促進農(nong) 村消費升級。各地加快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在有條件的鄉(xiang) 村布設智能快件箱,增加農(nong) 村零售網點密度,推動電商平台和企業(ye) 豐(feng) 富麵向農(nong) 村居民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供給。2023年上半年,主要電商平台綠色智能家電下鄉(xiang) 銷售額同比增長12.7%。

  看亮點——

  打通農(nong) 村流通“大動脈”與(yu) “微循環”

  近日,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中國電商物流指數為(wei) 112.3點,比上月提高1.2個(ge) 點。其中,農(nong) 村電商物流業(ye) 務量指數為(wei) 129.4點,創年內(nei) 新高。

  中國物流與(yu) 采購聯合會(hui) 研究室主任周誌成說,近年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國物流產(chan) 業(ye) 創新多、亮點足,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培育了行業(ye) 發展新增長點。

  供銷集采集配模式,打通農(nong) 村流通“大動脈”與(yu) “微循環”——

  每天清晨,貴州麻江縣公共配送(分撥)中心都會(hui) 迎來掛著各地號牌的貨車,生產(chan) 資料、生活用品、快遞包裹等在這裏經過存儲(chu) 、分發後,奔向自己的主人。為(wei) 更好地推進“麻貨出山”,麻江縣供銷合作社在縣電商產(chan) 業(ye) 園建成城鄉(xiang) 一體(ti) 高效共配中心,設有包裹分揀區、辦公區等公共區域,整合縣域內(nei) 5家快遞企業(ye) 入駐;同時在縣城建立了22個(ge) “快遞驛站”,依托縣內(nei) 已建成的縣鄉(xiang) 村物流體(ti) 係和63個(ge) 村級電商服務站,實現每天專(zhuan) 車直配,快遞物流48小時內(nei) 送達各村站點,鄉(xiang) 村快遞通達率達100%。

  近年來,全國供銷合作係統探索建立“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縣域集采集配模式,依托買(mai) 方、賣方、配送企業(ye) 以外的第四方物流配送企業(ye) ,運用互聯網信息手段,整合快遞、快消品、農(nong) 產(chan) 品、農(nong) 資四類商品流和物流企業(ye) 資源,提供倉(cang) 、貨、車、路線、網點資源的數字化、共享型第四方供銷集配服務,打造“一點多能、一網多用、深度融合”的縣鄉(xiang) 村三級配送體(ti) 係,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和農(nong) 民生活、生產(chan) 資料下行問題。

  即時零售逐步興(xing) 起,滿足更便捷、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以前購物要跑大老遠,手提肩扛累得很;現在可方便了,隻需坐家裏在手機上‘一鍵下單’,葡萄、紅心火龍果、冬棗等都能買(mai) 到。以前從(cong) 沒吃過的螺螄粉、火雞麵,第一天下單,第二天就收到了。”遼寧長海縣小長山島鎮英傑村村民劉成說。2023年,在村委會(hui) 支持下,美團優(you) 選自提點開進英傑村,新興(xing) 購物方式便利了村民的生活。

  美團優(you) 選目前已覆蓋2000多個(ge) 市縣,自提點超過一半位於(yu) 鄉(xiang) 鎮,既降低各環節成本,又保證了“次日達”的履約時效。美團優(you) 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平台上生鮮日雜類商品數量超過900種,同比增長40%以上。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介紹,當前,電商平台、大型商貿流通企業(ye) 在具備條件的縣域地區,依托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體(ti) 係,對接本地零散的商超、便利店,精準匹配周邊消費訂單需求,為(wei) 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務。

  看前景——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資源整合

  “快遞來咯!”公路那頭傳(chuan) 來一陣響亮喇叭聲,一輛印有“金通工程”標識的“小黃車”,沿著平整蜿蜒的水泥路,駛入四川通江縣龍鳳場鎮三清店村的快郵驛站。

  依托鄉(xiang) 村運輸“金通工程”,2021年起,四川交通部門陸續與(yu) 商務、郵政、供銷等部門攜手,推進農(nong) 村物流融合發展,助力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體(ti) 係建設。經過兩(liang) 年努力,四川已成功創建52個(ge) “交郵”融合發展示範縣、10個(ge) “交商郵”融合發展試點縣;全省郵政網絡服務能力提升,實現縣到鄉(xiang) 郵件運輸100%汽車化,鄉(xiang) 鎮每周投遞5次以上,建製村每周投遞3次以上;農(nong) 村客運可持續發展動力增強,駕駛員代運郵件快件月均增收1000餘(yu) 元。

  “我們(men) 將繼續加強農(nong) 村交通、供銷、郵政等物流資源整合,擴大鄉(xiang) 村運輸服務受益麵,實現地盡其利、貨暢其流。”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道路運輸管理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彭濤說。

  小包裹,大民生。近年來,農(nong) 村物流建設成績顯著。同時要看到,當前農(nong) 村物流還存在基礎設施薄弱、末端服務能力不足、配送成本相對較高等問題,有待繼續加強體(ti) 係建設,提升發展質效,邁向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加強農(nong) 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賦能。周誌成建議,繼續建設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和鄉(xiang) 鎮快遞物流站點,根據實際需要,配備自動分揀線、立體(ti) 貨架、新能源配送車、智能取件終端等設施設備,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增強服務能力。

  進一步加強農(nong) 村物流資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洪濤建議,繼續鼓勵郵政、供銷、快遞、商貿流通等主體(ti) 市場化合作,整合各類物流資源,在推動縣域電商與(yu) 快遞協同的基礎上,疊加日用消費品、農(nong) 資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等雙向配送服務,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總結共同配送成熟模式,將其作為(wei) 重點支持方向,加快在中西部偏遠地區推廣落地。

  進一步完善產(chan) 地冷鏈物流設施布局,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減損增值。專(zhuan) 家建議,完善冷鏈源頭基點網絡,構建產(chan) 地冷鏈物流服務網絡,創新產(chan) 地冷鏈物流組織模式,減少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報記者 齊誌明 宋豪新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