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漢代港口的海絲故事
講好漢代港口的海絲(si) 故事
——廣西北海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擔當使命弘揚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合浦縣是漢代海上絲(si) 綢之路始發港之一。近年來,合浦縣漢代文化博物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講好漢代港口的海絲(si) 故事,相關(guan) 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豐(feng) 富館藏 存史啟智
“逛一展,窺千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以收藏、研究、修複、陳列合浦漢墓出土文物為(wei) 主,館藏文物5200餘(yu) 件,其中,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200件、三級文物360件,藏品種類豐(feng) 富、曆史悠久。多年來,這裏已成為(wei) 廣大遊客了解合浦漢文化和海絲(si) 文化的重要窗口。
波斯陶壺是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目前中國考古發現最早的波斯壺,也是唯一一件東(dong) 漢時期的波斯壺。
銅鳳燈外形仿鳳鳥,雙足並立,昂頭回望,尾羽後曳下垂,與(yu) 足共同支撐全身。當燈點燃之時,蠟炬的煙灰通過鳳嘴進入頸部,抵達鳳的腹腔,溶入水中,體(ti) 現了2000多年前我國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巧思妙想。
2021年,合浦漢墓群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合浦漢墓群出土了數量眾(zhong) 多的海外玻璃器,其中有一件產(chan) 自地中海地區的羅馬玻璃碗,目前全世界僅(jin) 發現3件。
還有漢金花球串飾、褐色纏絲(si) 瑪瑙、海藍寶石綠柱石混合串飾、琥珀串飾……每一件海絲(si) 文物都是漢代合浦與(yu) 東(dong) 南亞(ya) 諸國貿易交往的重要物證,展示了合浦作為(wei) 漢代海上絲(si) 綢之路始發港之一的深厚曆史文化。
不久前,北京遊客何代坤帶著孩子來到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他說:“這是一次文化之旅,通過了解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始發港的深厚底蘊,讓孩子堅定了文化自信。”
創新展陳 活化利用
一個(ge) 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近年來,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不斷創新手段,用更多方式講述文物故事,讓文物走入大眾(zhong) 生活。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感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度和厚度。
參觀完珠光帆影——合浦海上絲(si) 綢之路文物精品展,現場體(ti) 驗了銅鳳燈繪畫、海上絲(si) 綢之路拚圖遊戲後,合浦縣小學生黃琳童說:“在這裏我了解了海絲(si) 文化,真切感知了家鄉(xiang) 曆史。”
在有關(guan) 部門的關(guan) 心支持下,近兩(liang) 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投入1000多萬(wan) 元對展廳、安防設施等進行改造提升。“我們(men) 不僅(jin) 增加了文字說明牌,優(you) 化了觀展路線,還上線了自助語音導覽服務。”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館長廉世明介紹。
作為(wei) 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吸引著各地遊客到訪。據介紹,近5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超100萬(wan) 人次,開展社會(hui) 宣教和研學活動200多場次。
近期,到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為(wei) 滿足遊客多元需求,博物館發展兼職講解員、培養(yang) 誌願講解員,增加講解員數量、提高講解質量。講解組組長王冬琳已從(cong) 事講解工作10年,接待遊客超1000批次。“在工作中,我們(men) 做好文物的代言人,在講解中替文物發聲,為(wei) 遊客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得更遠、更廣。”
據介紹,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還更新上線“線上博物館”,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足不出戶即可在線觀看展品,362件藏品“觸手可及”。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還積極“走出去”,讓更多遊客了解古代海上絲(si) 綢之路貿易往來、文化交流情況。2017年至今,漢金花球串飾、湖藍色玻璃盤、湖藍色玻璃杯等多件館藏文物赴湖南、廣東(dong) 等地展出8次。
前不久,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還與(yu) 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簽訂合作協議,掛牌成立實踐教學基地、美育教學基地,發揮人才優(you) 勢,結合館藏文物開發出貝雕擺件、掛盤、抱枕、扇子等海絲(si) 主題文創產(chan) 品,在博物館遊客中心展銷,受到廣大遊客青睞。
串珠成鏈 賦能發展
在北海市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持續發揮引客優(you) 勢,助力合浦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合浦縣投入超3億(yi) 元加強文化遺產(chan) 保護,深挖漢文化、海絲(si) 文化、紅色文化等,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陸續建成海絲(si) 首港、漢閭文化園、海上絲(si) 路文化遺址公園等景區景點。“文化和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合浦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們(men) 將持續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合浦縣委書(shu) 記王川表示。
2022年,“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海上絲(si) 路文化遺址公園—海絲(si) 首港景區”線路入選廣西研學旅行精品路線。當年,合浦縣共接待國內(nei) 外遊客722.2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65.92億(yi) 元。
在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不遠的地方,矗立著一座曆經400年風雨滄桑的文昌塔。曾經,文昌塔周邊雜草叢(cong) 生,如今,已被打造成為(wei) 海上絲(si) 路文化遺址公園,吸引眾(zhong) 多市民遊客休閑觀光。
占地麵積145畝(mu) 的漢閭文化園也緊挨著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這裏薈萃海絲(si) 文化、漢文化、嶺南文化,向市民遊客展現了一幅漢代合浦郡的“清明上河圖”。
走進海絲(si) 首港景區,碼頭、街道、商鋪、廣場、沙島等人文薈萃。夜幕降臨(lin) ,以海絲(si) 文化為(wei) 主題的大型實景演藝《海絲(si) 首港·水與(yu) 火之歌》上演,再現合浦港舟楫往來、商賈雲(yun) 集的繁華盛景。
離海絲(si) 首港不遠的月餅小鎮,也是合浦縣通過挖掘曆史文化打造的優(you) 質文旅項目。“我們(men) 以蘇東(dong) 坡駐留合浦的史實為(wei) 線索,深挖合浦月餅曆史文化,打造宜工、宜業(ye) 、宜居、宜遊的月餅小鎮。”合浦縣縣長白銀冰介紹。
“我們(men) 大力開發南珠飾品、貝雕、角雕、烏(wu) 木雕等產(chan) 品,推出‘海上絲(si) 路’旅遊產(chan) 品,受到市場歡迎。”合浦縣文體(ti) 廣電旅遊局局長潘彪遠表示,下一步,合浦縣將著力講好海絲(si) 故事,推動旅遊業(ye) 高質量發展。(孟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