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守住生態底線 建設美好家園——貴州黔南州堅持綠色發展見成效

發布時間:2023-11-07 09:4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呂慎 陳冠合

  秋到黔山,處處斑斕。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定縣的甘溪林場裏,一堂戶外自然課正在這裏進行,帶隊老師陸紅憬指著一株高大的紅豆杉給孩子們(men) 講解著植物學知識,“甘溪林場的動植物總計有202科、616種,這樣的綠色課堂是培養(yang) 青少年熱愛自然的好地方。”

  這片606公頃的國有林場曾經被5個(ge) 采石場包圍,麵臨(lin) 生態風險。財政狀況並不寬裕的貴定縣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jue) 關(guan) 停相關(guan) 企業(ye) ,進行生態修複。十幾年過去了,不僅(jin) 林場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1.06%,而且周邊200多戶群眾(zhong) 依托森林資源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yang) 和林下經濟,戶均年增收1.5萬(wan) 元以上,實現了大地增綠和群眾(zhong) 增收的“雙增”目標。

  截至2023年年初,黔南州森林覆蓋率達到68.17%。全州今年接待過夜遊客超千萬(wan) 人次,工業(ye) 增長速度上半年超過8%,不僅(jin) 守牢了生態底線,綠色發展的路子也越走越寬廣。

   1.“富礦精開”讓磷化工更綠色低碳

  “我服了!同樣的磷礦石,前些年做化肥一噸才值三四千元,現在做新能源材料就能創造出數萬(wan) 元的產(chan) 值!”說起產(chan) 業(ye) 升級給磷礦資源價(jia) 值帶來的巨大變化,貴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黔南高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牛場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國旗喜形於(yu) 色。2021年以來,園區先後簽約新能源項目9個(ge) ,引進投資333.8億(yi) 元。

  貴州被譽為(wei) “中國磷倉(cang) ”,磷礦儲(chu) 量和產(chan) 量都位居全國前茅,而黔南州儲(chu) 量又占了貴州儲(chu) 量的一大半。以甕安和福泉兩(liang) 縣市為(wei) 中心的資源富集區也是貴州傳(chuan) 統的工業(ye) 重心之一。然而,磷化工曾經是出了名的汙染產(chan) 業(ye) ,“環保達標一直是我們(men) 園區對企業(ye) 要求的硬杠杠!”黔南高新區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管委會(hui) 副主任翟建新告訴記者,黔南州的磷化工建立起了較為(wei) 完整的生產(chan) 鏈。他們(men) 以磷石膏綜合利用為(wei) 突破口,基本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在甕安縣,龍馬磷業(ye) 先後投資4億(yi) 元,甕福黃磷先後投資近2億(yi) 元,率先在行業(ye) 內(nei) 實施並建成了黃磷尾氣綜合利用發電、汙水淨化循環利用等項目,實現了95%的黃磷尾氣回收利用,磷渣100%利用,汙水零外排循環利用。“從(cong) 傳(chuan) 統的磷肥到‘風口’的新能源,黔南高新區正在形成以磷化工為(wei) 旗艦、新能源材料為(wei) 主力艦,節能環保為(wei) 護衛艦的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艦隊。”翟建新說。

  “之所以選擇福泉,除了磷礦資源優(you) 勢外,我們(men) 更看重這裏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盛屯能源金屬化學(貴州)有限公司總經理米勇說,在考察了20多處工業(ye) 園後,他們(men) 最終選擇了黔南高新區,“雖然我們(men) 的原料並不都來自貴州,但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生的鐵、熱能、硫酸甚至尾氣等副產(chan) 品都能夠在園區內(nei) 找到企業(ye) 消化利用,做到變廢為(wei) 寶,僅(jin) 資源集約利用一項就能使運營成本降低30%。”

  在位於(yu) 福泉市的貴州川恒化學公司羅尾塘廠區裏,“礦化一體(ti) ”新能源材料循環利用車間的工人正在忙碌著,車間主任鄭天明對記者說:“以前磷礦的利用比較粗放,如今我們(men) 在選礦階段就按照常規和低鎂進行分類,低鎂精礦主要用於(yu) 磷酸鐵鋰的原料,常規礦則主要用於(yu) 生產(chan) 磷酸,做到把資源‘吃幹榨淨’。”

  鄭天明形象地講出了目前貴州正在深入推進的“富礦精開”計劃。這項工作從(cong) 全麵提高礦產(chan) 資源配置效率、加快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促進產(chan) 業(ye) 集聚發展等方麵進行了詳細規劃,而黔南州是實施的重點,未來這裏的磷化工將更加綠色低碳。

   2.“綠色高鐵”讓生態旅遊快速發展

  前不久通車的貴(陽)南(寧)鐵路讓西南陸海大通道又添活力,不僅(jin) 大大縮短了成渝貴等城市到粵港澳大灣區的時間,更連接起了貴州和廣西的眾(zhong) 多旅遊勝地。數據顯示,貴南高鐵開通運營一個(ge) 月,僅(jin) 黔南州荔波縣就接待遊客260餘(yu) 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31%,旅遊總收入超16.7億(yi) 元。這條穿越喀斯特的高鐵,正成為(wei) 一條名副其實的“旅遊線”,更是一條生態優(you) 先的“綠色長廊”。

  “為(wei) 了保護貴定站和都勻東(dong) 站之間的鬥篷山-劍江風景區的生態環境,我們(men) 讓線路繞了一個(ge) 彎兒(er) ,雖然比常規設計長了10公裏,多花了14億(yi) 元,但守護住了綠水青山,大家很有成就感。”貴南高鐵總體(ti) 設計負責人龍宗明介紹說,貴南鐵路是一條生態友好型“綠色高鐵”,環保優(you) 先的設計和施工方案比比皆是。

  為(wei) 了避開荔波世界自然遺產(chan) 保護區,龍宗明和項目團隊整整花了3年時間,一步一個(ge) 腳印實地考察,最終才確定了最複雜、橋隧比最高的中線方案,而這就意味著施工方要建一條穿越九萬(wan) 大山的超長隧道。全長17012米的九萬(wan) 大山一號隧道,是貴南鐵路的控製性工程。在遍布溶洞和暗河的喀斯特“地下迷宮”中掘進,就像頭頂一個(ge) 個(ge) 大小“水缸”,施工難度極大。“針對洞內(nei) ‘引水通道+輔助坑道+洞外水溝’的排水體(ti) 係,我們(men) 采取‘早進晚出’原則,盡最大可能避免對山體(ti) 的大挖和洞口處的深挖,維護了原有的生態地貌。”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態環境設計研究院負責人白紅元說。

  “高鐵時代讓荔波旅遊迎來了井噴,我們(men) 更要堅持好‘生態保護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化’的理念,把喀斯特生態保護與(yu) 旅遊發展緊密結合。”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副處長吳冬介紹,景區相繼製定了喀斯特地質景觀保護管理、水景景觀與(yu) 水文地質保護管理、景區建築風貌控製管理等分類管理工作規劃,確保生態旅遊健康發展。

  “近年來,荔波縣逐‘綠’前行,更宜居宜業(ye) 宜遊。”黔南州生態環境局荔波分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黔南州出台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樟江流域保護條例》,不斷加強樟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促進流域內(nei) 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在10月28日召開的中國生態文明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荔波縣成功入選。

   3.生態修複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綠色引擎”

  秋日的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大小井風景名勝區,豔陽高照,水光瀲灩。看到排筏上又載滿了一船客人,景區船工羅明輝當起了義(yi) 務導遊:“大小井是山中有洞,洞中有水、瀑布、地下河,被叫作‘東(dong) 方洞穴博物館’。”沿著溪流緩緩駛向景區深處,峰叢(cong) 掩映間,形態各異的大小天坑群隨處可見,這是喀斯特地區的典型地貌特征。

  “原來山上全是石頭,開荒種出來的水稻,收成少得可憐。”羅明輝回憶,大家隻能背井離鄉(xiang) 外出務工。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在羅甸縣實施後,大井村人在岩縫中播撒綠色,把石漠變成了綠洲。“河水清了,環境好了,山旮旮成了金疙瘩!”大井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楊自衛介紹,借助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契機,大井村發展起農(nong) 特產(chan) 品種植,開設農(nong) 家樂(le) 和特色民宿等,村集體(ti) 經濟越發興(xing) 旺。今年以來,大小井風景名勝區已接待遊客70餘(yu) 萬(wan) 人,帶動農(nong) 戶就業(ye) 600餘(yu) 人。

  好理念守護好生態,好風景帶來好光景。近年來,通過大力實施生態保護修複,築牢長江、珠江上遊生態屏障,黔南州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鞏固,綠水青山成為(wei) 帶動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

  10月下旬,走進位於(yu) 都勻市毛尖鎮的螺螄殼萬(wan) 畝(mu) 茶園基地,茶園隨地勢蜿蜒起伏,滿山皆是綠意盎然。剪枝、鋤草、施肥……茶農(nong) 羅錦國剛忙完秋種,又馬不停蹄投入茶園的管護中。他說:“這些年我們(men) 都勻毛尖名聲響了,把這片生態茶園管護好了,來年春茶收購價(jia) 肯定低不了。”老羅說,前些年盲目擴大茶園種植麵積,忽視對原生茶樹資源和生態的保護,曾讓都勻毛尖既銷不出省又賣不上價(jia) 。

  近年來,都勻市相繼實施螺螄殼毛尖基地小流域治理、高寨水庫庫區小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工程,有效解決(jue) 區域水土流失問題和茶樹灌溉問題,確保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片片茶葉成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綠色引擎”。“都勻毛尖”區域公用品牌價(jia) 值提升至43.74億(yi) 元,位列中國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茶葉)品牌聲譽百強榜單第4位。

  ■數說

  近三年來,黔南州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109.5%,一般工業(ye) 固體(ti) 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8%。

  截至2022年年底,黔南州累計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11家,建成標準化蔬菜生產(chan) 示範基地115個(ge) 。

  通過開展黔南州生態係統生產(chan) 總值(GEP)核算,截至2022年年底,全州共有73家企業(ye) 獲生態產(chan) 品認證、認證證書(shu) 114張。

  數據來源:貴州黔南州相關(guan) 單位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07日 05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