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逾20省份開展養老服務立法 代表建議加快國家層麵立法

發布時間:2023-11-07 09:55:00來源: 法治日報

  □ 法治日報記者  蒲曉磊

  1992年出生的張敏,畢業(ye) 後即進入江蘇省老年公寓從(cong) 事護理工作。工作10年來,張敏曾對職業(ye) 發展感到過迷茫,但對養(yang) 老護理工作的熱愛讓她堅守至今。

  如今,隨著《江蘇省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條件(試行)》(以下簡稱《資格條件》)出台,張敏的職業(ye) 發展方向變得明晰,“這是對我們(men) 職業(ye) 的認可,在這個(ge) 有溫度的行業(ye) 裏工作,感覺更有動力了”。

  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看來,一支高水平的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對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針對當前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必要在國家層麵立法作出回應。

  今年9月公布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立法規劃,將養(yang) 老服務法列入第二類項目(需要抓緊工作、條件成熟時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

  “結合目前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建議在製定養(yang) 老服務法時,以專(zhuan) 章形式作出規定。在規範行為(wei) 的同時,明確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培養(yang) 培訓、提升專(zhuan) 業(ye) 素質、提高薪酬待遇等舉(ju) 措,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從(cong) 而更好滿足老年人養(yang) 老服務需求。”方燕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建立養(yang) 老護理職稱體(ti) 係

  今年是張敏在江蘇省老年公寓從(cong) 事護理工作的第10個(ge) 年頭。10年來,張敏與(yu) 3名夥(huo) 伴一起挑起了照護38位老年人的擔子。

  從(cong) 早上6點半開始,查房、送餐、測量體(ti) 溫血壓、發放報紙……張敏的早班工作,忙碌而又井井有條。除了這些日常服務,她和同事還要定期探望健康風險較高的老年人。

  為(wei) 了幫助張敏這樣的養(yang) 老服務人員進一步提升技能,建設一支高水平、高層次的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江蘇省今年7月印發了《資格條件》,在全國率先建立養(yang) 老護理職稱體(ti) 係。

  在文件出台前,江蘇省民政廳進行了相關(guan) 調研。江蘇省民政廳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林莉介紹說,養(yang) 老服務業(ye) 日趨專(zhuan) 業(ye) 化、係統化,現有的職業(ye) 技能等級已無法全麵準確評價(jia) 養(yang) 老護理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打通養(yang) 老護理人才職業(ye) 上升通道,更好地促進養(yang) 老服務和相關(guan) 領域專(zhuan) 業(ye) 人才互通?如何滿足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院校招生和畢業(ye) 生就業(ye) 需求,解決(jue) 養(yang) 老服務人才短缺的矛盾?”林莉說,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建設中的這些現實問題迫切需要解決(jue) 。

  《資格條件》首先要解決(jue) 的第一個(ge) 難題就是養(yang) 老護理職稱體(ti) 係的序列歸屬問題,最終確定將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技術資格納入衛生係列。另外,對於(yu) 適用對象、評審條件設定、學曆起點、專(zhuan) 業(ye) 能力要求等核心問題,《資格條件》也都作出回應。

  推動《資格條件》落地的相關(guan) 措施,也在積極推進。近期,江蘇省民政廳、人社廳組織開展了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技能技師等級的考評認定,並啟動了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技術職稱的首次評審工作。

  在國家層麵,針對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製度也在持續完善。在10月20日舉(ju) 行的民政部2023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國際合作司)副主任武增鋒介紹說,民政部將推動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文件。

  民政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民政部將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研究製定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措施,推動健全養(yang) 老服務人才培養(yang) 評價(jia) 使用激勵等機製,推動養(yang) 老護理員等一線服務人員平均薪酬待遇原則上不低於(yu) 上年度當地居民服務業(ye) 平均工資水平,拓寬人才來源渠道,打造多層次應用型複合型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

  加強養(yang) 老服務人才培養(yang)

  近年來,為(we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養(yang) 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規範養(yang) 老服務行為(wei) ,增進老年人福祉,滿足老年人養(yang) 老服務需求,實現老有所養(yang) 、老有頤養(yang) ,多地針對養(yang) 老服務進行專(zhuan) 門立法。

  據《法治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多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針對養(yang) 老服務出台了法規。其中,廣東(dong) 、山東(dong) 、江西、貴州、陝西、海南、甘肅、上海、河北、安徽、河南、江蘇、福建、內(nei) 蒙古、廣西等省區市出台了養(yang) 老服務條例,天津、寧夏製定了養(yang) 老服務促進條例,河北、北京、山西對居家養(yang) 老進行了立法,浙江出台了社會(hui) 養(yang) 老服務促進條例。

  記者注意到,有多個(ge) 省份在立法時以專(zhuan) 章的形式對“養(yang) 老服務人員”作出規定。

  一些地方在對養(yang) 老服務人員行為(wei) 作出規範的同時,明確建立激勵機製等要求。《陝西省養(yang) 老服務條例》在“養(yang) 老服務人員”專(zhuan) 章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養(yang) 老服務人才引進、培養(yang) 、崗位(職務)晉升、激勵評價(jia) 機製,提高養(yang) 老服務人員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一些地方明確提出,完善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扶持政策。《河北省養(yang) 老服務條例》在“養(yang) 老服務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章中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人才培養(yang) 扶持政策,將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納入高等教育、職業(ye) 教育、繼續教育和職業(ye) 技能培訓體(ti) 係。

  今年獲評“全國養(yang) 老服務先進單位”的泊頭市福星園老年公寓,是河北省完善養(yang) 老服務製度保障的受益者。這家民辦養(yang) 老機構近年來建設了護理院、康複院、職業(ye) 培訓學校等場所,拓展了10個(ge) 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還承擔了養(yang) 老護理人員、養(yang) 老服務標準化管理等方麵的培訓。

  “為(wei) 了幫助我們(men) 了解養(yang) 老護理人員培訓等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國家稅務總局泊頭市稅務局為(wei) 我們(men) 配備了‘一對一’的企業(ye) 稅收聯絡員,幫助我們(men) 解決(jue) 各種涉稅難題。”泊頭市福星園老年公寓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說,單位在養(yang) 老服務方麵取得的成績,與(yu) 相關(guan) 製度的保障和政府部門的支持密不可分。

  拓寬職業(ye) 技能培訓渠道

  目前,我國老齡事業(ye) 和養(yang) 老服務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中一個(ge) 主要問題就是專(zhuan) 業(ye) 人才特別是護理人員短缺。

  在方燕看來,各地針對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進行專(zhuan) 門立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相關(guan) 問題的解決(jue) ,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的經驗。需要盡快將其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wei) 國家層麵的立法,以應對老齡化社會(hui) 帶來的諸多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開封城摞城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曉建議,進一步拓寬職業(ye) 技能培訓渠道。

  “要加快發展養(yang) 老服務職業(ye) 教育,支持大中專(zhuan) 院校建設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學院,引導大中專(zhuan) 院校與(yu) 養(yang) 老服務機構共建行業(ye) 學院,支持研究機構和高校設立老齡數據研究的智庫,編撰養(yang) 老服務專(zhuan) 業(ye) 教材。對養(yang) 老服務人員進行持續性、針對性和示範性的職業(ye) 培訓。通過給予培訓、交通、誤工津貼等方式,鼓勵養(yang) 老服務人員參加職業(ye) 培訓。”徐曉說。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榮程集團董事會(hui) 主席張榮華建議,健全完善養(yang) 老護理從(cong) 業(ye) 者入職補貼製度、崗位津貼製度,鼓勵地方建立養(yang) 老護理員工資指導製度。同時,建立優(you) 秀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人才表彰激勵的長效機製,通過樹典型、評先進,提升養(yang) 老護理員社會(hui) 地位和職業(ye) 認同,在全社會(hui) 營造和形成尊重養(yang) 老護理職業(ye) 的氛圍。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