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用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第五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綜述
新華社鄭州11月16日電 題:讓信用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第五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綜述
新華社記者翟濯
11月13日至15日,以“信結天下 誠贏未來”為(wei) 主題的2023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在鄭州舉(ju) 行。來自全國300多個(ge) 城市的信用建設者齊聚黃河之濱,總結成績、凝聚共識、謀劃新章。
全國城市信用體(ti) 係建設不斷推進
無“信”不立。信用,既是維係商業(ye) 活動秩序的基石,也是衡量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標誌。
從(cong) 一座座“信用之城”崛起到全社會(hui) 信用意識提高,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為(wei) 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市信用是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的關(guan) 鍵一環,也是城市建設的無形資本和特殊資源。本屆論壇上,《中國城市信用發展報告2023》等一批成果發布,全麵梳理總結了曆年城市信用建設新進展新成效。
“報告顯示,我國在社會(hui) 信用立法、信用設施建設、信用監管機製、政務誠信推進、助力企業(ye) 融資、信用創新應用、誠信文化宣傳(chuan) 等方麵取得了積極成效,城市信用體(ti) 係綜合競爭(zheng) 力不斷提升。”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門立群說。
與(yu) 此同時,全國信用示範區建設陸續展開,持續激發城市信用建設新活力。
今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了第四批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示範區名單,68個(ge) 地區入選。目前,全國共有130個(ge) 信用示範區,覆蓋25個(ge) 省份。
“目前,信用示範區創建呈現‘地區分布均衡化、覆蓋區域下沉化、評審效果直觀化’三個(ge) 新趨勢,各地創建工作呈現出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麵。”國家發展改革委營商環境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吳小雁說。
各地積極探索信用建設新路徑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既是關(guan) 乎城市發展的戰略任務,又是事關(guan) 群眾(zhong) 福祉的民心工程。越來越多的城市建設者意識到,信用建設需要與(yu) 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今年,是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首次走入中部城市。作為(wei) 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和十大國家級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鄭州的城市信用建設工作備受關(guan) 注。
隨著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各類活動場景、模式不斷向數字空間遷移,信用信息數據化越來越明顯,以數字化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助力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hui) 秩序意義(yi) 重大。
“鄭州充分發揮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示範區典型示範作用,創新探索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鄭州與(yu) 城市信用建設深度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一個(ge) 體(ti) 係為(wei) 引領、一個(ge) 平台強管理、一個(ge) 模式優(you) 環境、多個(ge) 場景惠民生’為(wei) 特色的‘信用鄭州’實踐之路。”鄭州市市長何雄說。
東(dong) 道主鄭州之外,各地也在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探索,把信用工作融入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湧現出一大批典型經驗做法,在全社會(hui) 營造了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圍。
雲(yun) 南省推動便民惠企金融政策登錄融資信用服務平台,方便企業(ye) 一站式獲取政策內(nei) 容、辦理流程、材料清單等信息;廣州市推動“信易貸”平台對接電力、交通、通信、工業(ye) 互聯網等特色數據,提升中小微企業(ye) 融資可得性;山東(dong) 威海開展“信用+醫保”守信激勵試點,組建“醫院—診所—藥店”三級信用惠民商家聯盟,提供購藥優(you) 惠、免交住院押金等20多項信用產(chan) 品……
讓信用成為(wei) 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優(you) 勢資源
本屆論壇,通過城市信用建設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是所有與(yu) 會(hui) 者的共識與(yu) 期盼。
“政莫大於(yu) 信”,政府在信用建設中具有表率作用。政務信用的好與(yu) 壞,將直接體(ti) 現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從(cong) 而影響城市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和民營經濟的發展。
目前,各地政務誠信建設工作取得了諸多成效。以河北為(wei) 例,今年以來,河北省開展了政務失信專(zhuan) 項治理,全麵摸底政府履約踐諾情況,建立完善政務失信線索歸集報送機製。
民營經濟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如何通過信用建設助力民營企業(ye) 發展,也是本屆論壇關(guan) 注的焦點之一。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韓家平建議:一方麵,要加強商務信用體(ti) 係建設,健全市場化約束機製;另一方麵,要強化對大企業(ye) 失信的懲戒力度,完善中小企業(ye) 征信、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chang) 機製。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各城市政府要鞏固優(you) 勢、補齊短板,著力打造唯實惟先、善作善成的信用之城,營造穩定、透明、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振民營經濟信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與(yu) 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