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賽道帶來發展新活力
【專(zhuan) 家視點】
作者:陳光(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深度調整,創新要素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全國或區域創新中心集聚。其中,長江經濟帶貫穿東(dong) 西,覆蓋11個(ge) 省市,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通道和生態涵養(yang) 地。
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地處長江經濟帶的相關(guan) 城市和地區如何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毅邁出現代化發展新步伐,是重要的時代課題。破解這一課題,需相關(guan) 城市和地區主動承擔守護綠水青山、築牢生態屏障的擔當,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立”與(yu) “破”中構建適宜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探索環境效益與(yu) 經濟效益共贏的發展之路。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牛鼻子”。牽住這個(ge) “牛鼻子”,就要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隨著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突飛猛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推動著我國產(chan) 業(ye) 躍升。科技創新已經成為(wei) 轉換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各地應統籌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市場化全鏈條各環節,為(wei) 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注入強大活力。
產(chan) 業(ye) 賽道的選擇事關(guan) 發展方向,從(cong) 戰略全局考慮,需各地著眼於(yu) 科技自立自強,主動擔當作為(wei) ,服務於(yu) 國家關(guan) 鍵核心技術突破的戰略需求,積極培育未來競爭(zheng) 性產(chan) 業(ye) ,創造性打造地區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各地應根據自身實際,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重大需求,重點瞄準製約性核心技術,選擇適宜的方向,積蓄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力量,也將有助於(yu) 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製高點。一旦選準方向,就要聚焦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融合發展,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產(chan) 業(ye) 集聚,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提升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培育產(chan) 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
近年來,相關(guan) 城市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積極推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協同發展之路,一方麵,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國際重點競爭(zheng) 領域,致力於(yu) 新技術的研發與(yu) 應用,加快技術更新迭代,逐漸在競爭(zheng) 中掌握了主動權;另一方麵,注重核心技術沉澱,優(you) 化產(chan) 業(ye) 鏈布局,確保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雙輪驅動、融合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本還是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要。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需與(yu) 城市更新、科教文衛、民生發展緊密結合,讓人民群眾(zhong) 享有更多發展紅利,充分體(ti) 現共享發展的理念。必須踐行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ti) 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hui) 公平,增進民生福祉,讓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發展中收獲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1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