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隻人工繁育林麝在秦嶺鳳縣野化放歸
中新網陝西寶雞11月22日電 (阿琳娜師蕊)由陝西省林業(ye) 局和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寶雞市林業(ye) 局和鳳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秦嶺地區鳳縣林麝野化放歸活動”在寶雞市鳳縣黃牛鋪鎮三岔河村寬灘舉(ju) 行。10隻佩戴北鬥衛星定位項圈的林麝歡快地向秦嶺密林深處飛奔而去。
據介紹,本次鳳縣林麝野化放歸,充分吸納了2017年在寧陝縣放歸林麝的成功經驗,在放歸林麝個(ge) 體(ti) 篩選、健康狀況表觀評估、適應性技能訓練、跟蹤監測技術迭代等方麵把控得更加科學、精細,為(wei) 進一步加強陝西省瀕危物種野外保護,促進林麝野外種群複壯打下基礎。
鳳縣的生態環境優(you) 越,是林麝的重要分布區和適生區。本次放歸的10隻林麝都是從(cong) 人工繁育種群挑選的優(you) 良個(ge) 體(ti) 。分別為(wei) 公麝6隻、母麝4隻,它們(men) 正處於(yu) 成年繁殖期,且經過了長達1年時間的野化訓練。後期,專(zhuan) 家還將通過林麝佩戴的定位項圈、安裝的紅外相機和樣線監測等方法,對放歸林麝進行追蹤監測,開展相關(guan) 科學研究。
據了解,1958年陝西鎮坪養(yang) 麝實驗場拉開了陝西省人工養(yang) 麝的序幕,經過60多年發展,麝類野外保護和人工繁育都取得長足發展,林麝顆粒飼料、疾病防控、良種選育、親(qin) 權鑒定、標準製定等方麵的科技攻關(guan) 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果,覆蓋陝西、輻射全國的林麝人工繁育體(ti) 係和麝香供給體(ti) 係基本形成。建成了以保護麝類為(wei) 主的紫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宜川省級自然保護區。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林麝人工繁育基地157家,涉及10市46縣(區),存欄超過5萬(wan) 隻,占全國總量的70%以上,年產(chan) 麝香約250公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