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多樣行業職業生態——職場類綜藝引發年輕群體共鳴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周婧子
《令人心動的offer》連出五季,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突破180億(yi) ;《老板不知道的我·老友季》首期收視率專(zhuan) 題排名第一……近期播出的職場綜藝節目通過展現、還原真實職場,拓展職業(ye) 邊界,分享職場信息,在年輕群體(ti) 中引起共鳴。
“職場+”成為(wei) 創作新趨勢
從(cong) 早期央視經濟頻道推出的大型人力資源節目《絕對挑戰》,記錄企業(ye) 真實的招聘過程;到互動求職類節目《職來職往》《非你莫屬》等,職場節目的影響力逐漸提升。
隨著行業(ye) 發展,“職場+”模式逐漸成為(wei) 職場綜藝節目創作新趨勢,通過多角度聚焦、多形態呈現不同行業(ye) 的真實職場,促進職場綜藝節目的創新升級。2019年騰訊視頻推出的職場綜藝節目《我和我的經紀人》,以職場真人秀的方式將演員的幕後故事搬到前台。2020年江蘇衛視推出職場招聘類節目《我們(men) 簽約吧》,揭秘網絡達人帶貨生態鏈,呈現“互聯網+”經濟生態下的職場新變化。2022年開播的職場觀察節目《躍上高階職場》,以廣告行業(ye) 為(wei) 背景,還原真實的職場競爭(zheng) 生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何天平認為(wei) :“觀眾(zhong) 既想一睹真實職場生態,又想了解陌生行業(ye) 的細節,更希望在節目中獲得情感共鳴與(yu) 有效啟示。”
近期播出的職場紀實觀察對談節目《老板不知道的我》從(cong) 八組真實職場上下級切入,讓老板和員工坐下來麵對麵交談,探討複雜職場關(guan) 係中的困惑和矛盾。聚焦獵頭的職場真人秀《嗨,城市獵人》、法醫職場紀實節目《初入職場的我們(men) :法醫季》等節目以不同節目形式展示了多樣行業(ye) 職業(ye) 生態。
這些職場綜藝節目應時而變,展現了不同行業(ye) 的特點與(yu) 挑戰,既滿足了觀眾(zhong) 個(ge) 性化的觀看需求,也提供了職場信息分享、就業(ye) 指導。
引發觀眾(zhong) 的共情
隨著大量同類題材節目同時出現,職場綜藝節目開始探索破解同質化困境的路徑。一些節目從(cong) 職場垂直領域入手,聚焦外交官、算法工程師等小眾(zhong) 職業(ye) ,用新鮮的職業(ye) 內(nei) 容吸引觀眾(zhong) ;一些節目走入“泛職場”綜藝賽道,用技藝比拚、創新創業(ye) 找到節目立足點;還有一些節目聚焦更紮實、更有深度的選題,將鏡頭對準普通人的職場故事,展現普通人成長成才的心路曆程,尤其是直麵升職加薪、能力瓶頸、人際關(guan) 係等與(yu) 觀眾(zhong) 息息相關(guan) 的職場話題,引發觀眾(zhong) 的共情與(yu) 認同。
職場觀察真人秀《合夥(huo) 吧少年》真實地記錄了普通實習(xi) 生在民營餐飲企業(ye) 的實習(xi) 經曆。從(cong) 第一次上班的緊張靦腆,到工作匯報失誤時的崩潰流淚,再到收獲進步和認可時的喜悅……節目組都一一記錄,讓成長線清晰可見,也讓節目變得真實可感,引發年輕觀眾(zhong) 的共鳴。《老板不知道的我·老友季》以豐(feng) 富的紀實內(nei) 容直麵問題、深度對談。該節目出品人趙鵬表示:“這一季我們(men) 希望借由‘職場老友’這一切麵,去探討職場中更複雜的問題解法。”
職場綜藝節目接地氣,主動書(shu) 寫(xie) 普通人的職場生活和奮鬥曆程,敏銳地探察他們(men) 的困境與(yu) 心態,溫暖細致地回應他們(men) 的情感訴求。
講述普通人的職業(ye) 生活
職場綜藝節目講述了普通人的職業(ye) 生活和個(ge) 人成長。江蘇衛視《閃閃發光的你》第二季以投資銀行行業(ye) 為(wei) 切口,引入“帶教團”與(yu) 嘉賓,涵蓋金融學者、財經作家、教育行業(ye) 創業(ye) 者等多種身份,從(cong) 各自的從(cong) 業(ye) 經曆出發展開討論,為(wei) 實習(xi) 生提供專(zhuan) 業(ye) 指導。
“職場綜藝節目憑借準確把握和拆解困境,觀照社會(hui) 現實,對於(yu) 塑造年輕群體(ti) 積極的職場態度和行為(wei) 發揮著重要影響。”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青年教師史哲宇說。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2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