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車”駛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春天
四川樂(le) 山犍為(wei) :
“小火車”駛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春天
近年來,擁有“工業(ye) 革命的活化石——嘉陽小火車”的四川樂(le) 山犍為(wei) 縣,通過因地製宜開辟主客共享的公共服務場景,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犍為(wei) 縣在文化陣地、活動形式、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不斷探索創新,推動現代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切實提升人民幸福感、滿足感、獲得感, “小火車”駛向公共文化服務的春天。
文旅新場景煥發生機
今年8月底,犍為(wei) 縣第七屆茉莉花文化藝術節閉幕式暨犍為(wei) 縣第三屆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魅力競演大賽舉(ju) 行,舞蹈、小品、武術、四川清音等豐(feng) 富的藝術表演為(wei) 觀眾(zhong) 獻上了一場“農(nong) 民演、農(nong) 民看,演自己、看自己”的“鄉(xiang) 潮”盛宴。
“我們(men) 精心打造‘活力犍為(wei) ’‘浪漫犍為(wei) ’‘文儒犍為(wei) ’‘歡樂(le) 犍為(wei) ’四季嘉年華文旅品牌活動,推動了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犍為(wei) 縣文體(ti) 旅遊局副局長黃未介紹,四季文旅品牌每季一個(ge) 主題,開展了馬拉鬆半程賽、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儒學傳(chuan) 承活動和歡樂(le) 迎春係列活動,培育“羅城非遺”“李白夜發清溪”等“原創+地域”IP文化品牌,營造船形街民俗文化表演、進酒林沉浸式文化體(ti) 驗等文旅新場景,讓古城古鎮煥發生機。
嘉陽·桫欏湖礦山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也成為(wei) 向遊客展現本土文化魅力的“網紅”打卡點。當地還打造了時光穿越、非遺研學等精品文化旅遊路線。芭溝櫻桃文化旅遊季、羅城鬧元宵等“一鎮一品”文旅品牌活動成為(wei) 促進鄉(xiang) 風文明、提升地方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價(jia) 值、助農(nong) 增收的重要元素。
陣地服務意識日益清晰
近年來,犍為(wei) 縣羅城鎮大力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利用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從(cong) 單一“送文化”向多元“種文化”的轉變。“文化站是免費對外開放的,我們(men) 平時空閑的時候經常約上幾個(ge) 朋友到這裏來看書(shu) 、唱歌、跳舞,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滿足。”羅城鎮船形街社區居民岑際林說。據了解,依托“風雨同舟、眾(zhong) 誌成城”的羅城文化內(nei) 涵,羅城鎮積極搭建文化服務平台,打造了“五同功能室”,實現居民和遊客公共文化服務主客共享。其中,“同學堂”收集了科普、養(yang) 生等類別的書(shu) 籍2000餘(yu) 冊(ce) ,每日免費向群眾(zhong) 、遊客開放; “同創間”“同樂(le) 坊”免費為(wei) 文藝工作者、鄉(xiang) 土手工人提供音響、電視等設施,成為(wei) 他們(men) 相互交流練習(xi) 的場所;“同萌會(hui) ”方便辦事群眾(zhong) 托管兒(er) 童、看護留守兒(er) 童,同時開展“鄉(xiang) 村複興(xing) 少年宮”試點建設;“同德巷”內(nei) 會(hui) 定期組織誌願者提供義(yi) 診、義(yi) 剪等服務。
全新的陣地不僅(jin) 更加便民,主題服務意識也日益清晰。犍為(wei) 縣舞雩鎮銀橋村籌集資金在村文化服務中心修建70餘(yu) 平方米的家主館,集中展示村民家風家訓、家庭風采。同時充分發揮自身農(nong) 旅資源優(you) 勢,抓住集體(ti) 經濟園區鮮花、水果等成熟契機,開展集美食、美景、文化於(yu) 一體(ti) 的文旅活動,讓村民當主角。此外,村文化服務中心定期邀請種植能手、農(nong) 技專(zhuan) 家前往開展農(nong) 業(ye) 技術培訓,讓農(nong) 民“能文能武”。
凝聚多元服務合力
河北邯鄲遊客李建軍(jun) 在芭蕉溝古鎮東(dong) 方紅廣場“犍為(wei) 縣學雷鋒文藝誌願服務活動”現場一直守候,他說:“這位王老師畫的兔子特別好,我排隊一個(ge) 多小時就是想請老師給我畫一幅。”當天,犍為(wei) 縣組織了15位書(shu) 畫愛好者專(zhuan) 程到芭蕉溝為(wei) 市民和遊客創作並贈送書(shu) 畫作品,傳(chuan) 承雷鋒精神。
在犍為(wei) ,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遍地開花”。當地將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納入幹部培訓常態化教育體(ti) 係,積極開展鄉(xiang) 村文化能人、文藝骨幹隊伍、文化誌願者培訓培育,文聯、文化館、圖書(shu) 館等單位定期組織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培訓機構老師、星級社團演員為(wei) 基層提供專(zhuan) 業(ye) 化、公益性的培訓指導,累計培育文化能人142名,基層文藝隊伍632支,進一步夯實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基礎。
為(wei) 形成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的多元服務大合力,吸引了新華文軒等30多家企業(ye) 投入數千萬(wan) 元資金,支持開展全國青少年書(shu) 畫大賽、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嘉陽桫欏湖電音節、全民閱讀展演等公共文化活動50餘(yu) 場次。近兩(liang) 年,當地還引導樂(le) 山商業(ye) 銀行等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和優(you) 秀人才投入資金到公共文化體(ti) 係建設,打造了羅城周六常態化民俗非遺展演、芭溝古鎮“芳華記憶”、鄧壩荷花節等公共文化活動品牌,形成了“社會(hui) 捐贈+企業(ye) 承辦+社團參與(yu) ”的公共文化活動投入模式。(本報駐四川記者 付遠書(shu)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