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七成受訪者建議平台設置侵犯隱私肖像權投訴入口

發布時間:2023-11-22 10:1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七成受訪者建議平台設置侵犯隱私肖像權投訴入口

  56.6%受訪者認為(wei) 商業(ye) 步行街“街拍”侵犯他人隱私權和肖像權

  “隨手街拍”已成為(wei) 一種流行的時尚街頭文化,但未經允許的商拍引發的侵權問題從(cong) 未間斷。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hui) 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3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6%的受訪者認為(wei) 商業(ye) 步行街“街拍”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51.2%的受訪者認為(wei) 能夠展現時尚的多元麵貌,利於(yu) 年輕人了解當下流行趨勢。

  56.2%受訪者認為(wei) 很多拍攝未經允許,是一種違法行為(wei)

  剛參加工作的00後女孩王晶晶很喜歡逛街,每次去北京的三裏屯,她都能看到有人拿著手機或者相機在拍,“這裏的確是很時尚的購物廣場,很多名人和潮人出沒,甚至一些人打扮得很精致就為(wei) 了被拍到。但是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單純逛街的人來說,未經允許被拍到就很不舒服”。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huo) 人苗全軍(jun) 律師說,在抖音、微博等公眾(zhong) 平台上,能看到很多街拍的視頻和照片。但很多都是視頻博主自己聘用模特“走秀”。因為(wei) 在觀看這些“街拍”視頻時可以發現,大多數人會(hui) 對著鏡頭揮手微笑,說明他們(men) 知道有攝像頭在拍他們(men) ,所以大多數的街拍都是經過他人允許後放到公眾(zhong) 平台上的,也就不存在侵犯肖像權的行為(wei) 了。當然,如果拍攝者未經被拍攝人允許,將其發布到網上,就構成了侵犯肖像權,應及時刪除並向被拍攝人道歉。

  “一些知名攝影師的街拍照片裏也有人,但人隻是環境的一部分,照片出來你不會(hui) 覺得這是對某個(ge) 人肖像的展示,而是為(wei) 了展現一個(ge) 故事或一種美感。”攝影愛好者秦山禾說,一個(ge) 好的攝影構圖,會(hui) 考慮與(yu) 環境相結合,這樣的照片會(hui) 讓人覺得被拍攝者的動作、神態跟環境是融為(wei) 一體(ti) 的,照片裏的人物看上去絕對不會(hui) 感到被侵犯,他覺得這是大家要區分的一個(ge) 問題。“如果光拍人,就像現在成都或者北京太古裏的那些街拍,我覺得是沒有美感的,隻是為(wei) 了展示某個(ge) 人的皮膚、長相或者穿搭。”

  對於(yu) 商業(ye) 步行街的“街拍”現象,56.6%的受訪者認為(wei) 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和肖像權,56.2%的受訪者認為(wei) 很多拍攝未經允許,屬於(yu) 偷拍,是一種違法行為(wei) ,51.2%的受訪者認為(wei) 能夠展現時尚的多元麵貌,利於(yu) 年輕人了解當下流行趨勢,38.9%的受訪者認為(wei) 固化網紅審美,導致消費者審美單一化,26.7%的受訪者認為(wei) 是對當下生活和時代軌跡的記錄。

  苗全軍(jun) 介紹,街拍也存在“灰色地帶”,街拍的精髓是捕捉,這種情況下被攝者大多並不知情。但這種捕捉方式,一直遊走在侵犯個(ge) 人肖像權、隱私權的邊緣。有媒體(ti) 曾曝光過北京三裏屯的街拍亂(luan) 象,並揭露了一條網絡營利的產(chan) 業(ye) 鏈——拍攝者將路人照片上傳(chuan) ,一是利用街拍視頻、照片創造流量,吸引廣告商來投放廣告;二是鏈接路人的穿搭,當網友點擊購物鏈接,拍攝者就獲得帶貨提成。更有甚者,借街拍之名,專(zhuan) 門拍攝一些低俗畫麵,以此賺取流量,乃至獲取暴利。

  “以三裏屯商業(ye) 步行街為(wei) 例,常來的人大概率對街拍的情況是知道的,甚至是了解的,精心打扮過的潮男潮女們(men) 可能來了很多次了,他們(men) 知道自己會(hui) 被拍。我覺得這是雙方默許的結果。但如果被攝者不知情,那就是侵權了。”北京某高校大學生楊凱說,盡管如此,很難判斷有多少人僅(jin) 僅(jin) 是來旅遊的,有多少人知道有街拍,但是對他自己來說,是不想被拍的。

  “我很不喜歡商業(ye) 街的街拍。有一次經過,看到有人舉(ju) 著相機對準那個(ge) 路口,他可能沒在拍我,但是我會(hui) 覺得很不舒服,沒有人會(hui) 想要這樣被拍攝。”秦山禾說。

  近三成受訪者建議限製商業(ye) 街拍,對拍客發放街拍許可證

  整治街拍、偷拍的侵權行為(wei) ,70.9%的受訪者建議平台設置侵犯隱私、肖像權的投訴入口,提升投訴反饋效率,58.9%的受訪者建議加強相關(guan) 法律宣傳(chuan) 和維權科普,提高個(ge) 人肖像隱私權利保護意識,58.2%的受訪者建議平台設置更多內(nei) 容審核環節,加強審核力度,56.9%的受訪者建議完善治安管理處罰法,提高違法成本,29.3%的受訪者建議限製商業(ye) 街拍行為(wei) ,對拍客發放街拍許可證。

  苗全軍(jun) 說,規範商業(ye) 街拍,一方麵要求具有商業(ye) 目的的街拍拍攝者必須經過被拍攝人的同意,且不得擅自做未經被拍攝人(權利人)同意的事情。另一方麵,商業(ye) 街所屬物業(ye) 公司、保安人員對於(yu) 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街拍者,要及時予以勸阻;對於(yu) 涉嫌違法犯罪的,及時報警依法進行處理。

  秦山禾認為(wei) ,首先,商場得做好預案,有相關(guan) 處理機製,比如出現類似情況讓保安及時去製止。其次,作為(wei) 去逛商場的人,也要有這個(ge) 意識,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一定要馬上報告商場,或者直接告訴保安,請保安前去製止。

  楊凱說,要讓公眾(zhong) 知道,如果被偷拍了,可以追究甚至起訴,“讓大家知道法律是保護大家的權益的”。

  “平台可以在上傳(chuan) 視頻或照片時加以規範,保護他人隱私。”苗全軍(jun) 認為(wei) ,可以借鑒其他平台的做法。比如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北京交警隨手拍舉(ju) 報受理平台,受理市民通過隨手拍平台舉(ju) 報交通違法行為(wei) 和反映交通管理的問題,但是對拍攝內(nei) 容進行了限製,要求市民注意安全和保護他人隱私,對於(yu) 拍攝到的其他市民的肖像和隱私信息需做保護處理方可上傳(chuan) 平台。

  對於(yu) 商業(ye) 街的街拍,秦山禾覺得可以劃定一些限製區域,比如規定隻能到某個(ge) 區域拍,如果有人想展示自己,願意被街拍,就進入這個(ge) 區域。

  苗全軍(jun) 認為(wei) ,在如今新技術更迭如此快速的年代,立法機關(guan) 應該盡快將相關(guan) 概念具體(ti) 化,以便解決(jue) 後續關(guan) 於(yu) 解釋的難題,在司法實踐中充分保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受訪者中,00後占25.0%,90後占41.9%,80後占25.3%,70後占6.4%,60後占1.4%。男性占40.7%,女性占59.3%。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楊凱為(wei) 化名,丁香雪鈺對此文亦有貢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