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揮煤炭“壓艙石”作用 能源行業“開足馬力”保障百姓溫暖過冬

發布時間:2023-11-28 10:10: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杜燕飛)近日,隨著寒潮再次到來,我國多地氣溫明顯下降,能源需求大幅攀升。作為(wei) 能源保障“壓艙石”,當前,煤炭行業(ye) 加強生產(chan) 管理,發揮數字化技術作用,加快釋放優(you) 質產(chan) 能,持續提升煤炭運力,全力保障冬季用煤需求。

  位於(yu) 山西大同的晉能控股集團塔山煤礦,隨著智能化綜采工作麵遠程放煤一鍵啟動,滾滾“烏(wu) 金”被皮帶輸送至地麵。目前,該礦年產(chan) 能已提升至2500萬(wan) 噸,每天外運的煤炭可以裝滿8公裏長的重載列車車廂。今年1至10月,晉能控股集團電煤保供完成15299萬(wan) 噸,合同進度兌(dui) 現率96%,為(wei) 完成全年保供任務奠定了基礎。

  在中煤平朔集團東(dong) 露天礦生產(chan) 現場,十幾台重型電鏟與(yu) 上百台200噸級以上自卸卡車等重型裝備開足馬力,爆破、采裝、運輸、排土等環節有條不紊,單日最高原煤產(chan) 量突破11萬(wan) 噸。今年以來,中國中煤累計簽訂電煤中長期合同1.48億(yi) 噸,占自產(chan) 動力煤比重90%,創曆史新高。

  在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礦區裏,電鏟晝夜不息、卡車轟鳴。截至11月21日,國家能源集團10月份以來累計生產(chan) 煤炭8742.6萬(wan) 噸,同比增加140.4萬(wan) 噸,自產(chan) 煤連續25個(ge) 月保持5000萬(wan) 噸峰值水平。

  11月15日,滿載3322噸疆煤的列車在黃驊港接卸完畢。該車是國家能源集團首列全程鐵路集裝箱運輸專(zhuan) 列,始發於(yu) 新疆紅沙泉站,經明水站和萬(wan) 水泉轉運至黃驊港,打通了疆煤外運又一新通道。

  “我們(men) 加強了與(yu) 其他單位合作,構建以跨局循環列車為(wei) 主體(ti) 的疆煤運輸模式,在加快車輛循環的同時,也保證了疆煤外運的規模化運輸,提升了下遊企業(ye) 的電煤庫存量。”中國鐵路烏(wu) 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

  與(yu) 此同時,本輪采暖季開啟之前,多家煤電企業(ye) 加緊推進煤炭儲(chu) 備工作,為(wei) 冬季供電供熱攢夠“口糧”。

  華電烏(wu) 江公司堅持長協煤、市場煤“兩(liang) 手抓”,結合煤場庫存、月度電量和機組運行方式,動態調整采購策略,保證燃料儲(chu) 備充足,機組穩發滿發、應供盡供。嚴(yan) 格采、製、化及燃煤接卸流程,提高來煤接卸效率,保障今冬保供用煤。自今年10月1日至11月19日,中國華電居民采暖供熱量5241萬(wan) 吉焦,進入11月以來,供熱量同比增長超11%。

  中國華能做好電煤補庫提庫和資金保障落實,確保庫存滿足冬季運行要求,特別是京津冀、黑吉遼和雲(yun) 南等地區,千方百計拓寬煤源,確保燃料供應。自今年10月1日至11月19日,中國華能居民采暖供熱量近4400萬(wan) 吉焦,同比增加了約10%。

  值得一提的是,數字化技術在能源保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家能源集團重載鐵路貨車狀態檢修成套技術研究及裝備研製已通過相關(guan) 部門驗收評審。重載鐵路貨車智能運維“狀態修”可以使鐵路貨車全生命周期檢修成本降低20%以上,列車固定編組率長期保持在99%以上,車輛運輸周轉時間壓縮0.3天,為(wei) 重載列車運輸安全保駕護航的同時帶來了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助力能源保供。

  華能伊敏煤電公司自主研發“煤炭全流程一體(ti) 化管控調度係統”,通過數字化、精細化、多維化的數據分析,使煤炭產(chan) 、運、存、耗、銷等數據在“一張圖”上實時呈現,為(wei) 生產(chan) 經營提供精確高效的科學數據,提升生產(chan) 效能。

  一係列舉(ju) 措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煤炭生產(chan) 供應平穩有序,運輸得到有力保障,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2億(yi) 噸、可用33天,處於(yu) 曆史最高水平。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加強煤炭生產(chan) 監測調度,推動地方和企業(ye) 合理安排生產(chan) 計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穩產(chan) 增產(chan) 。

  “現階段煤炭依然是我國的主體(ti) 能源,尤其是在電力生產(chan) 領域,全社會(hui) 70%左右的發電量仍是煤電。從(cong)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能源供應的意義(yi) 上,煤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壓艙石’與(yu) ‘基本盤’作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傳(chuan) 旺表示。(田小麗(li) 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