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有夢、追夢、圓夢”——澳門科學館的線下“太空課堂”

發布時間:2023-12-04 10:27: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澳門12月3日電題:“有夢、追夢、圓夢”——澳門科學館的線下“太空課堂”

  新華社記者李寒芳、王承昊、劉剛

  “一二三”,在澳門科學館北鬥衛星係統科普國際實驗室,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ya) 平與(yu) 澳門東(dong) 南學校高三學生黃景培實現“師生線下會(hui) 麵”,並一起發出一封麵向太空的郵件。

  12月3日上午,應邀訪澳門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代表團一行來到澳門科學館,這也是此次代表團為(wei) 期六天的港澳之行最後一站。

  2021年12月9日下午,黃景培和約170名澳門中小學生一起,在位於(yu) 澳門科學館的分課堂,參與(yu) 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天宮課堂”,並代表澳門的學生與(yu) 航天員們(men) 連線提問,王亞(ya) 平正是當時的“太空教師”之一。

  兩(liang) 年前,王亞(ya) 平在太空,黃景培在地麵。黃景培問了一連串問題:“在太空能不能上網玩遊戲?能不能看電視?我們(men) 能不能給各位老師發電子郵件?”

  當時的疑問,“太空教師”們(men) 給予了耐心的解答。如今,線上課堂來到線下,王亞(ya) 平帶領著黃景培以及兩(liang) 名科學館“青年科技村”的學員——永援中學學生沈宇軒、新華學校學生翁欣慧,運用北鬥衛星係統親(qin) 手發了太空郵件。

  “非常開心兩(liang) 年後的今天,我們(men) 能麵對麵地交流,見證了學生們(men) 的成長,我感到非常欣慰。”王亞(ya) 平說,她向三位學生贈送了禮物——由自己親(qin) 筆簽名的宇航員照片。

  “最後也送給你們(men) 美好的祝願,心有淩雲(yun) 誌,手可摘星辰。”王亞(ya) 平對青少年們(men) 寄語,“所有的未知都值得去探索,所有的局限都可以被超越。祝願你們(men) 都能夠樹立偉(wei) 大的誌向,敢於(yu) 有夢、勇於(yu) 追夢、勤於(yu) 圓夢,最終摘取自己那顆最閃亮的星。”

  黃景培直呼“追星成功”。他說,王亞(ya) 平老師私下裏也激勵我繼續深造學習(xi) 。她的航天員精神不斷激勵著我,希望能像她一樣,成為(wei) 一個(ge) 對社會(hui) 、對國家有貢獻、有意義(yi) 的人。

  在澳門科學館,代表團一行還參觀了澳門科學館天文館,聽取了澳門“學生科技教育普及計劃”介紹等。當了解到澳門初中一年級的學習(xi) 內(nei) 容包括人類探索宇宙曆程、中國航天科技發展等內(nei) 容時,代表團一行忍不住比出了“讚”。

  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回的月球樣品、嫦娥五號返回器、東(dong) 方紅一號衛星模型、高分係列衛星模型、長征係列運載火箭模型……代表團訪問澳門科學館期間,恰逢“星月交輝海天勝覽——科技薈澳係列活動”展出。熟悉的場景讓代表團一行分外親(qin) 切。

  在“澳門科學一號”衛星模型前,他們(men) 也饒有興(xing) 趣地了解內(nei) 地與(yu) 澳門合作研製首顆空間科學衛星的情況。

  當代表團一行步出澳門科學館時,學生們(men) 揮動著手中的國旗,依依不舍地向心中閃亮的“星”告別。

  “澳門科學館參觀給代表團這次澳門之行畫上了一個(ge) 完美的句號。”代表團團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說,我們(men) 希望通過代表團這次訪問,讓澳門同胞進一步了解我們(men) 國家的載人航天工程,促使澳門青少年進一步增強探索科學知識、航天工程的興(xing) 趣,也希望在國家未來的航天工程中能有更多的澳門元素。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