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漸趨精品化
內(nei) 容優(you) 質、題材多樣、製作精良
網絡文學影視改編漸趨精品化
核心閱讀
隨著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絡文學作品成為(wei) 影視劇改編的富礦,憑借多樣的風格、新穎的故事、昂揚的基調受到觀眾(zhong) 歡迎。關(guan) 注現實主義(yi) 題材、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製作優(you) 質精良,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日益呈現出精品化趨勢,成為(wei) 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
近年來,隨著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越來越蓬勃,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不僅(jin) 數量題材越來越豐(feng) 富,同時在品質上呈現出日益精品化的趨勢。與(yu) 此同時,這類作品由於(yu) 故事題材和講述方式上的優(you) 勢,在海外傳(chuan) 播過程中備受觀眾(zhong) 青睞,帶動中國影視劇更好“走出去”。
現實題材逐漸成為(wei) 網絡文學發力的新賽道
中國經濟信息社編製的《新華·文化產(chan) 業(ye) IP指數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文學作為(wei) IP改編源頭的地位依舊穩固。《報告》認為(wei) ,影視是“IP放大器”。在“文化產(chan) 業(ye) IP價(jia) 值綜合榜TOP50”中,原生類型為(wei) 文學的IP有26個(ge) ,占比52%,其中超八成為(wei) 網絡文學。特別是多個(ge) 網絡文學原生IP的影視化改編作品“叫好又叫座”,以《慶餘(yu) 年》《贅婿》為(wei) 代表的頭部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獲得成功,將一批優(you) 質網絡文學作品帶入大眾(zhong) 視野。
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呈現精品化趨勢。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shu) 》顯示,2022年度播放量前十的國產(chan) 劇中,網絡文學改編劇就占據7部。《風吹半夏》《相逢時節》等現實題材改編劇目播映指數穩居前列,《開端》《天才基本法》等豐(feng) 富了影視劇的敘事手段。
“網絡文學不僅(jin) 擁有龐大的讀者群體(ti) ,也產(chan) 生了許多題材多元、內(nei) 容優(you) 質的精品。”閱文集團旗下新麗(li) 傳(chuan) 媒高級副總裁、新麗(li) 電視總裁於(yu) 婉琴說,“網絡文學內(nei) 容題材廣泛,作者想象力豐(feng) 富,跟這一代作者與(yu) 互聯網的深刻關(guan) 聯是有關(guan) 係的。網絡文學作家創造的世界既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也借鑒和融入了世界各地的曆史文化。”
觀眾(zhong) 的迭代也是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火爆的原因。當前,網絡視聽平台的播出優(you) 勢日趨明顯,這些平台的觀眾(zhong) 主要是80後、90後、00後,“他們(men) 幾乎是伴隨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成長起來的,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在這部分觀眾(zhong) 中具有先天的收視優(you) 勢,這直接影響到內(nei) 容生產(chan) 方的創作方向。”於(yu) 婉琴說。
檸萌影業(ye) 董事長蘇曉則表示,網絡文學一般體(ti) 量較大、篇幅較長,因此讀者黏性也比較強,這同樣會(hui) 體(ti) 現在由此類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上。
當前,現實題材逐漸成為(wei) 網絡文學發力的新賽道,由此改編的影視劇也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發布的《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7年來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7.2%,已成為(wei) 作品增速位列第二的熱門題材,許多精品現實題材網絡文學IP也進入了影視改編階段。
從(cong) 網絡文學到影視劇,最為(wei) 困難的是劇本改編
什麽(me) 樣的網絡文學作品適合改編成影視劇?
“受讀者歡迎的網絡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著改編為(wei) 影視劇的成功率會(hui) 比較高。”於(yu) 婉琴說,此外,故事是否有豐(feng) 富的劇情線、完整的世界觀和出彩的人物形象,在類型元素上是否有鮮明的創新點,創作空間和潛力是否開闊等,也是評估一部網絡文學作品是否具備改編潛力的參考標準。“最重要的是這些作品能否讓用戶共情,是否符合用戶的審美偏好,這些才是體(ti) 現網絡文學IP價(jia) 值最根本的‘硬指標’。”於(yu) 婉琴說。
從(cong) 網絡文學到影視劇,過程非常漫長。業(ye) 內(nei) 人士普遍認為(wei) ,最為(wei) 困難的是劇本改編。“要有好的故事基礎,要有昂揚向上的基調,要有複雜和豐(feng) 富的人物關(guan) 係、曲折的情節等。”蘇曉說,“小說可能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文字非常優(you) 美,但要改編成影視劇則必須更強調情節的密度、戲劇衝(chong) 突的構建等,這個(ge) 過程很有難度的。”
優(you) 酷副總裁、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認為(wei) ,從(cong) 網絡文學IP的開發邏輯來看,作品的精神內(nei) 核比劇情更重要。“大IP捆綁流量明星的粗放模式已經逐漸成為(wei) 過去,現在影視作品更加尊重原著作品的觀點,做回歸故事內(nei) 核的改編。改編者要打通文學和影像間的話語體(ti) 係,通過高度適配的演員、高標準的視聽打造、精巧的影像語言來呈現故事,做到主題內(nei) 核與(yu) 風格調性、審美追求間的高度統一,實現內(nei) 容價(jia) 值的疊加,促使影視製作向精品化邁進。”
行業(ye) 蓬勃發展的同時,業(ye) 內(nei) 人士也表示,當前,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存在不少問題,急需重視和改善。“部分網絡文學內(nei) 容同質化嚴(yan) 重,存在情節雷同、注水等問題;還有一些作品的劇情、人設、主題表達過時,不再適用於(yu) 當下影視市場。此外,部分作品的改編過於(yu) 粗放,或簡單照搬原著,或草率移植人物,或過度依賴流量明星,致使作品的主題內(nei) 涵和氣質調性含混模糊,反而損害了原著的口碑。”謝穎說,這些都亟待創作者激濁揚清、去偽(wei) 存真。
蘇曉則表示,一些創作者缺乏社會(hui) 閱曆和生活觀察,寫(xie) 作相對膚淺,對人物命運的刻畫和故事情節的創作顯得較為(wei) 扁平,致使由此改編的影視劇也存在相應的問題。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增加了改編作品的厚重感
近年來,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越來越注重作品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呈現。如《贅婿》著墨於(yu) 絲(si) 織等傳(chuan) 統工藝、《天盛長歌》展現了蜀錦等非遺元素、《卿卿日常》呈現了眾(zhong) 多禮儀(yi) 和文化活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元素,增加了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作品的厚重感,升華了其創作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在為(wei) 劇目添彩的同時令觀眾(zhong) 感受傳(chuan) 統文化之美。
此類作品不僅(jin) 受到國內(nei) 觀眾(zhong) 歡迎,從(cong) 過去幾十年間國產(chan) 劇出口數量和影響力來看,帶有東(dong) 方元素的古裝劇一直是出海的主力軍(jun) ,也是國內(nei) 影視公司有別於(yu) 海外的優(you) 勢題材類型。近年來,《慶餘(yu) 年》《贅婿》《卿卿日常》《雪中悍刀行》等劇集的海外播出及IP翻拍授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閱文集團旗下新麗(li) 傳(chuan) 媒副總裁王喬(qiao) 表示,在海外銷售中,古裝劇由於(yu) 觀劇門檻相對較低,銷售表現更具優(you) 勢,銷售價(jia) 格相對較高。例如《贅婿》等作品不僅(jin) 銷售至海外多個(ge) 國家與(yu) 地區播映,還直接授權海外翻拍。“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影視劇品質越來越高,精品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獲得了用戶的青睞。影視化之後還會(hui) 給這些文學IP帶來更高知名度,帶動一些海外觀眾(zhong) 去閱讀原著。”王喬(qiao) 說。
王喬(qiao) 認為(wei) ,以網絡文學改編影視劇為(wei) 代表的中國影視劇要在“出海”方麵取得更好成績,必須改變“送出去”的觀念,“要真正進入當地主流市場,最大限度地推動中國的影視劇作品進入海外觀眾(zhong) 的視野,從(cong) 而有效傳(chuan) 播中國文化、助力講好中國故事。”(劉 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