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
《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發布
中國為(wei) 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
本報北京12月3日電(記者 施芳)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hui) 在京舉(ju) 辦期間,全球首份以供應鏈促進為(wei) 主題的研究報告——《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首次從(cong) 全球視角開展供應鏈促進研究,指出全球供應鏈發展呈現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等趨勢,中國為(wei) 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帶來新機遇。
中國貿促會(hui) 副會(hui) 長陳建安介紹,《報告》由中國貿促會(hui) 組織統籌、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撰寫(xie) 。撰寫(xie) 工作曆時7個(ge) 多月,調研了境內(nei) 外526家企業(ye) ,訪談兩(liang) 院院士、國際組織代表和專(zhuan) 家學者百餘(yu) 人次,形成最終報告,有中英文兩(liang) 個(ge) 版本。《報告》包括總報告和5個(ge) 分報告,涵蓋智能汽車、智能手機、光伏發電、藥品和綠色小麥等5條供應鏈。
《報告》明確,全球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產(chan) 品或服務,由分布在不同國家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形成的全球化、全過程、高效協同的跨國組織形態。
《報告》提出,當前,全球供應鏈擾動因素增多,呈現區域化、多元化、數字化和綠色化等趨勢。具體(ti) 來看,在區域化方麵,歐洲、東(dong) 亞(ya) 、北美供應鏈區域化特征最為(wei) 顯著。德國、中國、美國分別為(wei) 區域供應鏈中心。在多元化方麵,受地緣政治衝(chong) 突、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等因素影響,歐洲跨國公司加快供應鏈多元化步伐,電子產(chan) 品和紡織品供應鏈多元化特征顯著。在數字化方麵,通信行業(ye) 供應鏈數字化程度最高,信息技術及信息服務業(ye) 次之,金融業(ye) 供應鏈數字化國別差異較大。在綠色化方麵,為(wei) 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全球供應鏈綠色化是大勢所趨。
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的建設者、貢獻者,也是維護者和捍衛者。《報告》係統總結了中國促進全球供應鏈的成功實踐,即通過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硬件保障;通過持續提升貿易投資便利化自由化,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製度保障;通過積極推進供應鏈國際合作,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指明正確方向;通過推動數字化、綠色化技術進步,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發展動力;通過完善各類金融服務,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穩定暢通提供資金支持。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為(wei) 促進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提供四大機遇,即規模超大成長性好的市場機遇、產(chan) 業(ye) 門類最為(wei) 齊全的合作機遇、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政策機遇和各類要素加速聚集的創新機遇。
《報告》顯示,全球約2/3的貿易與(yu) 供應鏈相關(guan) 。當今世界經濟複蘇艱難,全球供應鏈麵臨(lin) 重構,需要各國共同促進、共同建設、共同維護,推動全球供應鏈的技術創新、加強全球供應鏈的開放合作、深化共建全球供應鏈基礎設施、促進全球供應鏈包容性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