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山東博興: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賦彩

發布時間:2023-12-04 10:46: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大河奔流、蝦塘縱橫、村舍儼(yan) 然……初冬時節,從(cong) 山東(dong) 省濱州市博興(xing) 縣喬(qiao) 莊鎮的打漁張引黃閘觀黃台上眺望,黃河寧靜安瀾,沿岸綠意猶在,秀美的生態畫卷盡收眼底。近年來,山東(dong) 博興(xing) 發揮縣域內(nei) 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富集優(you) 勢,堅持因地製宜、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培育了一批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旅遊旺的紅色文化特色村、淘寶專(zhuan) 業(ye) 村等,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鄉(xiang) 村振興(xing) 樣板的同時,帶動了廣大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生態強基,休閑旅遊業(ye) 態不斷豐(feng) 富

  坐落於(yu) 喬(qiao) 莊鎮內(nei) 的打漁張森林公園是一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因打漁張引黃灌溉工程而得名。近幾年,依托水資源豐(feng) 富、森林覆蓋率高等沿黃生態優(you) 勢,喬(qiao) 莊鎮創新打漁張森林公園休閑旅遊業(ye) 態,建成花朝園、打漁張愛情主題文化公園等特色景觀,吸引遊客觀光賞景、戶外露營、歡樂(le) 采摘,年接待遊客70餘(yu) 萬(wan) 人。

  距離打漁張森林公園核心景區2.5公裏處的黃家村,憑借秀美的生態風光和醇厚的沿黃風情吃上了“旅遊飯”。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黃誌遠介紹,黃家村通過盤活閑置宅基地等引入社會(hui) 資本,建設黃河漁趣園、農(nong) 家樂(le) 等項目,吸引遊客體(ti) 驗本土民俗文化;同時,發揮對蝦養(yang) 殖特色村的優(you) 勢,舉(ju) 辦對蝦節、百姓宴等活動,走出了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

  2022年,《博興(xing) 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印發,明確提出突出黃河文化特色內(nei) 涵,打造北部沿黃鄉(xiang) 村休閑旅遊示範帶。該縣中南部則以小清河為(wei) 紐帶,打造集綠色生態、文化體(ti) 驗、休閑觀光於(yu) 一體(ti) 的跨界融合示範區,通過實施休閑旅遊業(ye) 提升行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動能。

  依托毗鄰小清河、支脈河等生態優(you) 勢,博興(xing) 縣錦秋街道實施全域景區化村莊創建,推進鄉(xiang) 村環境整治和內(nei) 涵提升工程,打造了院莊村等富含口袋公園的宜居休閑基地、傅家村等突出生態文創的寫(xie) 生基地……以模式創新為(wei) 鄉(xiang) 村聚人氣、添活力。

  文化鑄魂,場景煥新厚植發展底色

  博興(xing) 縣域內(nei) 廣泛分布著王文抗戰舊址等一批紅色遺址、遺跡及以蒲姑文化園等為(wei) 代表的民俗活動場所,流布著呂劇、扽腔等地方戲曲劇種,地域文化豐(feng) 富厚重。近年來,該縣深入實施文化載體(ti) 提升和文化惠民行動,發揮培根鑄魂引領作用,為(wei) 多領域融合發展增添底氣。

  位於(yu) 博興(xing) 縣呂藝鎮的高渡村是一片紅色沃土,這裏曾誕生了環渤海地區第一個(ge) 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如今,當地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建設高渡革命曆史展覽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村幹部培訓基地,累計接待數十萬(wan) 名黨(dang) 員幹部及省內(nei) 外遊客來此培訓、參觀。“以文塑旅的同時,我們(men) 還實施交文旅、農(nong) 文旅大融合,在縣交通運輸局支持下修建兩(liang) 條‘紅色之旅初心路’,配套旅遊專(zhuan) 線客運班車,讓遊客更便捷地體(ti) 驗鄉(xiang) 村美景和紅色文化;與(yu) 此同時,實施運糧河公園、油菜花海等項目建設,打造鄉(xiang) 村旅遊新場景、新業(ye) 態,進一步擦亮‘革命老區、紅色高渡’名片。”高渡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玉琦說。

  博興(xing) 龍華寺出土的一批佛造像是該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此前,“相由心生——山東(dong) 博興(xing) 佛造像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近日於(yu) 清華大學開展的“禮運東(dong) 方:山東(dong) 古代文明精粹”特展中也有多件博興(xing) 佛造像藝術品。而在博興(xing) 縣湖濱鎮丈八佛村,興(xing) 國寺文物丈八佛是特有的文旅資源。博興(xing) 縣把這些文博、民俗場所串珠成線,配套廟會(hui) 、民間工藝品展等特色活動,開發研學遊等經典線路,形成了連片帶動效應,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拉流蓄客”。

  產(chan) 業(ye) 賦能,富民強村新路越走越寬

  “先把蒲草分成五根,鬆緊要適度,壓一挑二,穿插進行……”在博興(xing) 縣錦秋街道灣頭村美藝華晨工藝品有限公司廠房,草編技藝縣級非遺傳(chuan) 承人張慧華悉心授課,隨著蒲草在指尖翻飛,一件件工藝品逐漸成形。張慧華介紹,近年來,她設計創新草柳編燈罩等多款把非遺融入生活的日用產(chan) 品,並把銷售渠道從(cong) 線下門店拓展到電商平台,除國內(nei) 市場需求旺盛外,產(chan) 品還遠銷美國、日本等國家。

  灣頭村蓬勃發展的草柳編產(chan) 業(ye) 帶動了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的原料加工、倉(cang) 儲(chu) 物流等關(guan) 聯企業(ye) 入駐,輻射帶動周邊村莊5.2萬(wan) 餘(yu) 人就業(ye) ,相關(guan) 產(chan) 品年交易額達12.7億(yi) 元。

  以生產(chan) 草柳編、老粗布等為(wei) 核心,博興(xing) 縣建立多個(ge) 創意產(chan) 業(ye) 園,采用“培訓班+基地+電子商務”模式吸引剩餘(yu) 勞動力加入業(ye) 態經營,同步培育灣頭村、顧家村等10多個(ge) 淘寶專(zhuan) 業(ye) 村,並引入山東(dong) 工藝美術學院等高等院校進行“產(chan) 學研”融合實踐,打造惠及一方的富民產(chan) 業(ye) 、百姓產(chan) 業(ye) 。

  在博興(xing) 縣城東(dong) 街道顧家老粗布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園,老式織機可供遊客體(ti) 驗,老粗布床單、布老虎等手工藝品琳琅滿目。據介紹,目前,該園區經營門店達220戶,年均研發各類新產(chan) 品100多種,培育了“棉世紀”“千乘家紡”等一批廣受市場認可的龍頭企業(ye) 和知名品牌。(本報駐山東(dong) 記者 孫叢(cong) 叢(cong) )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